搜索
张双锁的头像

张双锁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301/15
分享

家族的生命符号

家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符号,它是神圣的,秘不示人的。但对于那些信得过的人,还是可以拿来一观。对于那些德高望重的人,还可请其题辞,以资纪念。

面对一部古色古香的家谱,不要说内容有多么迷人,单就那精美的外形,足教人心仪神往。你看,在那线装的宣纸本上,包裹着一层湛蓝色的加厚的封皮,左上方裱着一绺儿宣纸,书写“某氏宗谱”几个大字,令人赏心悦目。

打开封面,首先看到的是谱序。那精美的蝇头小楷,参差错落,一丝不苟,从右竖排到左,别开生面。而那些文言句子,加上繁体字,又无标点,一气贯通,你大可学古人,摇头晃脑,之乎者也。若再往下看,便是世系表了。它如同宝塔似的用横线和竖线,标出一代一代族人的传承次序,一目了然。接着就是分述了,先用神柱标出子系统的传承次序,再以小传形式分头记述每个人的生卒、婚配、子嗣、功业和墓地等。这些一般都比较简略。而对于那些有功名的人,诸如功业、著述、言论和遗闻轶事等,则比较详细。

若是一个较为古老的家谱,它的内涵可就更加丰富了。比方说字辈,它以诗的形式排列每代人的辈份,仅从名字上就可得知某人是第几代了。还有一些得姓始祖、名人名言、艺文著述,以及堂号、家规、家训之类的,更是凝结着家族文化的精华。如流传甚广的《颜氏家训》,那是南北朝人顔之推所撰,它不仅是顔氏家族的家训,而且还逐步演化为国人家教的范本。有唐一代,作为颜氏子孙的颜师古潜心注《汉书》,颜真卿立志学书法,颜杲卿舍身报国恩……这些为学为艺为人之典范的成长,无不与颜氏家教有关。

按照司马迁的说法,家谱是可以追溯到夏朝以前的。《史记·太史公自序》说:“唯三代上矣,年纪不可考,盖取自谱牒旧闻。”此“三代上矣”,就是夏商周以前,以至更远的时期。后人对家谱的起源,有殷商说,周代说,秦汉说,宋代说,虽不一致,却都能自圆其说,姑且存疑吧。

在宋代以前,家谱都是由官方修撰的。大文豪欧阳修就是一个修撰家谱的高手。由他创立的欧式家谱,以世代分格,五世一表,由右向左排列,又在每代每个人名的左侧记述其生平,如字、号、功名、生卒、配偶、葬地等,看起来很方便。

可想而知,官修家谱毕竟有限,无非是一些官宦人家和名门望族而已。而自宋代解禁官修之后,家谱便“飞入寻常百姓家”,一宗一族都可撰修。所以,宋元明清才是国人大修家谱的鼎盛期。

然而,从我们的老祖宗燧人氏发明火以后,他的子孙们不仅用来做饭、取暖,而且还用来烧书。秦始皇这个人就爱烧书,而且连写书、藏书和读书的人也要活埋。曾几何时,破除旧文化、旧思想、旧风俗和旧习惯,因为家谱沾了个“旧”字,极大多数也就教祝融氏收走了。

仔细想来,创建家谱不过是“明血统,别亲疏”而已。例如,你要禁止近亲通婚,若无家谱行吗?不要说青年人,就是中年人恐怕连本家上推3代的人名都不知道,更何论“五服”。再如财产继承,按现行《继承法》,那是依照血缘关系,由近及远,按层次按序列而继承的,若无家谱何以为证?再说,当今社会年轻人走南闯北,四海为家,若寻根问祖,如无家谱谁还说得清?

家谱的作用可谓大矣。它除了婚姻、财产继承和祭祀之用外,如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和经济学等方面,难道就用不上?如煌煌《史记》,不就是司马迁“取自谱牒旧闻”而成么!

不可否认,家谱的糟粕肯定还是有的。一些人利用家谱实行宗法制度,使之成为实施神权、政权、族权和夫权的工具,这当然是不可取的。但这并不是家谱本身所具有的,而是一种附加功能。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