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良义(土家族)
每每遇到唇齿留香的美味,我就固执地认为,可以读的风景才是最有味的风景。
金鸡坝的风景便是。
9月27日,陪作家周鹏程、孟桐疏影采风,我走进了这道风景。
一
去金鸡坝的路相较于几年前并不难走,决胜脱贫攻坚时在原来七弯八拐的路上改出的一条二级路如木匠用墨斗弹出的墨线,从黔江城径抵达金溪镇,然后如绕在柄上未放完的墨线,弯弯绕绕地沿着耸峙的高山夹出的深谷颠簸前行20来分钟,就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刹那,一块状如金鸡的山间平坝以浓烈的金黄色从大山的缝隙里突兀地撞进你的眼帘,完完全全一副“爱你没商量”的架势。
就这样,金鸡坝以其摄人心魄的震撼和独特的色彩出现在眼前。
这时时令刚过秋分,立秋之后的几场秋雨带来的几缕轻寒终究没能完全褪去夏天的酷热,在连续几天的晴日里和爽朗的秋风中,瓦蓝的天空变得更加高远,如絮的白云似草原上悠闲的羊群,绕金鸡坝潺潺流过的金溪河把这蓝天白云全装了进去,幻化出水在天上、云在水中、水天一色的奇妙;一片不规则的稻田或如晒席(晾晒稻谷的竹席)、或如簸箕、或如弯月……傍着金溪河沿着平缓如地毯的缓坡铺陈开去,一直铺陈到黔石公路下面的山脚,状如一块皱褶的涂满金黄色的油画布。槐菊泛着浓烈黄色沿着黔石公路缠绕在半山腰,酷似一条金腰带;柚子挂满枝头,在黔石公路和山脚坝子之间的坡地里镶嵌出一片耀眼的橙黄,稻黄、橙黄、菊黄连缀在一起,连出了浩荡的气势,连出了画图一般的风景。
好多年都没见过这种气势浩荡的金黄了,这是决胜脱贫攻坚后覆盖在田野里的金黄,这是在希望的田野上才会有的金黄,它让人爽朗、让人踏实、让人憧憬、让人壮怀激烈。品读这样气势浩荡的金黄,我突然觉得,任何语言大师都会出现江郎才尽的尴尬,任何充沛的语言河流都会突然变得干枯,任何语言的描述都是一种东施效颦似的蹩脚描述。
有农人在稻田里收割,或古稀老人,或青壮男女,或动作麻利的老妪……
一群年轻的妇女把屁股高高地撅起,手中锋利的镰刀过处,稻田如剃了发的光头,稻谷如睡觉的婴儿倒伏在地上;一群健壮如牛的汉子像舞大刀一样把妇女们割到在田里稻谷把抱起来使劲地拍打在戽斗里的斗勒子(一种用木料和竹子自制的脱粒器)上,发出打击乐一般的欢快声响。一群皱纹如田埂的老人像排兵布阵的将军,熟练地在田里把脱了谷粒的稻草排列成稻草人兵阵;一群壮硕的青年男女轻快地挑着刚打下的稻谷走在田埂上,把肩上的黄杨扁担挑成了闪悠悠的模样;一群肥硕的黄牛和水牛在收割了的稻田里悠闲地啃噬田埂上的野草,蜻蜓和蝴蝶在稻田上空的飞舞,不时地停歇在宽阔的牛背或粗壮的牛尾巴上;一群白色水鸟飞进一丘种着太极图案的稻田里,旁若无人地啄食水中的细虾小鱼,然后扇动羽翼飞到坝子周围山丘上的松树顶端,站出一片耀眼的白。
就在这个时候,坝子的上空飞来一只奇异的鸟,面对金色的稻田发出蜂鸣一般的声响。站在松树上的白色水鸟并不感到诧异,入秋以来,它们早已见惯了这种可以把它们连同金色稻田收入画面的“鸟”。
“鸟”的主人是一位摄影家。他告诉我,自立秋以来,金鸡坝的金色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作家、画家、摄影家,甚至还有书法家把纸笔墨砚搬到田边现场挥毫。他经常来金鸡坝拍摄,现已有照片上千张,最满意的是 “镰开金鸡坝”那张。
他从手机里的海量图库中翻出那张照片。
这是一张很有视觉撞击力的照片,蓝蓝的天空点缀着几朵如絮的白云,白云下面一块形如太极图的坝子金光灿烂,用红色稻谷植出的“庆祝建党100周年”几个大字镶嵌期间,一群男女躬身期间镰起稻伏,数十张如方舟的戽斗里稻把翻飞;坝子周青山环抱,苍翠欲滴,炊烟如雾;田埂边,一位老先生正拈须吟诵 “镰开金鸡坝”,一位气质非凡的书法家正现场书写“镰开金鸡坝”的条幅。
“金鸡坝的美不单是她的颜色美,而更多的是她高颜值的背后蕴藏着的那种种瓜的瓜、种豆得豆的劳动美,那种种植在稻田了的太极图中的寓意美,用手中的镜头完整记录金鸡坝在乡村振兴中的蝶变,表现出金鸡坝人在乡村振兴中的这种劳动美,这种和谐相生的哲学美是一个摄影家应有的艺术自觉。”
这位摄影家不无骄傲地说。
二
我很欣赏这位摄影家的艺术自觉,但对镜头的表现力我始终存在一种偏见,总觉得任何镜头在这种金黄面前都会显出它的平庸和无能,任何精美的相机收录于镜头的只不过是它貌如金鸡的“形”,而非蕴藏在金鸡坝由草黄蝶变为金黄过程中的“神”。画幅画皮难画骨,灵魂这东西又岂能是说几句话或几个镜头就能带走的呢?
那么,金鸡坝蝶变的灵魂又是什么呢?去太极镇政府的路上,我一直纠结这个问题。直到见了重庆市科技帮扶集团的杨勇副队长和重庆市儿童医院选派的工作队员冯卫,才惊觉,金鸡坝之所以能从一度时期的草黄蝶变为现在网红打卡的金黄,完全是因为战斗在这块坝子上帮扶干部和生活在这块坝子上的村民身上有着一股子生活向上、时间向前的韧劲。
杨勇副队长是市科委下属某单位的一名干部,虽年近花甲,但一点看不出他是一个快退休的人,反而像一个毛细血孔里都溢满活力和欢乐的汉子,高大壮硕的身躯里散发出的全是青春和力量。他很健谈,说起帮扶工作来就像数家里的珍藏,一点也不含混。他说,市科技帮扶集团来黔江后,按照“一图一表一说明”的思路科学编制了易于操作的乡村振兴规划,针对人员帮扶人员来自不同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围绕帮扶村的安排了1.2亿元的项目资金、选派了28个第一书记、布局了一个科技特派团、派驻了科技特派员和科技人才103人,目的就是用新观念、新思想、新技术给黔江的乡村振兴插上科技的翅膀。
杨勇副队长话不多,但说的都是实话,端出来的全是干货。他给我看了市科技帮扶集团及所属驻村工作队编制的“一图一表一说明”,我不得不叹服,这“一图一表一说明”虽然土气,但实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什么项目,一目了然,透过这图、这表、这说明,我们看到了这些驻村帮扶干部不玩虚的只玩实的。我在很多案头上看到过各式各样的规划,虽然洋洋洒洒数万言,花花绿绿一大本,但没有无须讳言,那都是些花钱请人用电脑模板炮制的规划,与这“一图一表一说明”比起来,虚实立见。
杨勇副队长告诉我,市科技帮扶集团下辖19个单位,选派的28个第一书记中年龄最大的离退休时间只有一两年,最年轻的也就20多岁,好几个年轻人的孩子都才一两岁。但他们为了推进太极镇的扶贫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而来,为给太极镇的乡村振兴插上科技的翅膀而来,每一个人都无怨无悔。
说到这里,胡队长的声音里明显带着哽咽。他望了望我身边坐着的一个年轻人:“还是他自己介绍这个情况吧!”
冯卫是重庆市科技帮扶集团的联络员,就坐在我的边上,健壮的身板,白皙的皮肤,炯亮的眼睛,一看就是有着自己人生追求的年轻人。听见胡队长点自己的名,便放下手中的笔,合上笔记本,抬起头来羞涩地看着我们,欲言又止。这时,他黑亮的眼睛里闪烁着晶莹的光。我知道,那是一种叫泪的东西在眼眶里打转转,如果不是强忍着,早就从眼眶里滚落了下来。
也许是杨勇队长的话触碰到了冯卫感情的神经。说话的时候,冯伟明显带着哭腔。他说自己几年前参加了黔江儿童医院的援建工作,对黔江有着美好的印象和特殊的感情。这次来太极镇参加帮扶工作,是自己主动报名要求的。妻子也是重庆儿童医院的医务工作者,对冯卫来太极参加乡村振兴的帮扶工作很支持,说亲历和见证这样的工作是人的一生中一件非常光荣和幸运的事。冯卫有两个孩子,女儿9岁,儿子5岁,妻子不仅要照顾年迈多病的父母亲和岳父,还要照料两个孩子,一个人用孱弱的肩膀担起了照料家庭的全部责任。奔赴太极镇的头一天,儿子抱着冯卫的大腿,稚声稚气地问他这次去值班要值多长时间,他犹豫着不知怎么回答,女儿抱着弟弟的头,说爸爸这次去值班时间可能有点久,要很长时间才能回来,然后抱着他的大腿哭得像泪人。冯卫抚摸着两个孩子的头说,还有很多小朋友等着他去照料,他会尽量抽时间回家看他们。
谁也不会想到,冯卫说到这里的时候,竟然泪雨滂沱,放声大哭起来。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动情处,一位七尺男儿、一位见惯了生死的医生,竟然当着众人的面不遮不掩地嚎哭,可见,这哭声发自冯卫的心底,这哭声是“忠孝不能两全”的真情、真爱的外露,这哭声让我们感觉到了当代青年大学生凡事以事业为重的责任担当。
我悄悄递了张湿巾给他,自己也悄悄地用纸巾擦了擦湿润的眼眶。我看见在场的人都在用纸巾擦自己湿润的眼眶。
从冯卫断断续续的叙述里,我们还了解到有两个20多岁的年轻女性,他们把仅有一两岁的孩子交给丈夫或父母,自己毅然决然地来到黔江投身驻村帮扶工作。可惜,因时间关系,我们当天没能见到这两位年轻的女性,但仅凭他们把还不到上幼儿园年龄的孩子放在家中,自己来到这偏远的乡村出任驻村第一书记这一点,我们就可洞悉到她们美丽的灵魂。
从太极镇会议室告别杨勇副队长和冯卫出来,我们去了李子村村委会。
李子村村委会的办公楼坐落在金鸡坝那片金色稻田的边上,背靠莽莽青山,面朝蓝天白云和一坝的金黄,给人以田园牧歌的想象。
刚进村委会,一个高卷裤管、满鞋是泥、皮肤黝黑、身材魁梧、头发花白的男人从金鸡坝稻谷田里迈着年轻人才有的矫健步伐走了过来。他叫胡天斌,是重庆市医保局的二级调研员,重庆市科技帮扶集团派驻李子村的第一书记。如果不是杨勇副队长提前告诉了他的年龄,这时你很难相信面前这个一副农民打扮、永远都是笑模样的的男人却是一个即将退休的处级干部,看上去就是一个刚过50岁、精力充沛、永远没有忧愁的庄稼汉子。
听说你带着退休的妻子来驻村帮扶,有这事吗?我好奇地问。
有这事。胡天斌书记未语先笑,他告诉我们,自己身体不好,有着老年人常见的“三高”。妻子是重庆工商大学的外语教授,今年刚退休,本想着带她一起来村里,既能照料他的饮食起居,又可以给村子里的学生义务辅导外语,也算是发挥余热为巩固扶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出点绵薄之力,遗憾的是村子里的学生都进城读书去了,妻子来村子里义务辅导孩子们学外语的想法成了不现实的想法。重庆工商大学差教授,又把她返聘回去了。
你妻子回去了,你的饮食起居谁照料?我又问。
过去在机关上班的时候,我皮肤白皙得让很多女性嫉妒,现在却变得黝黑,这是几个月来在走村入户的路上被太阳晒的,说来你们可能不相信,我现在皮肤虽然被晒黑了,但我的“三高”却在这里的阳光照射下降下来了,现在,我的身体壮得和年轻人差不多。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会和我的妻子长期住到这里,享受这里的田园风光,颐养我们的天年。说到这里,胡天斌爽朗地笑出了声。
在你临近退休的这两年里,换句话说,在你任驻村第一书记的这两年里,你打算做些什么呢?我再问。
胡天斌书记没有急着回答,而是拿出“一图一表一说明”给我们看。他说,他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按照“一图一表一说明”来发展规模农业、观光农业,当然,这是我们在大量的田间调查基础上集广大村民的集体智慧形成的,不是那种花钱请书院派做出来的、领导爱看、不具操作性的东西。虽然李子村整村脱了贫,但能够持续扶贫成效的能力还比较弱;村民对土地流转、建立专业合作社很赞成,但由于一些外地老板承包经营等失败的案例让村民心有余悸。
他指着金鸡坝的稻田,语气变得凝重起来。他说,做好扶贫攻坚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攻坚还是“业”的问题,以前的金鸡坝,由于业之不兴,大量的青壮劳动力离村外出,从城里带回大量的资金,路况改变了,房舍改善了,生活改变了,但随之出现了“人”的问题——院落空了,学生进城了,老人没人照料了。有人想到了这个问题,便把金鸡坝大量荒芜的田土集中起来,让外地老板集中经营。这种想法无疑是美好的,但现实的问题是村民的内在动力没有激发出来,仅靠外在的力量和主观想法,仍然是“业”不兴、人不旺,外地老板见无收益,一排屁股就走人,导致这里的产业几番发展、几次都以失败告终,老板伤心,村民寒心。驻村工作队入驻以来,经过大量的田间调查后得出一个结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必须把农民变股民、资源变资本、资金变股金,让村民和产业同生共荣,要走自己的路,照搬媒体宣传的所谓乡村振兴几大模式,只能是西施效颦。他们充分尊重村民自己的想法,把离村外出取得成功的能人请回来,把一家一户的田土集中起来,自行成立本土人才领衔的专业合作社,自行抱团发展规模产业。现在金鸡坝规模水稻产业、观光农业在金鸡坝把低产农田改造为高效农田的项目推动下取得成功,这段时间来金鸡坝观光的游人不说是人山人海,但也可以说是络绎不绝,可惜的是农家乐产业还没发展起来,接待能力还跟不上。金鸡坝的实践说明,只要你不是在玩短期行为的政绩,只要你是在诚心诚意为老百姓办事,老百姓就会心悦诚服地支持你,只要有了这种支持,乡村振兴的任务又何愁完不成呢?
胡天斌书记说的话让人信服。从胡天斌书记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共产党人坚守初心的力量。
三
春天播出的种子,秋天未必一定有收获,必须经过蓄力待发的冬藏、珍贵如油的春雨催生、耐住酷暑的夏长,方才有春华秋实的画景出现,少一道环节都只能是痴人说梦。
这样想的时候,“给乡村振兴插上科技腾飞的翅膀”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闪现在我脑海里。金鸡坝人不乏振兴家乡的梦想和力气,缺乏的是志和智两个字。市科技帮扶集团入驻李子村工作队在坚持用脚步丈量村里每一寸土地的时候,睿智地看到了金鸡坝人经过脱贫攻坚战斗洗礼后积蓄在心中如岩浆蓄势喷发的力量,只要打开封闭岩浆的山口,这股力量就会化着熊熊火光冲天而起,成为人间一道炫目的风景。自然,打开这道山口的金钥匙技,不是剃头挑子一头热、一厢情愿似的蛮干,更不是把信息和科技作为门面装点的投机取巧,而是是因势利导的管理智慧和科技力量。市科扶集团驻李子村工作队深谙这恒古不变的真谛。
这时候,金风漫过金鸡坝,如神笔马良把金色的稻田变成了“喜看稻菽千重浪”的画景。稲叶在风中发出婴儿般的笑声,谷穗如羞涩的村姑低头细语,稻杆如脊骨笔挺的老农迎风笑谈。在这样的画景里,不难读出,市科技帮扶集团驻李子村工作队把种田的金鸡坝人变成了一个个杰出的民间刺绣师。他们带着金鸡坝人实施低产田改造,并别出心裁地把五光十色的稻谷种在金鸡坝的稻田里,凭借和煦的春风、湿热的夏风、凉爽的秋风,在改造出来的高产田里,种出了耀眼的七彩汉字和七彩图案。世世代代靠耕种为生的金鸡坝人这时才知道,水稻不只是春、夏的绿色和秋风晕染出的黄色,原来还可以种出红色、紫色、黑色等各种颜色。他们在建党百年之际把 “1921-2021”几个阿拉伯数字用鲜艳的红色种在金色的稻田里,以此表达对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和对驻村工作队牢记初心使命、勇于责任担当的赞许;他们在乡村振兴的号角声中把“和谐相生、繁衍发展”的美好愿望化为一幅巨大的太极图,用各种颜色的稻谷种在金色的稻田里,以此展示金鸡坝新一代农人插着科技的翅膀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可持续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诚如金鸡坝稻田里的七彩图景所示,新一代的金鸡坝人的确是在乘着科技的翅膀起飞。在形如太极图的田野上,他们种下的不只是果腹充饥的粮食,种下的还有智慧、理想、希望和未来。
在离开金鸡坝的时候,一位金鸡坝的乡贤告诉我,今天读到的只是金鸡坝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呈现的秋景图。他特意把“看”说成“读”,说现在的金鸡坝不同于往昔的金鸡坝,往昔的金鸡坝无论怎么读,除了村民的憨厚淳朴外,都是满满的穷字,而今日,沐浴在乡村振兴霞光中的金鸡坝,会让你在漫山遍野的油菜花海和桃红李白掩映的村庄中品读出盎然的春意,会让你在叶绿花红的荷花田和漫天碧绿的稻田中品读出“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优美意境,会让你在层林竟染的画境中读出丰收的喜悦,会让你在银装素裹的村庄里读出生活的厚度。
顺着这位乡贤手指的方向,我看到金风过处,金鸡坝的广袤田野正翻起金色的稻浪。
金鸡坝正阔步走在希望的田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