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琳悦的头像

张琳悦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5/15
分享

中国作家网散文参赛作品+我与音乐

我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这种缘分源于生活,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都藏着我对音乐的爱。就像现在,我打开歌单,听着轻松的歌,用文字写下有关我与音乐的故事和我对音乐的感悟,先从一盘磁带说起……

你好,老磁带

人们都说,磁带的存放寿命仅有十年,还是在保存妥当的情况下。它不像老黑胶唱片,百年不失真。

那天,我翻箱倒柜找出一盒二十年前最喜欢的老磁带和一个经典老随身听,随身听看起来状态如新,磁带却看着有点年头了。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我小心翼翼地放入磁带,按下播放键。磁带通过磁头匀速转动,耳机里熟悉的歌声传来:“轻轻地打开背包,发现我的行囊,是一本年轻的护照”,是那首《背包》。背包伴他成长,苏有朋用温暖的声线唱出属于他的青春,听得我仍旧深有感触,谁的青春没有这样一只背包?那些年回来了,记忆中的感觉也回来了。只是磁粉脱落、磁性减弱,音质略有些变化,不仔细辨听很难发现,而“带轴”带动“带卷”顺时针旋转发出的“沙沙”声却别有韵味。

没错,时光在一盘小小的磁带里留下了难以察觉的痕迹。然而,只要还能听,我便已心满意足。更何况,味道没变,情怀还在,时间甚至加重了些许情韵。酸楚、感动、期盼、振奋……多种不可名状的感情裹挟着我,让我无法抑制自己的泪水。

磁带近乎完好,经得住岁月的淘洗,我想主要得益于北方干燥的气候。如果是在潮湿的南方,它可能也十年宿命难逃。它应该很庆幸,躲在北方某个储物柜一隅安全的角落,光阴无情的魔爪很少伸向它。

我的收藏品还有整整一箱磁带、一抽屉唱片,关键我并不是故意去收集它们的。实体专辑盛行的时候正值乐坛鼎盛时期,那时学校门口的音像店里随手就可以买到,这些大多数是我日积月累攒下来的。朋友看到我所有“家当”无不惊叹,纷纷提醒我要精心保管。虽然没有多少升值空间,但它们毕竟是七零、八零、九零后的回忆。AB面的卡带和亮闪闪的光碟,储存着从前的声音。如果声音能留住,也没勇气再重听一遍,我害怕陷入患得患失的追忆里,也许,我是需要找个有仪式感的日子来听。

爱听歌,当然少不了音乐播放媒介。我至今还留存着两个walkman、几个MP3和MP4播放器、两台录音机、一套家庭影院……为了弥补学生时代没买过CD随身听的遗憾,我又购入了一款壁挂式CD机;想要追求怀旧的独特声音,我狠下心入手了一台黑胶唱片机。现在每逢特别喜欢的歌手出新专辑,我依然有收藏一张实专的习惯。

我不算是位音乐发烧友,可我确实从小就在听流行歌曲了,怎么说也算个文艺青年。我在磁带上看见过声音行走的磁迹,我在阳光下轻触过声音外表光滑的凹凸音槽,我用手指抚摸过黑胶唱片上声音的纹路,我在歌声里遇到了我曾消磨掉的半辈子。一定有某种声音会笼罩人的一辈子,最后被某种寂静取代。

如今,数字专辑横行,手机、蓝牙音箱、车载U盘霸道,听歌变得简单方便了许多,唯独少了一种“味”,缺了某样格调。拽出、拉长废磁带条的快感不再有,用手指或铅笔倒带的乐趣不再有,抹掉原声记录自己声音的刺激不再有,听歌就仅限于“听”而已。

久而久之,传统载体声音还原度的高低渐渐没那么重要,一瞬间跨越年代的心动才更令人着魔。存储音频模拟信号的磁带承载着某些只有一颗心才能听懂的东西,意义远超过它们本身。

有的歌,听着听着就倦了,总有首歌,听着听着就哭了。老磁带转起,小学时与伙伴从柜台里挑选这盘苏有朋精选辑的情景,高中时为校园广播里这首《背包》独自驻足的情景,大学时与朋友在KTV点唱此歌的情景,哪一个不是历历如在目前?原来,这盘老磁带就一直躺在我青春的“背包”里。

问候一盘老磁带,就像问候一段旧时光那样。你好,老磁带!希望下个二十年,你的声音如故。

音乐小感

对于音乐,总有些想说的、说不完的感慨。无论我在做什么抑或什么也不做,只要耳畔传来动听的音乐,便总能被它所要表达的情绪缓缓牵引着心弦,浮想联翩,看到内心渴望的另一番景致,仿佛我正漫步湖畔、置身山林、游荡花园、追逐潮汐、卧听雨风……。音乐是超时空的声音,欣赏民族乐器,仿佛已穿朝越代千年;谛听古典音乐,仿佛呼吸着历史气息;聆听班得瑞,仿佛幽居在欧洲山野。

我不是一个专业的音乐人,只是一个略懂音乐的人。不知从何时起,我与音乐结缘,等到我有清晰记忆的时候,乐感便使我听几次就能记住并哼出曲调了。那时母亲总在家里循环播放港台流行歌曲磁带,我虽然听不懂歌词的意义,但却总喜欢跟唱。印象中有一件关于音乐的儿时趣事,那年叶倩文的《潇洒走一回》刚传遍大街小巷,幼儿园时髦的年轻老师让我把这首歌唱给她听,我至今还记得当幼小的我用模糊的歌词摹仿出它的调子时老师那张兴奋的脸。

自五岁起,我学习键盘乐多年,之后又学习了古筝,都是作为一种艺术熏陶、一种兴趣爱好。这期间,音乐一直陪伴我成长,我也开始逐渐认识、深入了解音乐这个朋友。我从懵懵懂懂到能用手指表达出乐曲的情感,仍不能算是完全理解了其中的意味,时至今日,每次重新触摸琴键、琴弦,我都能领会到不一样的感受。一支乐曲会营造你的心境,也会随着你的心情稍作改变,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你重听它或者重新弹奏它,都有不一样的韵味。与音乐的相知相随带给我很多他人可能得不到的东西,除了使我能自己用肢体去解读一首曲子之外,还能在我或喜或忧之时令我心如止水,专注到一个领域里去。

那么,何为懂音乐?何为不懂音乐?日本文学大师川端康成说自己不懂音乐,但他能从悦耳的歌声中感觉到舒畅,他能在音乐的影响下写出“悲怆的摇篮曲渗透了我的灵魂”这样的话。他虽不懂音乐的美,音乐却给他带来一种幸福的体验、一种与灵魂产生共鸣的哀伤情感。并不是每一位去现场听音乐会的听众都真正懂得民族乐、交响乐,有时候,只是简简单单的喜欢、只是想要放松心灵就够了,就像不是每一个去听演唱会的粉丝都唱歌不跑调一样,充满回忆的歌声响起,每个人心里都在唱歌,他们也未必真能听懂偶像的艺术,而只是享受这种感觉和气氛罢了。毫无疑问,川端康成、听众和粉丝都在音乐中找到了快感。

父母送我一台纯白的电钢琴,让我离钢琴梦又近了一步。摸到琴键,我便发现二十年后的自己虽对乐谱和技法有些生疏,但对乐曲的表现力反而变强了。那天在商场里听到几岁的孩童娴熟地弹奏古筝曲《高山流水》,只能说她弹出了曲名,不能说弹出了其中的感情和故事。显然,幼稚的孩童尚不能领悟音乐的真谛,他们只会演奏,你能说他们懂音乐吗?我想,能感受到乐声悠扬,能感动于音乐的意境,能感觉出音乐的特点,就算是懂音乐了。这种对音乐的懂和热爱不一定需要专业的作曲技术理论才能达到,更不用精湛的演奏技艺和高深的乐理知识,也不必听出节奏、音符、音节。听音乐注重的是一种心理感应、一种情感互通,在你仔细聆听的时候,音乐也为你展开了图景。

当我的手指肚按下黑白琴键的刹那,当我的指甲碰触钢丝尼龙琴弦的瞬间,一声声婉转连绵的琴音拉开了时间的长度与空间的宽度,我的心乘着一件乐器的翅膀遨游,流动的画面悠悠然飘过,我轻声呼唤着音乐的名字。难以想象,人生缺少了音乐,将会过得多么乏味!

走出人海,走在音乐时光里,音乐其实近在身边。去录下大自然的声音,那是纯天然的音乐,是一场ASMR视听盛宴。生活处处有音乐,爱上他物,不如爱上音乐,音乐诚不我欺。

我与音乐的故事还在继续,或许某天,我会翻到那盘更古老的港台流行歌曲磁带,里面有叶倩文演唱的《潇洒走一回》。

我与音乐之间缘分不尽,虽然手指已经好久没找回以前那种在琴键琴弦上创造音乐的情致了,但是我的耳朵总是在听,喉咙偶尔也在哼唱……这就是音乐的魅力!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