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德全的头像

李德全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1/30
分享

乡音

                                                

                       甘肃  李德全


乡音已远,乡音缭绕在童年的记忆里。

乡音是生产队长鸡叫唤时响彻黎明的声音。

    “哎——挖灰去了!”

    一声连一声,声声如锥,把一个个甜美的梦境刺得支离破碎。

    生产队期间,一年一度的挖灰,是生产队所有农活里面很重要的一项劳作。通过挖灰既解决了田间农作物的肥料,又扩大了耕地面积。每逢农历十一、腊月,梯田边缘山坡上的草皮便被冻成五六寸厚的草坯,一块块挖下来,黑黝黝一片连一片。这些草坯几经翻晒,就垒起来烧成了灰。

于是,生产队长又开始喊了。

    “哎——运灰去了!”

    又是一声连一声,声声寒冷。六、七十年代的洮州农村,用的还是偌大的老木车,高大的车轱辘,笨重的车厢,架上牛或骡马,一走动仿佛春雷滚滚。一时间静谧山村的黎明便在这轰隆隆的车轮声中震醒了,鸡鸣声、狗叫声,马铃声、牛邦铛儿声,声声不绝于耳。等到这些声音远去了,山村又会是一片宁静。遥远的田间山道上,会隐隐约约地传来山歌声。

莲花山的山落了,

我把睡梦梦左了,

梦见把你给我了。

运灰很辛苦,就是把烧好的草坯灰一车车拉运到田间攒成一行行小灰堆,又怕风吹,就在灰堆上盖上一层土,于是一块块田间便如星罗棋布,充满了韵律。

乡村里最亮的声音莫过于孩子们上学去的声音,由于村子离学校有三四公里,必须趁早起身。而且六七十年代的乡村里家家没有时钟,更不用说戴手表,只是按照鸡叫几遍的次数估计时辰。他们没有队长带领,只是每天谁起得早谁就主动地去叫喊大家。叫喊的人也和队长一样,要站在一个制高点,或村子中心,使大家都能听到叫喊声。

    “哎——上学去了!”

    一声连一声,声声入耳。这声音很稚嫩,在鸡叫三遍的黎明前显得那么纯真而清亮。

天亮了,山村又一次醒了。走了孩子们的山村,显得清静。冬天的山村就这样,在寒冷而漆黑的早晨,这些声音使寂寥的山村平添一丝丝声音的寒冷。

到了夏天,山村亮得早,村里的女人也起得早。她们既要料理家务,又要劳作,所以很是勤劳,早早起来,或是去山间挑水,或是打扫房前屋后。于是,从担水路上传来清凉凉的花儿声。

镰刀儿割了茹葽了,

黑夜梦见你到了,

睡梦地里惹笑了。

慢慢地太阳露出了山坳,幽静的山村亮丽起来,一排排绿树,一层层梯田,一缕缕炊烟,使夏日的山村风光如画。这时又有一种声音传来。

    “哎——放羊了!”

    “哎——赶牛了!”

    也是一声连一声,声声如原野上飘来的风。于是,家家的大门敞开了,“咩咩”声,“哞哞”声,此起彼伏。牛羊上山了,青青的山坡上羊儿如云朵般飘过。于是,山坡上牧人们便情不自禁地拉响了花儿的嗓子。

莲花山的山顶上,

石榴你把桃引上,

桃的胳膊你枕上。

夕阳西下的时候,正是牛羊收圈的时候,山村的上空,炊烟缭绕。人们站在村头瞭望着山坡上下来的牛羊,等待着,将陆续进村的牛羊三三两两赶进自家的大门。这时有一种声音从村头传来,从谁家的房上传来。

    “阿大——喝夜饭来!”

    一声连一声,声音里飘散着葱花儿的香味。这是谁家的儿子,或丫头的声音,呼喊自己的父亲吃晚饭。

    又有人接着呼喊。

    “五十七——喝夜饭来!”

    “菩萨女——喝夜饭来!”

    这是谁家媳妇的声音。“五十七”是儿子的奶名,就是说这个孩子是他爷爷57岁时生的,以示纪念。“菩萨女”是丫头的奶名,说明这个丫头一生下来就爱哭或爱病,于是为了平安,就把她托付给了菩萨,以此禳她,祈求菩萨保佑。乡村妇女很腼腆,她们不会对自己的丈夫直呼其名,往往是喊儿子的名字,或是喊丫头的名字,这也是一种默契,串门儿的丈夫一听这声音便自知自明。这声音喊来的是一种悠闲自在,一种自得其乐。

乡音也是故乡三月崖畔上声声催耕的布谷声,是夏日田间地头悠扬的山歌声;乡音也是秋天原野里麦穗饱满的绽裂声,是故乡土炕头簌簌不断的针线声。

2012.4.20.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