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家川以前是一个四面环山,周围树木茂密,小河溪水清澈,不时有小鱼小虾活蹦乱跳,村民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过着自给自足生活的小山村。这里出产的山地大葱以颈长粗壮,皮薄肉后,久煮不烂,漂浮不沉,辛辣脆香等特点远销多个省区,是肖家川村村民走亲访友的馈赠礼物。但是好景不长,前多年肖家川村民由于过度乱砍滥挖,树木植被越来越少,中草药不但成了稀缺,原来靠栽植大葱致富的山地也弃耕撂荒了。年轻人嫌种地费劲不说,一年到头,赚不了几个钱,娶不下媳妇,于是纷纷外出去南方打工,村里剩下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及儿童,不知不觉,昔日魅力无穷的肖家川村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贫困村。
扶贫工作开始以后,县农业局副局长刘富带领五名县乡扶贫工作队员深入肖家川调查摸底,发现村里一百一十户,其中有八十六户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生活质量,都处在贫困线以下,其余的二十五户见来了扶贫工作队,一天到晚撵在刘富屁股后面,软缠硬磨,都争着要当贫困户,一定要叫工作队把他们登记在册,大家都盼望着国家在扶贫工作中,能给自己救济点什么,比如发些救济款、大米白面、化肥籽种呀等等。
起初,六十岁的肖金也是这么想的,儿子肖虎林校大专毕业,三年前应聘在广州一家企业搞绿化,他和老伴每年坚持在十几亩山坡地栽植大葱,年年收入都在三万元左右。和其他农户相比,他家生活还算是好的家庭,但占国家的便宜,能要多少是多少,不要白不要,能给别人,为啥就不能给我?
但是肖金和所有村民都想错了,刘富对贫苦户说:政府的钱也是有限的,不是撒胡椒面,想给谁就给谁。近年来,上级扶贫政策变了,不像前几年,贫苦户要钱给钱,要物给物。
刘富和工作队员长期驻扎在村里,先从基础设施搞起,他上县上跑资金,立项目,投资上千万元首先给肖家川修通了水泥路,高位水塔,为一百多农户集中盖起了新农村,使肖家川的面貌焕然一新。之后,扶贫队又一户一户地走访会诊,为村民定制脱贫计划。看到村里缺劳力和带头的青年人,刘富就游说一些老弱病残的家长,叫儿女回家创业,专搞苗木绿化,圈养畜禽,重新恢复开发大葱种植传统产业,弄好了一举两得,收入不减,还能全家团团圆圆。刘富说:“如果缺资金,全部由政府担保贷款。”但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村里大多数农民思想保守,放不开手脚不要说起,连政府出面担保的贷款也不敢要,怕钱花光了,将来还不起帐。头脑灵活的肖金可不这么想,前几年他想发展苗木种植,主要是贷不来款。现在国家有这么好的扶贫政策,抓不住,机遇就错过了。他给在上海打工的儿子肖虎说明了情况,有文化且有专业知识的肖虎一听,不说三七二十一,立马回家了。刘富看到有大学生肖虎回家创业,大喜。他亲自写下了详实的可行性论证报告,并联系贷了一百万元,让肖虎成立了“满地绿合作社”。
肖虎要把全村的土地收上来集中经营,起初村民不放心,怕被忽悠,肖虎按高出市场价的一倍,提前给村民付了三年的土地租金,将村里一千二十百荒地坡全部承包下来,在刘富的指导下,肖虎叫来专业育苗队全部定植了市场上俏销的油松、侧柏、中华槐、秋桐、核桃树等;在平整好的梯田里,搞了五百亩大葱生产示范基地;在离水近的河滩地培植了一百亩优质苹果树苗,全部按专业标准化培植。肖虎反过来又聘请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在他的公司打工,具体让父亲肖金领班,每天负责给村民记工分、发工资。
刘富给留守肖家川的村民算了一笔账,他们的山坡地不投入一分一厘,每亩地每年净收承包费六百元,在“满地绿专业合作社”打工,每天八十至一百元元工资,一年下来净落两三万元,这比青年人外出打工强多了,真真美的没法说!留守肖家川的老年人越干越有精神,村子里突然间活泛多了,一些外出打工的青年人一看不出村有活干,也纷纷回来不走了。肖虎成了村民眼中的大能人,他说话一呼百应,村民不但推选他担任村主任,而且给他干活也都格外使劲卖力,因为“满地绿合作社”就是他们的主心骨,以后脱贫致富的“聚宝盆”,在肖金的影响带动下,短短的三年时间,肖家川就实现了整体脱贫,成了全乡的典型。
三年过去了,肖家川的山变绿了,水变清了,小溪里小鱼小虾又蹦蹦跳跳了,甚至连少见的小甲鱼也出现了。春天,肖家川满山遍野百花盛开,百鸟啁啾,彩蝶飞舞;夏季郁郁葱葱,山鸡野兔穿来穿去,秋季果味葱味相互交错,香味扑鼻,久负盛名的肖家川大葱又成了各地顾客竞相购买的畅销品。刘富瞅准肖家川难得的自然资源景观,又动员村民挖鱼塘、办农家乡味饭店,在家门口搞起了乡村游,一下子吸引了众多的外地游客观赏消费,昔日寂静偏僻的肖家川成了城里人享受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