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旦着了魔,八头牛都拉不回来。我就是中了文学写作魔怔的人,三十多年来痴迷不悟,陷在里面不能自拔。
八十年代初,我高考落榜后,我所在的偏僻农村,没有图书馆,没有阅览室。农闲时节,我偏安一隅,不管啥书捧起来就读,就连墙壁上粘糊的报纸一张也不放过。初中毕业的同学家里有珍藏的《夜幕下的哈尔滨》《创业史》两部长篇小说,牛皮纸包着封皮,锁在一个小书柜里。他给我讲书里面的精彩段落,讲到动情处却不讲了,说你如果想听就帮我干活,我给你继续讲。我说可以啊!于是就经常给他家拉运肥料、碾场挑麦草,拾草喂猪等,时间长了,他看我实诚可交,就偷偷地借一本书给我,但他规定,在指定时间必须还他。《夜幕下的哈尔滨》借来了,借着昏黄的煤油灯,我在窑洞里一读一个通宵。但遗憾的是这本书刚读了一半,他随父亲农转非要进城,三番五次来我家,拿走自己的书。他说你要其它东西他都可以给,唯有书不能给你,因为他只有两本。
我整天痴迷读书写作,不问家里柴米油盐,结果日子越过越狼狈。后来妻子动员我和她一块进城打工。城里人生地不熟,起初我俩摆水果摊,因为缺乏经验,赔的多,挣得少。开电话亭不到一年被拆迁,后来又开饺子馆。我俩没黑没明,没迟没早,一分钱当两分钱花,靠实诚和辛劳,在老家盖起了砖木结构的四合院。日子日渐好起来的同时,我没忘儿时的读书写作梦,先后购买了大量的书籍苦读不厌。饺子馆里人来人往,我特别注意观察顾客的言行举止,记录他们的逸闻趣事。有时兴趣来了,将自己写的东西投给报刊,大部分都是泥牛入海,渺无音讯。后来我转变写作思路,专注身边的人和事,写他们的酸甜苦辣、闪光点。因为我写的东西接地气,有生活气息,想不到作品陆续刊登。三十年间,我陆陆续续写了上百万字,作品不但登上当地小报小刊,后来竟不断地登上了大报大刊。
因为坚持业余多年写作,我浪了一点虚名,在小县城被人称为作家,还荣幸地当选县作协副主席。好多人问我,你写了那么多作品,加入省市作协了吗?有正式出版的书吗?
看来得有自己的作品集了。2015年,我花了半年的时间,编辑了自己的报告文学集、随笔杂文集两本书,总计五十多万字,本打算正式出版,结果问了几家出版社,两本书至少得七万元。我一听吓得吐了舌头,打消了出书念头。但是看着多年的心血付之东流,心里愈发纠结。为了减少开支,我干脆弄了内部书号,两本书一起出版。上千册书出版后,我叫了一辆电动车,从货运部托运回来。笨重的书藉,一包又包杠进不到十平方的煤房,塞的满满当当,当时确实把我累坏了,腰椎间盘病复发,一月时间不能下地,不能上班。老婆那个怨气,恨不得将我的书拉出去付之一炬。
我从小内向木讷,不擅社交,更不知道如何销售自己的书。有几次我拿了几套书,去寻县上几个工作的熟人,看能不能销售几本,结果他们一看我的书,都显得很惊讶,都说着同样的一句话!你这个傻冒出啥书?当今社会网络如此发达,人人迷恋手机,现在谁还看书啊!要让人买你的书,除非你像路遥、陈忠实、莫言、贾平凹等作家,名气大了,矛盾文学奖拿到了,你的书就不愁卖了!再说单位目前办公经费相当紧张,根本没有这方面的开支。
啧啧,他们的意思我明白,那么多名著都没人看,你出书谁看?你有什么资格出书?这些话噎得再也不敢见他们的面了。熟人的话不幸言中,五年过去,除了送给亲朋好友几十套书外,至今我的这些书还在煤房睡大觉。但是有失就有得,因我多年坚持不懈的写作,2016年12月,我荣幸加入甘肃作家协会。
这辈子我不打麻将、不抽烟、也很少喝酒,嗜好就是爱读书、爱写作,竟痴迷了三十年。2017、2018年我连续两年参加中国散文年度盛会,作品均获二等奖。会上作家高手云集,有的著作等身,让我眼界大开,还收到了许多名家自己的签名赠书。令我非常尴尬的是,有的作家老师向我索书,我唯唯诺诺,未可置否。看来自己没有一本正式出版的书,走哪儿都直不起腰、说不起话。2018年,听说本市有业余作者出书资助项目,但名额非常有限。我将自己二十多万字的散文进行整理,精心编选成册报了上去。因为我们陇东地区是散文诗歌大市,名人大咖多。虽然此次我参加了答辩释义,但最终没有竞争过同行。有朋友建议我自费出版。想想自己前面出书境遇,顿时没了一点信心勇气。但是我看到有的作者平时并没刊登过多少文章,却一本接一本的出,而且出的是长篇,自己辛辛苦苦写了大半辈子,毕了穷得正式出不起一本书,实在心有不甘。2019年6月,听说市上还资助项目,我干脆放弃自己心爱的散文集,又很快整理了多年来发表的短篇小说集报上去。在正式召开的项目推介会上,我慷概激昂,陈述了自己作品的质量定位、社会价值、影响力时,想不到我的小说集以总分第二名的成绩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顺利通过预审,最终被列入项目。虽然钱不多,只有1.5万元。但就是这1.5万元又激起我的出书热潮。我一看仅仅剩五个多月,赶紧联系了几家出版社,结果单书号涨到3.5到4万元,丛书号也在1.5万元以上。更难的是,近几年国家对出版业进行整顿,丛书号不准跨省跨地区选稿,要求本县本地区同一类作品才能出版,这下给我出了大难题。一套丛书9本,一个小小的县城,哪有这么多书籍出版,但联系的小陈说出版社审查越来越严,没办法,你只能自己联系本县作者,本县名额不够,可放宽到本地区作者。
我们小县有十几个文学创作骨干,我激活脑细胞,一一打电话和他们联系,说了许多鼓励的话,说咱们写了半辈子,应该有咱们自己的作品集,我联系的这家出版社丛书号目前相对比较便宜些,给出的价位大家可以接受,你们若抓不住这次机会,以后自己出书就难上加难了!经我游说,起初他们热情很高,都说这是难得的好事,他们早有这个打算,纷纷报了名,结果到了正式和出版社签约,只剩四个人了。也难怪,这些业余文学爱好者,要么作品质量不高,要么分量不够,达不到正式出书的要求,自己打了退堂鼓。我年过半百,是个俗人,除过认识本县几位业余作者外,在全市要寻其他作者简直比登天还难。好在我和其它县的几个文友在市上开过会,有过一面之交。我千方百计,通过多种渠道,找到他们的电话,先是问候问好,再是经常看到你们的大作,让我眼界大开云云,最后才说了出版个人文丛专著的事,唾沫星子费了不少,到后来竟没有一人愿意加入我们的丛书行列。无奈我重新在县上动员几个作者,最后勉强凑够六部。我给出版社小陈倾诉了自己的苦衷,说您如果不想办法,我今年的项目就泡汤了,这可是我盼星星盼月亮实盼了多年,1.5万元够个人丛书号费了,不能丢弃啊!在我再三恳求下,小陈发动她交友广的优势,很快在我们地区联系了其他三名作者,这套丛书才得以顺利进行。
一校一月,二校一月,离年底仅剩一月了,有关部门通知,十二月中旬,正式出版的作品若交不上来,资助项目就要取消。接到通知,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知如何是好,好不容易争取到的项目不能白白泡汤呀!我又求助小陈。她说你们的丛书我已通过特殊渠道处理,速度是最快的了。出版社审查严,不是你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几时正式出书由不了我,看你实在焦急,争取这点项目实在不容易,要不我给你通融一下,出几本样书,开个证明,先报账。这几年你们市上有作者项目就是这么弄的,剩下的就看你的能耐了!
收到样书和合同证明,我又跑县上市上,最终签了表盖了章,项目终于有眉目了,前期款也交了,我反而比以前更愁了!后期上万元款项在哪里?元旦过后,我的上千册书拉回来怎么办?放哪儿?谁来买?为了能正式出一本自己的作品集,把自己弄得这么狼狈,到底图个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