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震撼人心的求学苦难史
王卫权
年近八旬的姚瑞兰老师有天打电话,说她写了一部纪实散文,想请我作序。我说你的《暮年之歌》是我作的序,这部作品应该让其他人作序吧!姚老师说,我不认识其他人,只认你,崇拜你!还是请你为我作序最好。推辞不过,我勉为其难,只好接过书稿认真地看起来。这部名为《求学三部曲》的纪实文集,我一看就沉迷其中,用半月时间看了二遍,我深深的被作者的艰难求学过程所震憾?
作者生于194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正好六岁半,正是上小学的年纪。按今天的中国社会现状,不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适龄儿童上幼儿园、上小学早已普及。可在当时的西北农村,男尊女卑,重男轻女封建流毒很深,女孩子生下来就是大门不迈,小门不出,坐在家里学做女红,根本不准进学堂。可是作者从四岁起就喊出“我要上学,我要上学”的念头。一直到七岁,作者光着腿和脚,自己偷偷去学校,结果被老师劝回。到了八岁还是衣不裹身,用妈妈的围裙绑在腰间去报名。小学五年,衣服烂,生活差,父母不愿供她上学,执拗的她卖力的帮妈妈纺线拾草喂猪烧炕,以自己的听话懂事能干活讨好父母,最终征得父母同意,支持自己念书。没有学费,作者自己贩桃、贩柿子,贩一次只能赚五六分钱。十三岁寒假去彬县北极担柿子,雪地里走丢了鞋,光脚担回柿子,差点冻掉脚指头,后来不在贩柿子,而是捡麦穗,掐苜蓿,拾杏核,拧槐籽,挖甘草,在家里做鞋做香包卖钱挣学费。在小学,即使没衣服穿,没饭吃,从未改变她念书的坚定信念。小学五年,她门门功课优秀,一直霸居同级第一。小学点燃了作者的理想之梦。生活虽艰辛过度,但作者的童年还是快乐的,心情是舒畅的。
十三岁的儿童正是懵懂无知,稚气未脱,求学念书的黄金年龄,而作者从小被父母定了“娃娃亲”,婆家要人,她以死抗争,据理力争,不愿结婚,双方父母最后妥协同意她上学。作者吃谷糠磨成的面,吃高粱衣子,榆树皮,导致一周阿不出屎,倍受痛苦,但她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学习成绩一直居于全级之首。
上初中是作者人生最艰难最困苦最揪心的阶段。在吃和住都成大问题的情况下,另一场更大的灾难将作者打入深渊。未来的公公婆婆为了给儿子早早娶她完婚,公公来到她家里一住就是十天半月,本来就粮食极缺的家里更是雪上加霜,父母无奈只好同意女儿嫁过去。1961年腊月25日,是作者痛心彻扉,不堪回首的日子。正在念初中,十五岁的她被婆家威逼完婚,而他想继续念书,就采取不吃不喝,以绝食威胁,以死抗争。婆家只得违心勉强同意,但不给她出一分钱一两粮,相反只要她在家,推磨、担粪、做针线、做家务、上地劳动,出牛马的力气,吃最差的饭菜。每个寒暑假就是作者梦魇的开始,白天劳动,晚上推磨,还要换打挨骂。为了能念书,作者什么苦都能吃,什么罪都能忍受。最使作者受不的是,丈夫多次到学校闹腾,平白无故给她找茬,给老师找事,甚至偷着给她转了学。在痛苦绝望中,作者一次又一次绝食,一次又一次被丈夫从去学校路上截回,有一次后脑勺被磨成卷卷,脊梁骨蹭破,血淋淋的。侥幸到了学校,穿衣服最破烂的是她,吃最差的饭也是她,甚至在别人偷了她唯一的一块干粮,宁肯自己挨饿三天,昏倒在校园里也要坚持读书上课。
艰苦的生活催残不了她坚定的信念,最终作者以全县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上了庆阳师范。
上了庆阳师范,作者心情愉悦,快乐学习,也不再为每天没有吃的犯难。徜徉在知识海洋里,作者眼界开阔了,知识丰富了,生活从此进入新的天地。学校里有知识渊博,体贴入微的老师;有互相鼓励,竟相上进的同学,作者很快变得睿智成熟起来,成为学校各种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让人刮目相看的佼佼者。在学校,作者是一名堂堂正正的师范生,回到家里便是一个小脚妇女的儿媳妇,面对文化程度低,性格暴躁的丈夫,作者时时处处如履薄冰,委曲求全,小心翼翼,百般劳动,万般辛苦,生怕惹犯了婆家人。尽管日常琐事缠绕,丈夫无端猜忌,疑神疑鬼。一次放寒假,她步行回家,半路遇上一只狼。人狼相持几个小时,差点被狼吃掉。在婆家日子痛苦漫长难熬,作者都以极大的耐心和与生居来的善良忍受下去,目的就是为了完成学业,用知识改变自己命运。
这本书以第一人称描述了作者的经历,从四岁到十九岁,时间不算长,但对她的记忆刻骨铭心,终生难忘。从童年上小学到示范毕业,苦乐之感贯穿始终,让你在品味故事之时,回顾历史,产生共鸣。特别是对于七八十岁的老一辈更有亲切感,因为有过共同走过的岁月;对于新一代也是一本教科书,因为呈现的是最真实的中国历史。虽是作者自传,却真实再现了中国从旧社会到新社会的历史变迁,从一个平凡人物的一生的经历和苦乐感受反映了一代人的生活状态和人生经历,正能量贯穿始未,是一部耄耋老人对人生、世事、情感、修为等平生履历的通达彻悟。
作者在困境中磨砺,在风雨中成长,养成了自己独特的品格追求。什么罪都可以受,什么苦都可以吃,唯有念书,追求知识的信念不能丢。作者一部求学史就是浓缩的一部五六十年代中国西部农村的生存史,奋斗史,知识改变命运史的生动写照。
我为作者愈挫愈勇的求学精神点赞,为作者身处逆境,百折不饶的奋斗历程点赞!作者无疑就是那个时代妇女的杰出代表!
每一个普通人的历史,都是时代的一面镜子。作者年愈八旬,如少年求学,如中青年教书,如抚养教育子女,点点滴滴,无不让人高山仰止,倍受启发和教育。作者是一个独特的人,有独特的经历,有独特的人格。经历过人生百态的作者虽已80岁高龄,但现在依然精神矍铄,有理想有追求。虽然一切都看起来是那么平凡,但每一天都用饱满的热情生活的态度却是如此的不平凡。是知识给了她动力,知识让她变得开明大度,知识让她知道了外面宽广的世界,知识最终是她走向成功的人生。
苦难成为财富,伤痕化作力量,乐观面对人生,这就是我心目中依旧率性的姚老师。
我的看法是:不管是谁,不管杰出还是平庸,你的一生还是需要认真记录的,自己要给自己一个交代,写东西和学东西,活到老坚持到老,思想不老跟紧时代,这跟年龄无关,不是老了就一定浑浑噩噩,吃一天饭就赚一天,你可以成为半部活字典,也可以碌碌无为但求喘气,但人生就这一次,你不会放弃追逐。
我再次为作者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