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赵平的头像

赵平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6/16
分享

赶场

自从调进县城,整日里忙这忙那,虽居住在城里,但却好久没有上街赶场了!

许多当年的朋友也常常感叹,现在想赶个场,都找不到地方去!我明白朋友的意思,大家不是找不到地方赶场,要买东西,城里商场多的是,原来大家是找不到儿时上街赶场的那种美好感觉了!

这些年,县城的发展变化非常大,商业街到处都是,各家门面商品淋浪满目,应有尽有,大街小巷,商店林立,游人如织,看似热闹,但我总感觉少了点什么。

近段时间,听同事说,最近城里赶场又闹热起来了,有点当年赶场的味道,大家说哪天我们约起也去赶一回场,凑一回热闹。

说归说,要约起赶场还真不容易,因为到了周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很难凑到一块。约了几次,都没约齐。

又到了星期天,正是县城赶场的日子,吃了早饭,我一改往日午休习惯,独自出了门,上街找地方去赶场!

听说城内现在有两个地方在赶场,一处在城南的原消防队附近,一处在城北的老粮仓旁,我选择相对较近的城北老粮仓旁的市场,我决定今天就往北边的集市而去。

沿着古老的街道,从城北的十字路口出发,往北走五百余米,穿过一片已经拆了旧房的工地,去到北边一块空旷地带。这里原来是一条窄窄的小巷,现在将住户拆除,新建了一条宽约五十米的大道。大道修好后,一直未投入使用,现在作为临时赶场用地,供大家免费使用,有人说这是为了当下搞活地摊经济应运而生的地摊市场。

走到距离地摊市场大约还有两百来米的地方,远远看去,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各种摊位早已撑起了花花绿绿的凉棚。各种吆喝声此起彼伏,不时传来各种扩音喇叭的宣传声,这些年好久都没见到这么热闹的场景了!

我加快了脚步,朝前边人多的地方赶去。这里四通八达,到处都是入口。来赶场的主要有三类人,一类是买东西的,一类是卖东西的。而我,应该算是前两类人之外的第三类,因为我主要是来闲逛,寻找当年赶场的感觉的,我压根儿没打算买点什么东西。

进入集市,放眼望去,整个市场卖的东西大多是农副产品。有卖鸡鸭鹅蛋的,有卖瓜瓜豆豆的,有卖粽子粽粑叶的,有卖盐菜干洋芋片片的,有卖青菜萝卜的,有卖大蒜黄瓜的......这些东西,全是农家绿色产品。

前来卖东西的,男女老幼都有。他们把东西顺着一个方向整齐的摆在地上,或蹲或站,悠闲的等候着顾客到来。淳朴的老乡们一般是不吆喝的,他们脸上有的是自信!他们相信,城里人特别喜欢他们面前的这些绿色产品,这点自信的神情,一直在他们脸上洋溢着。

除了卖吃的,有一处地段专门在卖农家的各种秧苗。什么红苕秧,辣椒秧,苦瓜秧之类,卖主大多是老太太,她们背着背兜,提着菜篮,选一个地盘,将各种秧苗整齐的摆在地上,静候买家到来。这些东西,买家当然都是老乡,因为城里人买来找不到地方栽种。

也有一处地段专门卖叶子烟(也叫旱烟)的,卖家都是清一色的农家老头。他们从乡下赶来,背一小捆或两小捆叶子烟,再准备一张塑料薄膜,寻一块地盘,展开薄膜,将背来的叶子烟整齐的摆放在塑料薄膜上,这样做一是怕叶子烟沾灰尘,二是怕叶子烟受潮变味。卖烟的老头们全都蹲着,他们各自掏出“长枪短炮”,从自家那捆叶子烟中随便抽一匹烟叶来,放在嘴里润一下,左右食指用力一掐,将那匹叶子烟掐成一小节一小节的,再细心的裏好一支烟,将裹好的叶子烟装入随身携带的叶子烟杆的烟斗里,掏出火机,一边点烟,一边吧嗒吧嗒不停的吸烟,直到烟斗里的烟接上了火,接着在那里很享受的吞云吐雾。这些老头之所以要在那里裹自家的烟,抽自家的烟,一是为了过烟瘾,二是为自己的叶子烟打一次广告。前来买叶子烟的,不单单是乡下老头,城里老头也还不少。

一般来买烟的都有几十来年的烟龄,对叶子烟的好孬的识别与判断,他们有他们的诀窍,那就是:一看,二摸,三嗅,四品。

一看,就是看叶子烟烟叶的色泽;二摸,就是摸叶子烟烟叶的油质含量;三嗅,就是嗅叶子烟烟叶的味道;最后还要从中抽出半匹烟叶,裹上半支烟,装在自家烟斗里慢慢的细品,这叫“四品”。这四关都过了,买烟的老头才开始讨价还价,一番你来我往的较量,最后买卖双方终于达成共识,一桩生意才算完成。卖家高高兴兴收钱,买家心满意足抱着半斤或八两叶子烟悠然离去。

紧靠卖叶子烟地摊旁边,有人在卖土鸡蛋。卖土鸡蛋的是个小女孩,大约十一二岁,她用竹篮装着鸡蛋,女孩有点腼腆,应答着前来询问价格的买主。旁边站了一位中年女人,她面前的包箩里是待卖的鹅和乌骨土鸡,那鹅脖子伸得长长的,那些乌骨鸡,一只只精神抖擞。城里人识货,认得小姑娘卖的鸡蛋是正宗的土鸡蛋,那妇女卖的鹅,那些乌骨鸡都是土法喂养的。不多时,小姑娘卖的鸡蛋,妇女卖的乌骨鸡被一个中年男人买走。看小姑娘收钱的高兴劲,中年女人数钱的喜悦,我不禁也为她们今天顺利成交高兴起来!

整个北门地摊市场,来此摆地摊的,除了卖农副产品的,更多的是来这里买东西的老乡。这些年,老乡们除了农忙季节在家突击外,其余时间都外出务工,大家腰包里还真不差钱。到了赶场这天,他们大多数都上街来采购吃的东西。你看,他们一个个围在肉摊子前买肉,围在水果摊子前挑选时令水果,围在新鲜蕃茄辣椒摊子前大包小包买蕃茄辣椒,围在卖白糖泡粑摊子前买泡粑......每个人手里提的,背上背的,都是好吃的,好玩的。这些年,老乡们腰包鼓了,手头宽裕了,在消费方面有时比我们这些上班领固定工资的人还要大方。

小商贩,小菜贩们正是看准了这一点,在赶场这一天,总要想方设法赶早备好货,找好有利摊位,每天挣得金盆钵满!

整个北门地摊市场,从早到晚,人流如潮,小商贩们吆喝声不断,这热闹的场面,总让人心里暖暖的!

乡下人靠山吃山,勤快的人一年四季都能上山淘宝。可以挖山葱,折耳根,车前草,何首乌,可以采摘香椿,茶瓣,野荔枝,八月瓜,蜜猴挑,拐枣,刺梨,可以捡野生菌......这些山货,城里人特别喜欢,因为都是纯天然绿色食品,乡下人纯朴,随便要个价就出手,也不在手便宜与否?

我喜欢赶这样的场,在北门地摊市场上来回逛了差不多两个来小时,该看的看了,该问的问了,该听的也听了。穿梭在赶场的人群中,看赶场的人们买卖东西时的高兴劲,听小贩们编成顺口溜的不翻篇的吆喝,尽管我什么也没买,但心里特别满足,因为我仿佛又找到了当年赶场的那种特别的感觉。

记得小时候,最想上街赶场。哪怕一分钱没有,也想上街过一回赶场的瘾。印象中的赶场天,人山人海。有两个地方最想去,一是电影院门口,虽然没钱买票,但可以在门口听高音喇叭里飞扬出来的电影播放的声音,那叫听电影,能听一回电影,也算没白来赶一回场。第二个喜欢去的地方是连环画书摊,那时看一本连环画要五分钱,但我还是拿不出,于是蹲在书摊边,眼巴巴望着那一排排的连环画出神。什么地道战,三国演义,水浒传,那些连环画的封面总是吸引着我,可惜我没钱,只能眼巴巴的蹲在那里,不敢乱翻动一下。我在等侯机会,相信总有小孩有钱来看连环画的,在他们翻看时,我就趁机伸长脖子,瞪大眼睛在他们旁边偷偷看一会儿,这时候心里比得到什么都开心!

到了十一二岁,每到赶场天还是想去赶一回场。母亲说,乡下人没钱赶闲场,你就到苕秧地去剪一些红苕秧或者拿点干辣椒上街去卖,然后买点盐巴之类回来。所以后来上街,从来没有空手赶过一回场了,总须带点东西上街去卖,换点小钱买点东西回家。

那时候的我,不管有钱无钱,就是喜欢赶场。

几十年来,我对赶场的热情从未减退,那人山人海,五吆六喝的感觉实在吸引人,那些买卖各种东西的场景,那人来人往的热闹场面让我一直留恋!

今天来赶场,穿梭在人群中,虽然没有寻找到当年的旧书摊,也没有听到当年电影院高音喇叭里传出的诱人的演播电影的声音,但我还是喜欢上街赶场的特殊感觉。

赶场的感觉真好,我想一直享受这样的感觉!

我更希望地摊经济从此兴旺下去,让卖东西的快乐,让买东西的人们各有所获!

2020.06.16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