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一名州作家协会会员,这是我三十余年来一直的梦想。今天,这个梦想终于成为现实,这在我的人生旅程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点!
三十余年的追求,有苦有泪,有喜有忧,说实在的,在文学创作这条路上,我走得并不顺畅。
从我1986年跨进贵定师范学校大门那一天起,在恩师黄鹏先老师的教诲和文学熏陶下,我就对文学和创作满怀憧憬。只可惜毕业这些年来,自己放松了学习,在文学创作的路上,我成绩太差,万分汗颜!
1991年,我的第一篇新闻作品有幸发表在当年的《黔南报》头版头条。1994年,第二篇新闻作品,又发表在《黔南报》头版。2011年,我的第三篇理论文章在《黔南日报》发表。一直到2013年,整整22年时间,我都疏于学习,懒于动笔,当年对创作的满腔激情慢慢烟消云散。二十余年的岁月,被我的惰性所消磨!
2013年,感谢《夜郎文学》编辑老师的厚爱,在这一年刊发了我创作的第一篇短篇小说《苦李》,当我收到样刊,看到自己的作品登上州级刊物,心中的激动之情难以言表!这篇小说的发表,再次激起了我对写作的热情,我重新找到了当年的一小点自信!
从2013年到2019年的这六年时间,我因为一边忙于自己技术职称的评定,一边忙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整整6年时间,虽然有过静下心来创作的瞬间冲动,但还是没有付诸行动,这六年又被我白白浪费了!
想当年读师范时,对师兄刘学文文学创作上取得的成绩羡慕不已。想当年自己还是贵定师范烛光文学社第一任社长,想当初恩师黄老先生的教诲,我开始反思自己,当初那么狂热追求文学创作的文学青年,几十年来在创作之路上居然一无所成,真是羞于烛光文学社社长之称号,愧于恩师黄老先生之教诲,不配于一个多年从事语文教育的语文人之称谓。
我重拾文学创作之笔,缘于2020年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缘于瓮安县文联杨俊松主席的鼓励。那段时间,我参加了社区疫情防控,目睹了防控一线无数感人的场景,我被这些东西深深感动着。
这期间,瓮安文联在杨俊松主席带领下,发动大家积极投身到防控一线,鼓励大家把防控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那段时间,我们瓮安文联的各界朋友纷纷行动,创作出近一千余篇作品,尤为突出的有陈龙先生的辞赋《抗疫记》还上了央视,周敏的作品上了学习强国,杨俊松的佳作上了《中国艺术报》,每一天我都被这些喜讯所感染,榜样就在身边,一时间在我心底萌生了对创作的强烈欲望。
在文联杨主席的关心和多次鼓励下,我开始记录疫情防控中所经历的各种感动。清楚记得我创作的第一篇习作《社区工作者的一天》在县文联公众号发表,在县文联的关心下,推送到《夜郎文学》公众号,后来又被推送到《贵州日报天眼新闻》发表,这是对我文学创作的莫大鼓励!那段时间,我白天忙于社区的疫情防控,晚上在家整理记录当天感悟,一场突来的新冠病毒疫情牵动了大家的心,一篇随手写的小小习作得到县州省级媒体的鼓励,从此点燃了我创作的激情!
从2020年2月至今年10月,我创作发表了各类文学作品十八万余字,部分文字在《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贵州作家》《贵州作家微刊》《贵州作家网》《中国作家网》《夜郎文学》《中国作家在线》《江南作家》《西散南国文学》《神州文艺》《黔南头条》等刊物或文学网站相继发表!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在《中国作家网》发表了30余篇习作。这些文字尽管还很肤浅,还有许多瑕疵,当然也算不上佳作,但能得到编辑老师的厚爱,这是对我从事文学创作莫大鼓励!
我虽年届天命,但在文学创作的路上,我深知自己还是一个十足的门外汉,一个正在学爬的初学者。我知道自己文学底蕴不够,阅读视野太窄,思想境界还很低,我需要不断努力的学习,多向人民群众学习。我会记住省文联主席欧阳黔森所说的话:脚上沾满泥土,作品才能散发泥土的芬芳。
我的创作之路才刚刚启程,我已经浪费了太多的岁月。从今以后,我会倍加珍惜时间。作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我们有责任走向田间地头,走到人民群众身边去,眼睛始终向下,紧跟时代的步伐,心里始终装满阳光,努力多为人民创作出更多有温度的文字。
作为州作家协会的一名新会员,这是一份让人自豪的荣誉,这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这是我文学创作的一个新起点,我会只争朝夕,潜心学习,戮力创作,争取把过去浪费的所有时间抢回来。
我深知,我本驽钝,所以我只有不断扬鞭奋蹄,方才不负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