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赵平的头像

赵平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6/04
分享

清莲湖畔雨花魂

“我是一颗小小的石头,静静的躺在泥土之中,我是一颗小小的石头,深深的埋在泥土之中。我愿铺起一条五彩的路,让人们去迎接黎明,迎接欢乐……”每当这优美的旋律响起,我心中就会自然涌起雨花石美好的心愿,那是对和平美好生活的热爱与珍惜,那是对先烈的敬仰。

歌词中的雨花石,是一种天然卵石,它有美丽的色彩和花纹,因产于南京雨花台而得名。

南京与贵州瓮安,相隔一千四百余公里,两地本无关联,然而雨花台前那美丽的雨花土石却因缘来到贵州瓮安,魂驻于此。

在今天的贵州省瓮安县城南边,有一个美丽的清莲湖,在清莲湖畔的一座小山上,有一个特别的地方,那里有一位革命烈士的母亲长眠于此。

这位革命烈士,早年到黄埔军校参加革命,在周恩来同志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工作需要,他秘密潜入南京国民政府高层,在国民党原国防部部长贵州同乡何应钦身边工作,利用工作之便为党收集了大量重要军事情报,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三次反围剿的胜利作出过卓越贡献。

当年的他,为了革命的胜利,离家多年,一直没时间回家见上老母亲一面,未能见上妻儿一面。由于长年在外,当时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因革命需要,他一直不能回家,引起了家中母亲的误会。母亲在信中谴责他不忠不孝,说他在外做了官忘记了老母,忘记了妻儿。

这位同志接到母亲来信,百感交集,写下了一封长达五千字的回信,言辞恳切回答了母亲来信之疑问。

1930年3月31日,他在给母亲的回信中写到:“母亲,我真的是不忠不孝,忘恩负义吗?我是把我的孝移去孝顺大多数痛苦的人类,忠实的去为他们努力。同时我是社会豢养出来的一个分子,我受社会的恩惠也很多,所以我也不敢对她忘恩负义。”

1932年,由于叛徒出卖,他不幸被捕入狱。在狱中,他临危不惧,英勇不屈,始终坚守党的秘密,坚信革命理想不动摇,敌人从他那里得不到半点收获。同年6月9日清晨,他被丧心病狂的国民党反动派残暴杀害于南京雨花台。他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32岁这个点上。他的鲜血,在1932年6月9日的清晨,洒在南京雨花台前,洒在雨花台那片革命的热土之上。

他的牺牲,对我党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当初,因他秘密潜入南京国防部,利用国防部部长何应钦这个同乡的关系,获取了许多重大军事情报,使得敌人的第一、二、三次对中央红军的围剿彻底失败。中国工农红军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三次反围剿能取得全面的胜利,这无不与他当时冒着生命危险传递的重要军事情报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

当年他在南京雨花台不幸遇难的消息,远在千里之外瓮安老家的亲人并不知晓。

1935年12月年底,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贵州瓮安,军委纵队领导人周恩来同志来到猴场时忽然想起,当年自己在黄埔军校工作时曾经介绍入党的一位战友的家乡就在贵州瓮安。这位战友深入龙潭虎穴,为党收集了大量的军事情报,可惜因叛徒出卖,这位同志已英勇牺牲。为了表达党对革命者的关怀,周恩来同志秘密派了两位同志,化装成商人,找到了这位同志的老家,见到了烈士的母亲,说他们的老板是这位同志的好友,路过此处,受老板的委托,顺道替老板前来看望老板好友的母亲。前来的同志不忍心把这位同志已于三年前在南京雨花台英勇牺牲的不幸消息告诉他的母亲,他们告诉这位同志的母亲,说他在外面很好,叫家里人不要挂念,他们给烈士的母亲留下了十个大洋和两封点心后,依依不舍离开了烈士的母亲和家人。

家中老母,一直在盼望远方儿子早日平安归来;室中妻儿,无时不在渴盼与亲人的早日团圆。可他们哪里知道,他们日夜思念的亲人,为了中国革命的早日胜利,为了全中国人民个个有衣穿,有饭吃,他已经于三年前在南京不幸被捕入狱英勇牺牲了,他再也回不到亲人们的身边来了!

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当地干部敲锣打鼓,为他的母亲送来了“光荣之家”的牌子。这时他母亲才知道,儿子这些年是在外面做好事,干大事,为人民的利益牺牲了生命。当时他母亲连连说,错怪了老二,错怪了老二!这些年来老母亲一直纠结在心里的那块无比沉重的石头终于落了下去。

遗憾的是,1951年7月,烈士的母亲不幸离开了人世。让人欣慰的是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为他家送来了毛泽东主席亲自签发的烈士证书,可惜烈士的老母已不在人世,她没有等到这一刻。

为了纪念这位革命烈士,党和政府在他的家乡贵州瓮安,在他的老家高庄,在他原有旧居的基础上,专门为烈士修建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革命烈士故居。

2010年,烈士的故居被列为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他为革命作出的不朽功勋,党和政府一直没有忘记,特别是在建党90周年之后,国内各大党刊媒体更是对他的英雄事迹进行了广为宣传。他的英雄事迹,今天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知晓,他舍小家为国家,英勇不屈为国为民的革命精神激励着今天无数的人们。

值得铭记的是2015年,在南京雨花台,在烈士曾经战斗和牺牲的地方,烈士那已经年逾花甲的长孙,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跨越千山万水,携家人从烈士的家乡贵州瓮安去到南京,去到雨花台前。烈士那花甲之年的长孙弯着腰,小心的把那闪耀着光芒的雨花石一颗一颗捡起来,放在最贴身的衣兜里。老人全身匍匐在地,深情的捧起雨花台前曾经染下爷爷鲜血的满满的一抔抔雨花热土,将那满是大爱的雨花热土和那些耀眼的雨花石全都揣在最贴身的衣兜里,从一千四百多公里的南京雨花台,将其带回了爷爷的家乡,并将带回来的这些雨花热土和耀眼的雨花石全都埋在了太奶奶,也就是这位烈士老母亲的墓旁,总算将一直漂泊在外的英雄爷爷“接”回了家。

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当烈士的长孙从千里之遥的南京雨花台将他“接”回家乡时,当烈士被“接”到老母亲的墓旁时,那一刻的烈士肯定思绪万千,一定会借用诗人余光中《乡愁》中的诗句“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来表达此时他那无比复杂的心情。他肯定会有许多话想对母亲,想对妻子,想对儿子诉说。只可惜,他想对他们诉说的那些迟来的话语,因母亲,妻子,儿子都已早早离开了人世,离开了大家那些年一直挂念的他,此刻,他们再已“听”不到这迟来的亲人深情的问候了!

那天,烈士的长孙泪眼婆娑伫立在太奶奶墓前,他双手颤抖,小心的从最贴身的衣兜里取出从南京雨花台前带回的那一抔抔雨花热土和那一颗颗耀眼的雨花石,将这些珍贵的东西轻轻的放在太奶奶的墓旁,轻轻的把这些雨花土石掩埋在烈士朝思暮想的母亲墓旁,让他永远陪伴着他的亲娘。

不久前,烈士满头银丝的长孙深情的为他天堂的爷爷写了一封跨越时空的家信。在信中他这样写到:爷爷,您离家这么多年了,您就别再走!我想告诉您,您对家人的愧疚和遗憾可以放下了!太奶奶已经知道,您是为中国革命而牺牲,她老人家早已原谅您,并以您为她的骄傲!孙儿更想告诉您的是,您当年的理想“让更多人有衣穿,有饭吃,有工作做,让全中国的人民都过上好日子”,这一切,今天都已经完全实现了,现在您在那边可以安心了!......

是啊,烈士当年为了革命理想,有家不能回,有母不能奉,有妻儿不能团圆。面对高官厚禄诱惑,他没有半丝动摇;面对血雨腥风,酷刑拷打,他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至死不渝!他的心中,装着全天下受苦受难的民众,他真的做到了把他的爱奉献给了全天下受苦受难的人们!

今天,中国革命早已胜利,我们的祖国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全国人民早已过上幸福生活,烈士家乡的父老乡亲们早已过上了幸福生活。在烈士故居的旁边,国家投资修建的清莲湖公园碧波荡漾,游人如织。此刻,烈士已被长孙“接”回了家乡,安息在母亲身旁,朝夕陪伴着母亲,守望着亲人,看着父老乡亲们生活过得如此的惬意,烈士在那边应该感到无比的欣慰!

这浸染了烈士和战友们鲜血的抔抔雨花热土,这闪耀着光芒的颗颗雨花彩石,正是烈士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奋不顾身,为国捐躯的不朽精神的化身。

这来自南京的雨花土石啊,是多么的珍贵,多么的耀眼!你们是烈士留在人间最美的不朽的魂魄!

每天早晚,人们一有空就来到清莲湖畔,或踱步漫游,或乘舟荡漾,或轻歌曼舞,尽情享受今天这美好的生活。当烈士目睹到这一切,想来他一定非常开心,因为这一切正是当年的他冒死的追求。

读到此处,你或许会问,这位烈士他是谁啊?亲爱的朋友,请允许我大声而又自豪的告诉你:

他就是——党的好儿子,中国共产党早期最出色的红色特红,革命烈士,家乡人民引以为豪的革命先驱——冷少农同志。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