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坦率地讲:七十年代出生的我,从来没有听过大人们给我讲述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耳边倒是有一首歌谣至今记忆犹新:
一二三四五,今天水磨堵
瞎子去赶集,青蛙卖豆腐
卖了不够本,回来打媳妇
媳妇说不怨我,就怨你卖的豆腐少......
这是儿时最初听到的“青蛙卖豆腐”的故事。很想探究一下,瞎子和青蛙的关系,但是,歌谣就是歌谣,也没有人给你再去讲述歌谣背后的故事。所以遗憾至今,所以就很羡慕今天的孩子们,他们就像小蝌蚪一样,无忧无虑地依偎在大人们的怀抱里,享受着妈妈讲述的《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2
你看:为了找妈妈,小蝌蚪先后把“鸭妈妈、大鱼、大乌龟、大白鹅”当成了自己的妈妈。虽然,这四种动物都有青蛙妈妈的部分特征,但是都不是他们的妈妈,于是:
小蝌蚪游呀、游呀,游到池塘边,看见一只青蛙坐在圆荷叶上“各各各”地唱歌,他们赶快游过去,小声地问:“请问您: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阔又大,有四条腿,白白的肚皮,穿着绿衣服,唱起来‘各各各’的………”青蛙听了“各各”地笑起来,她说“唉!傻孩子,我就是你们的妈吗呀”。
这个故事我曾经给女儿讲过:认识事物不要有片面性,要有整体的认知和判断,才能找到事物的真相。
当然,小蝌蚪找妈妈还有另外的故事版本:
春天,青蛙妈妈在池水中生下了一群小宝宝。很快,小宝宝变成了小蝌蚪。小蝌蚪见到好朋友小鸡和妈妈亲亲热热,很是羡慕。于是决定去找妈妈。小蝌蚪们向遇到的小动物打听妈妈是什么样子,虾公公说它有两只大眼睛,结果小蝌蚪找到了金鱼,金鱼说它有白肚皮,结果小蝌蚪又把螃蟹错当做妈妈。小蝌蚪一路打听一路找,找到了和自己长得很像的鲇鱼。然而鲇鱼却不住地冲它们发脾气。最终青蛙妈妈把它们救了出来......
无论怎样的版本,最终都是小蝌蚪遇到不同的动物对它们讲述谁才是它们的妈妈,进而找到自己妈妈的故事。
童年有童年的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培养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也让他们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3
“世上万物都分阴阳,蛙就属于阴,它来自水里。先是在小河或池塘中,那浮着的一片黏糊糊的东西内有了些黑点;黑点长大了,生出个尾巴,便跟着鱼游。它以为它也是鱼,游着游着,有一天把尾巴游掉了,从水里爬上岸来......”
这是著名作家贾平凹《蛙事》中的开头。
作家自然有作家的语言风格和叙述方式。
在这篇散文中,贾平凹极尽诙谐而幽默的讲述里,让你对青蛙产生了诸多的好感,而且感觉到“蛙”事不“凹”。你看:毛泽东从蛙的叫声中得到了灵感,于是挥笔写下:“独坐池塘如虎踞,树荫底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从青蛙的叫声中表达了自己的伟大志向。看来,蛙的叫声确实有不一样的含义。而且,贾平凹还列举了古代的故事进一步旁征博引“蛙”的非凡意义:春秋时越王勾践为吴所败,被释放的路上,见一蛙,下车恭拜,说:“彼亦有气者?!”立下雪耻志向,修德治兵,最终成了春秋五霸之一。当然,贾平凹也不甘示弱地说:“我的名子里有个凹字,我也谐音呀,就喜欢蛙,于是家里收藏了各种各样的石蛙、木蛙、陶蛙、玉蛙和瓷蛙......”
从蛙的谐音里,作家找到了自己生活的乐趣。而且,在文章的结尾作者这样说:啊哈,蛙是由美人变的,它是长生,它是黑夜中的月亮。这到提升了青蛙的地位,赋予了蛙新的生命和象征意义:蛙是长生,它是黑夜中的月亮。
4
确实如此:蛙是黑夜中的月亮。这倒是富有诗意的结尾。
这让我联想到了自己的童年:蛙声,是绕不过去的乡音。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又到了动物们繁殖的季节,山林的空气中弥漫着荷尔蒙的气息!”
这是赵忠祥老师在《动物世界》里的开场白。
是啊,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又到了青蛙们繁殖的季节。
到了发情的季节,雄雌青蛙通过抱对,促使雌蛙把卵产于水中,雄蛙将精液洒在卵子团周围,进行体外授精,受精卵在水中进行自我孵化,变成暗蝌蚪后再逐步发育成青蛙......
看吧:每到春天,沿着故乡的绵蔓河顺流而上,你会看到河底里大片大片的小蝌蚪,它们游弋着,一团团黑漆漆的小蝌蚪抱在一起,时而浸沉在水底,时而浮动在水面,就像春天的五线谱在河水里流动着,打着旋儿......是谁描述过的:小蝌蚪变成了青蛙,那是春天N次方的叠加。
有时,我会掬起一捧水来,恰好有小蝌蚪游进了掌心,看着它们急速逃离的姿势,我会将手伸进水中,看着它们开心的游弋进小河里......那种感觉,就像今天的放生。
5
小蝌蚪脱掉尾巴的时候,真的是一次蜕变过程。对春天来说,意味着万物的拔节和成长。
而我的发下二臭在课堂上给同学们讲的青蛙的故事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很久以前,有一口井,里面住着一只小青蛙,有一天,它看见了一片蓝天,它想:“我一定要出去干一番大事,让它们看看我的本事!”
这时,有一个水桶在打水,小青蛙想:“我如果出去了以后,绝对要炫耀一番!”它就趁机跳进了水桶。
它出去了以后,给别的青蛙说:“我是从井底出来的……”
讲到这里,同学们自然是要大笑一番的。而老师自然而然地会接着二臭的故事讲述着成语《井底之蛙》的来历。告诉我们,不要学井底之蛙那样,太鼠目寸光了,只能看见罗大的天。
二臭讲完了,自然轮到了帮助我滚铁环的师傅海良来讲:
有一天,有一头水牛来池塘边喝水,小青蛙们看见了,说:“哇!好大的牛呀,我们从来没见过!”它们很惊讶!只有骄傲的小青蛙不服,它说:“这有什么的,看我的!”小青蛙说着,便往肚子里鼓气,一个小青蛙看见了,说:“还是水牛大!”它听了,还不服气,就往肚子里鼓气,它说:“你还是没有水牛大,你别试了吧,再鼓你的肚皮就爆了!”小青蛙还不服气,不听朋友们的话,它又往肚子里鼓气,只听“砰!”的一声,骄傲的小青蛙的肚皮破了......
这时,孩子们自然会被海量绘声绘色的讲述而欢呼雀跃......
老师让我们谈感受:同学们得出一致的结论:就是:“骄傲的人都没有好下场。”
童年里的蛙事不是从儿时听到的歌谣开始的,而是从课堂上开始的,真的是一辈子都回味无穷......
6
我童年的“蛙事”是从吃“青蛙腿”开始的。这故事听起来好像有些残酷。但确实是这样的。
童年的时候是很少能够吃上肉的。但是,吃“蛙腿”还是第一次。
大约11岁那年的夏天,有一次和同班同学海文在绵蔓河边的河滩里放牛,记得当时的生产队已经解散了,他家的牛繁殖的快,有十多头,我家就两头牛。放学后的时间,我俩都成了“牛掌柜的”。
那天,我俩把各自的牛混合着在一起放牧。记得当时海文说,你敢不敢吃青蛙呀?我说,你敢吃,我就敢。海文不太相信我的胆量,于是拉钩决定,不许反悔,也不许告诉老师和家长。晚上回到家里,就开始思忖了:海文是不是在吹牛呀?青蛙怎么可以来吃呀?海文的“牛”是不是吹破天了呀?会不会“砰!”的一声,把自己的肚皮给吹破了?
按照约定,我俩如时的来到河滩里。
不知道海文什么时候就下河了,当我来到如约的地点时,他早就捉来了两只青蛙,当他当着我的面,将两只挣扎的青蛙的大腿残忍地割下来的时候,我害怕地捂住了自己的眼睛......
这个时候,海文却开始取笑我了:胆小鬼一个!
这时,海文把四只青蛙腿放在了一个早就准备好的吕盆中,一边对我笑着说:看看我的“手艺”如何?
他一边说着,一边往铝盆中舀了些河水,从口袋中掏出一纸团来,打开纸团,从里面取出了早就准备好的盐巴,然后招呼我搬来两块大一点的石块,将放有青腿的盆子支起来,然后再吩咐我找点柴禾......
正是暮春时节。河滩里哪里有什么干的柴禾呀?海文指点我说:你到河滩的上游去找一找吧,那里说不定有柴禾.....
等我沿着绵蔓河的水流向上寻找柴禾的时候,不知道什么时候,远远地看见海文处早就升腾起一股股的炊烟.....
等我一溜小跑回到海文身边时,海文一把抢过我手中捡到的为数不多的柴禾往盆子地下添火继续烧,不到二十分钟的时间,四只青蛙腿煮的差不多就熟了。
记忆中,海文吃了三条青蛙腿,他只把其中的一只留给了我吃。比起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到猪肉来讲,青蛙腿的味道确实是鲜美无比!
这时,海文说,你不知道吧?咱们附近的村子里,有人专门捉青蛙拿去买,听说是直接卖给饭店的,还有人专门收青蛙呢!
我听了他的话之后,心里直打着寒颤;我的天,怎么会有人干这种事情呢?虽然我没有直接参加杀害青蛙的行动,但是,作为同谋,我毕竟间接“参与”了这次“谋杀”动物的行动。
记得当时吃了青蛙腿之后,心里有点反悔。青蛙专门吃害虫的,它是人类的好朋友呀!这是老师在课堂上讲的。现在回想起来,这是我童年时期参与的残杀动物的最愚蠢的一次行为。
后来,我和海文吃青蛙腿的事,不知道如何被学校知道了,全校还针对捕杀青蛙的事情开了一次批斗大会,害得我和海文当着全校师生的面,不仅念了检讨书,而且还站了半天的墙角。
7
那次批斗大会上,我痛表了决心:以后绝对不会再吃“青蛙腿”,再也不残害动物了。
长大后,参加工作了,儿时吃青蛙的事情也就渐渐淡忘了。有一次在饭局上,有人点了“天鸡腿”这道菜。我问服务员,“天鸡腿”是什么?漂亮的服务员微微一笑说:就是青蛙的腿呀!
我一听,儿时批斗大会的场面忽然闪现在眼前。心里一急就推辞说:实在是对不起啊,我的家里还有点事情需要急着处理......说完起座转身就走。请客的小刘急着相拦:这顿饭就是专门请你的,你怎么这么不给面子呀!我忙着说道:你没看见刚才我接到的电话吗?家里真的有事儿......
就在我出门的时候,一只蟾蜍正好经过了我的脚下,我警觉得马上腿一闪,快速地奔跑起来,身后传来了小刘急促的呐喊声:等一下,赵哥.....等一下,我开车送你......
小刘呼唤我的声音,早已湮没在红绿灯之下的人影中。
这个时候,不知道那家饭店里恰好传来了客人高声朗诵的毛泽东的诗句:“独坐池塘如虎踞,树荫底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
那一夜,是蛙声四起的夜,想起小刘的好客与热情,想起他追赶我的脚步,我不由地拨通了他的电话:当他在电话那头问我,家里到底有什么事情了?这顿饭不算,等我下次再请你,好吗?
听着电话那端的声音,这时的我,却有一丝的歉意,竟然默不作声了......
8
后来,上了初中,后来,又上了师范,自然而然地就阅读到了更多的有关青蛙的诗句: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蛙声篱落下,草色户庭间。”“凡客从题凤,肤音未胜蛙。”“蛙鸣蒲叶下,鱼入稻花中。”......
我是尤其喜欢“蛙鸣蒲叶下,鱼入稻花中”这句诗歌的。这是唐代诗人王建的《汴路水驿》里的一句诗歌。尽管不在课本中,但是它确实是美到了极致:四个意象,栩栩如生,而且对仗工整:蛙鸣对鱼入,蒲叶对稻花,四个画面,唯美,醉人;总感觉比“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境界要幽深一些。
难得这些充满着“蛙事”的诗句,至今都耳熟能详。但想起儿时的“蛙事"虽然有趣,但是,毕竟童年的日子已经远去,倒是家乡的绵蔓河里那些亘古不息的蛙声,日夜回荡在耳边,像老故事一样,让人日久生情。
2020年6月9-12日 芳菲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