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周平海的头像

周平海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10/30
分享

煤油灯下的时光

煤油灯下的时光

我的夜读是在煤油灯下开始的。

煤油灯,早消失不见了,但那时农村家家户户都离不了它。农村最常见的煤油灯,不足一个拳头大,由一节扇形的白铁皮焊接而成,口小底大,侧面斜出一杆小灯管,加上一个细铁丝焊作的提手,非常轻巧,方便适用。虽然它只能照亮很少的一片地方,但利用率很高,夜晚吃饭、洗碗、喂猪、如厕、洗脸、找东西,做什么事都得用它。当时我家里只有一盏这样的煤油灯,每个晚上,它都要被不同的手提着转来转去。

为了提高利用率,也主要是方便我在饭桌上做作业,它亮在饭桌上的时间最长。那时,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多,但因为贪玩作业常要赶在煤油灯下完成。乡村夜如稠墨,饭桌上一灯如豆,更多的地方被黑暗吞噬了。煤油灯缓缓燃烧,火焰上头冒出浓浓黑烟,墙壁上是灯光映照出的稀奇古怪的黑影。有时,灯光闪动一下爆出一个小火球;有时,它会渐渐变暗,你得拨下灯花——灯芯烧成的灰烬堵在灯管上成了暗红色的亮点。妈妈忙完了一天的主要家务,已是十分疲劳,她还要借着这微弱的灯光在不碍事的角落里剁苕藤或者刨薯片,有时剁着刨着,忽然“哎呀”一声,手被划破了一片,冒出殷红的血,妈妈让我们找来一块破布片给缠上,又继续在这昏暗的光线中劳动了。乡村清苦的日子,如同这昏黄的灯照,微不足道却透着物力维艰的感动。乡下的生活就算再苦再累,也没有谁去喊苦和痛。一个真正被累和痛包围着的人,是没有时间去喊累和痛的。

很快,我懵懵懂懂升入了初中,寄宿在校,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读书郎了。关于初中的记忆,煤油灯是重要的一个部分。那时候,我们都会制作煤油灯,仿佛无师自通,女生也会。找个墨水瓶,洗净,在瓶盖中央掏出一个小孔,再装上灯芯,往里倒入煤油,就算大功告成。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那时虽然农村都用上了电,但电还是太紧缺了,它什么时候说停就停了,有时候是压负荷,有时是线路出故障,那时候风啊雨啊什么的都能轻易让电停下来,线路太脆弱了。晚自习,教室里的电灯突然熄灭了,我们就赶紧从课桌抽屉里摸出煤油灯,点上,继续学习。对这一切,我们早习以为常了。让人稍感烦恼的是,那个时候的煤油是很稀缺的。只有镇上的供销社才有煤油供应,而且很多时候,得去几趟才能够买来一斤半斤来。我们学校坐落在山窝里,距离供销社有三四里路,中午的马路上经常能够看见三五成群买煤油的学生。虽说油很紧俏,但同学之间非常友爱,相互借油是常事——不过,也偶有盗油事情发生。煤油特别容易挥发,买回的煤油,如果存放到装米菜的小木箱里,会弄得连米和菜都是煤油味。因此,藏油是一门学问了。有的同学为了藏油打起了歪主意,把寝室某处不引人注意的墙砖掏下一块,把煤油瓶子放到空斗墙里,再把砖放回堵上。这些农村的空斗墙,看起来厚实的,实际上,它是横一块竖一块砌上去的二四墙,中空的,你经常可以看见老鼠从床铺低下的砖缝中钻进去,再从屋檐下跑出来。它们就像玩起“地道战”一样,在砖墙中跑得自由。因此也会把藏在其中的煤油瓶打翻。如果瓶盖没盖紧,煤油就会损失不少。因此,放进去时,必定是小心再小心的。

煤油灯虽然能给大家带来光明,但其最大的不足是油烟太重。用长了,教室的上方会笼罩着一片黑云。第二天起来,大家鼻孔黑乎乎的,擤出的鼻涕也是黑乎乎的。但那个时候,大家飞蛾扑火一般扑在了书本上,哪个在乎这么多呢?为了使光线更加明亮,就往煤油里加盐。或者用白纸给它制一个小罩子,圈在上面,使光线更加集中。还有同学用煤油灯炒黄豆吃,我不知道他们是用什么办法炒熟的,但我吃过,真的很香。我们的物理老师还用煤油灯孵化小鸡,架桥造屋一样的繁琐,十几个鸡蛋最后孵出一只小鸡仔,算是没白费心血,也算是他的小发明了。

后来参加工作,回到乡下教书,煤油灯仍没有远离我,只是使用的不再是用墨水瓶制的煤油灯。供销社里早有一种罩子灯,功能也有很大的改进,带有明晃晃的纺锤形玻璃罩子,可以让灯下的人远离油烟;宽扁的灯芯,还有可以调节灯光明暗的旋钮。高足,底座浑圆,宛如琉璃,一盏灯仿佛是一个裹旗袍的女人,兼具有观赏性。停电的夜晚,我就在煤油灯下批改作业,备课,然后自学。那个时候,学习风气很浓,大家刚出校门,同学之间虽然分开了,但心都在一起,常有书信往来,都对未来充满期待,相约着参加成人自学考试,满怀热情地读书。几个同学共用一套书,你通过了,书籍就借我读;我通过了,再把书借给他,相互鼓励。毕业时,书都不知道流转到谁的手上了。我的自学大多是在煤油灯下进行的。因为那个时候电力仍不能满足,晚上九点或者十点之后,就会准时停电。

煤油灯下的阅读是孤独的,也是清苦的。山村的夜是多么的安静啊,老鼠在同事房间牛毛毡天花板上跑得咚咚咚的响,不远处寝室学生的梦呓不时传来,远方村庄三两声犬吠,以及猫头鹰一阵阵的颤鸣,在这黑漆漆的夜中证明着世界的存在。在昏黄的灯下学习累了,就靠在椅背上静一静,或者在房间内走动一下。房间木格窗户也是用几块破塑料订上的,常被风吹开口子。有个雨天深夜,我沉浸在书中,突然从窗户上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盯着窗户看了半天,也没看出什么。像是风吹塑料布的声音,但又不能确定是从哪个破窟窿传来的。声音时断时续,我没再理会,继续低头看书。忽然,哗啦一声,一团灰乎乎的东西挤了进来,一双明亮的眼睛出现在我的窗户上。我喝斥一声,它转身逃出了。这大概是某动物顺着这山村难得的亮光跑过来了吧?

煤油灯,昏黄微弱,只能照见很小的一圈光来,但它帮助人们延续了劳动时光,见证大家走出了那个封闭的时代,也陪伴了我的夜读。虽然它不能为我点开一片亮丽而宽广的世界,但它排斥了书页以外的热闹、虚华,照见了眼前的书页,引导我走进了知识的海洋。有此就足够了。在这昏黄的光线下阅读,人心是沉静的饱满的,也是幸福而充实的。煤油灯,真的感谢煤油灯,真的怀念煤油灯下的时光。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