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品曲的头像

张品曲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12/29
分享

江河行地 田地廊桥

如果时间能够穿越,我真的想看看先人们是如何建造这座桥的。

此桥名曰田地桥,是闽东55座廊桥经典之一。桥位于古田县鹤塘镇田地村鳌江源一溪流之上,建于清朝嘉靖年间,历经两百多年的风雨侵蚀而依然屹立。其间有过修补维护,民国二十四年重修。完成之日,原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为大桥题名“公心桥”;古田大东名绅李士庵为新修的田地桥剪彩走桥,并为桥东西门额题“同践天衢”、“共登云路”,取天空广阔,任意通行之意。“公心桥”之“公”者,公众也,大桥以此命名,意即为公众愿景所造之桥或为公众服务之桥。我曾思寻,这莫不就是先人们建桥修桥的“初心”?

追寻建桥的“初心",原来此地流传着一个传说。说是当时人们为生计行走于用简易木板搭建的桥上时,经常有人跌落溪中溺亡或失踪。常言道“事出反常必有妖”,原来这溪上有一条鳝鱼精出没,歹毒的鳝鱼精经常爬上桥打滚,将身体上滑溜溜的粘液涂抺于桥板上,许多人行走时滑落溪中成为它的口中食。然此妖兴风作浪不长时间就被上游灵龟村来的玄帝君斩杀,此间遂恢复了平静。这个以超自然力表达除暴安良,正义战胜邪恶的民间传说,虽只是人们寄托美好愿望的故事,却为后人所津津乐道,表现出的是田地桥的险要和对当地民众生产生活以及作为交通要道的重要性,也给这座廊桥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除去鳝鱼精当然是件大好事,但真正解决问题的还是要驾桥。

于是,在两百多年前的那一天,田地乡绅黄锦和牵头募捐建桥,并得到其父黄仕昭的大力支持。他们父子的义举,有桥东石碑嘉勉为证。先人们在没有计算机帮助建模,没有精细的三维设计图和立体结构图,更没有起重机械和吊车等现代建筑设备的情况下,凭着自己的智慧,凭着勤劳能干的双手,奇迹般地建造出了这座横跨于40多米山谷峡涧之间、临溪十多米高、下有湍急水流的大桥,不得不让人感叹这造桥技艺的不凡!先人们采用的是被后人称为编木拱桥的技术来建造的,这种编木结构技术所造的桥,仅依靠交织的木头之间的相互承重达到整体平衡。而这种造桥技术要追溯到宋朝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在东京汴河上虹桥的桥基结构,可见我国的建桥技术源远流长。而建造这座桥的先人们的锐意进取和精益求精精神也令人敬佩。如今我们还可以在田地桥的内梁上见到造桥工匠张鹤昶、郑洋村、倪大火、张明生在“桥约”上的签名。正是象他们那样的一代代工匠的聪明智慧和创造,才使得编木拱桥技艺得到传承和发展,使得后人有自侍于世界桥梁建造上的荣耀。他们是创造了灿烂中华文明的平凡劳动者,后人没有理由将他们忘却。

远看田地廊桥,象一弯琴弦,更象一座彩虹。唐代诗人杜牧有诗云“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田地桥凌空架于两山水之间,跨度大,地势险,造型美,看起来似龙非龙,似虹非虹,桥龙桥虹合一,是中华文化在桥建筑上的完美体现。杜诗所描绘的虽是秦朝阿房宫壮丽之桥,而用在田地桥上却也并不夸张。田地桥沉默无语,只听得桥下水声哗哗,仿佛在述说着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有人说,将大海螺壳放置于耳边,可以听到海浪惊涛翻卷的潮音,如果那是事实,那应该是大海螺历经千万次大海波涛的冲击而释放的信息。而此刻行走于田地桥上,闭眼冥思,耳边则仿佛有阵阵关于这座廊桥历史深处的声音在回荡:可曾听到在这样一座贯通东西,通达省会福州、闽侯、罗原等地的古驿道上官府邮差八百里快马的得得蹄声?可曾听见那身着长衫、肩夸油纸伞匆匆赶路的乡绅和商人的脚步声?可曾听到络绎不绝挑着山货、海产“担回头"挑夫铁头挆杖击地的铿锵声?可曾听见那出没于林间小道上打家劫舍的绿林盗匪的吆喝声?可曾听到了《爱在廊桥》凄美爱情故事中主人公的燕尔呢喃……?在这历史的回音里,我们深深的领悟到了田地廊桥的厚重与辉煌!这应该就是人们对田地廊桥保持一种敬畏并倍加呵护的原因所在吧?2006年,田地桥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足见田地桥非凡的历史价值和科研价值。

如今,人们对于廊桥这一传统技艺价值的挖掘正在一步步加深,宁德火车站大楼设计为廊桥样式,美观实用的造型,成为宁德的地标性建筑,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和赞誉。这是对廊桥建筑这一民族瑰宝挖掘应用的范例。而长期以来,田地人对这座国保级廊桥保持着一种敬畏并完整地保护它,是田地人赓续祖先精进精神的体现。田地村因有了田地桥,其融入前墘、樟厅、佳垅“四村一体,醉美鹤塘”,打造文化旅游村庄的底蕴则更有内涵。我想到田地村游览观光的人们,必去参观的地方就是田地廊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