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品曲的头像

张品曲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8/03
分享

天籁蝉鸣

 夏天到了,当发现田间、路边草梢或树上挂着带有泥土的黄褐色的蝉蜕时,树上的蝉鸣也就日渐一日地热闹起来了。这蝉鸣实实在在地制造了浓浓的夏的氛围。我以为尚若在夏天里没有听一听蝉鸣,则似乎是枉过了夏日。听不到蝉鸣的夏日,炎热天的浓酽趣味将失去许多,夏的热烈、丰娆和多姿多彩也会因此而逊色很多。

夏蝉的鸣声可以说是夏的标志,是天簌之音,是大自然演奏的恢弘的交响乐。它们长时间蛰伏地下积聚能量,一觉醒来,挣脱泥土,飞向天空,然后尽情地歌唱、呐喊、渲泄。于是,在盛夏的林中,不时可听到千万只蝉在齐鸣。“喳——喳”的声浪一阵阵扫过树林,似可将树叶抖落一般。若坐于林中认真倾听,则那声浪又似一曲气势磅礴的大合唱,听着这磅礴激昂的大合唱,心的涟漪也不禁随之荡漾,思绪常常象脱缰的野马,飞向一个无比悠远的境界。所谓“蝉噪林更幽”,或许就是这样一种感受吧?唯其有这样的“噪”,才能产生人们内心深处的“幽”,揭示了哲学中的相对性原理。而在夏的傍晚,当太阳西下,蝉鸣声由热烈的合唱转为持续而低缓的乐奏,回响在空旷的原野。在低缓回响的音乐大背景中,不时伴随着此起彼伏的响亮的独奏,构成一曲特殊的大自然的乐章。“叮玲、叮玲、叮玲——”,听,那独奏的声音高吭嘹亮,不仅富有节奏,且富有弹性,它们不停地高奏着,似乎永不会疲劳,永不会沙哑。此时,斜阳下此起彼伏的蝉鸣,把苍翠绵延的群山衬托得无比温馨和无限浪漫。可进入秋天,秋蝉的声音多为独奏了。好象是一个大型乐队解散了以后,乐手们独自散落在车站、码头、街头巷尾进行的演奏。“唬哩啦——唬哩啦——”,一声声鸣叫格外清晰,告诉人们秋已来临。此间,有的蝉声婉转如小提琴家的梦幻曲,低吟回旋,如泣如诉,透露着苍桑与悲凉,仿佛在怀念夏的热烈,夏的奔放,表达着对给予它们灿烂生命的夏的无法割舍情怀以及对秋的来临的无奈祭奠。听秋蝉鸣声,有明显的时令变换的提示,有秋的丰实,也有时光无情流逝的感受。从中我们体会到:大自然的变化与人类的敏感神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自古以来,人们对蝉鸣赋予了一种“居高能致远”的独特感悟。唐代诗人虞世南《咏蝉》中有“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句,说的是生性高洁的蝉,栖高饮露,声音响亮,传之远方,不是由风助的力量所致,而是因为自身的努力,才站到了高挺洁拔的树上。是的,它从深深的泥土中蛹化出来,脱去一身的污泥,在经历了一番脱胎换骨之后,飞翔起来了,飞到了自由自在的天空中,站到了自己所能站到的高度,并发出了响亮的声音,它骄敖,它是自然界的精灵。它的生命焕发出了无比的光彩,是它自身努力的结果。这是古人从蝉鸣声中汲取的正能量。而诗人骆宾王则从秋蝉声中感叹自己身处囹圄的悲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衣裳褴褛的诗人,在铁窗下,听秋蝉高鸣,叹悲凉景遇,青春消逝,白发增添。此时,诗人托蝉声表达出了心灵的呐喊。听蝉鸣,此时诗人心中的“诗和远方”又寄托在哪里?

一年一度,夏的热烈的蝉鸣很快就要过去,带着些许哀怨和悲凉的秋蝉的鸣声又要回响在耳畔。年复一年,伴随着蝉声,人生也因此一年年逝去。期盼下一年的蝉噪,能给予人生更直接,更真实的启迪。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