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周起的头像

周起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11/08
分享

马厂庐剧团的发展史

马厂是一个村落的名字,位于芜湖市湾沚区花桥镇的中北部。村子的北面有一条小河——水阳江的支流横岗河,河滩广袤,水草丰茂,传说朱洪武曾在此放马,故村子名“马厂”。村民喜欢唱戏,曾经组成“马厂庐剧团”,农闲时就唱戏。我是听着家乡小戏长大的,乡音难忘。

随着时代的发展,村里唱戏的人越来越少,年轻一代甚至都不知道本村曾经的特色文化生活。每次回老家,都要和村里长者谈到庐剧团的过往,大家慨叹辉煌难再,嘱我写点文字,留一些回忆。

马厂村民唱的是庐剧,当地人称之为“倒倒戏”或者“小戏”。庐剧19世纪30年代,部分班社进入芜湖、合肥等城市演出,又与京剧合班,称为乱弹班。因此,在剧目和表演方面亦受徽剧和京剧的影响。解放前的庐剧多为私人班社,有职业戏班;也有农民农闲时候的草台班子,条件简陋,临时搭台唱戏。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政策,安徽省、市政府整合了一些大的班社,组建了安徽省庐剧团、合肥市庐剧团等国营剧团。在政策的鼓励和指导下,庐剧从不成体例的旧形态蜕变成正规的地方剧种。我们家乡的小戏在这个背景下也快速发展。

马厂因为水路便利,南来北往的人多,村里周友发等人在40年代就唱小戏。周友发(1920—1995)是马厂庐剧团唱戏的总导演。此人记忆力非凡,看古书几乎过目不忘,听故事一遍就能够复述。

村子里百姓自己正儿八经地唱庐剧,是从1954年开始的,唱的第一本戏就是《朱洪武放马》。1954洪水破圩,淹没庄稼。村民唱戏一来打发时间,二来唱戏就是出外混一口饭吃。不曾想,在夏国琏、周友发、管大富、花绍武、汪家松、邹同玉、邹同满、汪家谱、武兰香、胡家发、吴其常等人的努力下,马厂小戏越唱越红,受到周边群众的欢迎,他们唱遍宣城、芜湖、当涂的大部分地方。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经过文化部门批准,村上正式成立了半职业化的“马厂庐剧团”,农忙种田,农闲唱戏。

我们的村子里有一个天然土戏台,记忆深刻。在村子东头,黄显荣家正南方200米处,有一块平地,平地的下方又是一块平正的洼地。两块地高度相差大约1.5米。村民的聪明才智,真的令人佩服,于是高处搭建舞台,低处大约10亩平地,就成了露天剧场。

40多年前,人们还没有什么娱乐方式,方圆十里路的村民都赶来看戏,那真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记得那个土戏台,虽然简易,但是不简单。戏台坐北朝南,面阔10多米,高约3米有油布遮挡,可以避雨。东、西的角落有门,供演员们上下。戏台分前后场,导演在后面指挥。一切有条不紊。

在这里唱戏,都是自家演员,纯粹自娱自乐,一般在正月里唱一个星期。唱的比较多的剧目有《孙继高卖水》、《休丁香》、《天宝图》、《雪梅观画》、《打金枝》、《讨学钱》等。村里家家户户的亲戚都会来玩几天。

几十年的风雨侵蚀,土戏台也坍塌了,但是记忆中的欢乐、记忆中的乡音永远不会坍塌。

改革开放以后,村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再为 “吃饭”而奔波,许多人不愿意唱戏了。再者唱戏要搭建舞台,道具运输都不很方便。为了欢乐过春节,自我娱乐,村里艺人由唱庐剧,改为“玩采茶灯”,观灯是春节至元宵期间必点的一道“过年菜”。

马厂庐剧团就名存实亡了,由唱戏为主,改为玩灯为主。唱戏的演员,开始玩采茶灯。

马厂采茶灯,是流行于芜湖县花桥镇的民间歌舞,融说唱、戏曲、舞蹈为一体的综合性群众文娱活动形式。马厂采茶灯从最初编创、演出,至今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期间有过间断。

采茶灯看似简单,实际有一大套人马忙前忙后。马厂采茶灯工作人员近50人:12位采茶姑娘,主要表演节目是载歌载舞的《十二月采茶》,唱词是季节物候,同时穿插了历史人物与故事;一位茶婆,挑着花篮担子,相当于元杂剧里的正旦;一位书生,一位武生,马厂采茶灯这两个角色有时是女扮男装的;一位茶公,主要演丑角,还出来“打岔”——12位姑娘唱采茶歌,如果唱完用时近20分钟,玩灯拜年走村串户的时间很宝贵,茶公就要出来打岔说,12位姑娘歇歇吧,来到某某府上拜新年,表演个节目大家看,茶公的话常常很应景,说得接灯的单位和人家都很高兴。一位扮财神爷,一位扮关公爷,这两个角色,不说话不演出,却是让人敬畏的角色,喻意送吉祥、除邪恶。采茶灯前进时,一路纵队,两套锣鼓镲一前一后,二胡伴奏,文武场有9位艺人。采茶灯白天演晚上也要演,有6位举高灯的,高灯上醒目地印有“横岗社区马厂采茶灯”,另外还有领灯人、散灯帖的人、后勤人员等。

在演出的过程中,马厂采茶灯还学习融合了外地的采茶灯的元素,嫁到马厂的史玉莲在葛村山时玩过灯,现在的《十二月采茶》就是她的嫡传。十二月采茶歌悦耳动听,唱词也很有意思,我收集整理如下:

正月采茶是新年,关公月牙点花儿开斩貂婵,

自从斩掉貂婵女,气坏张飞点花儿开来连年。

二月采茶龙抬头,王三小姐点花儿开抛彩球,

天下公子千百万,彩球单打点花儿开平贵手。

三月采茶三月三,昭君娘娘点花儿开和北方,

心中难舍真天子,声声哭到点花儿开雁门关。

四月采茶养蚕忙,和戎娘娘点花儿开去采桑,

偶遇西王来打猎,带到宫阙点花儿开做皇娘。

五月采茶是端阳,镇守三关点花儿开杨六郞,

英雄好汉多焦赞,偷营劫寨点花儿开是孟良。

六月采茶热难当,磨坊受苦点花儿开李三娘,

日头挑水千百担,昼夜挨磨点花儿开到天光。

七月采茶秋风凉,刘秀七岁点花儿开下南阳,

姚齐马武双救驾,二十八宿点花儿开闹昆阳。

八月采茶是中秋,隋炀皇帝点花儿开下扬州,

一心想把琼花看,万里江山点花儿开一旦丢。

九月采茶菊花黄,张郞讨过点花儿开女丁香,

自从休掉丁香妇,乞丐张郞点花儿开命不长。

十月采茶十月朝,到访西凉点花儿开遇马超,

马超本是忠良将,投奔刘备点花儿开却反曹。

十一月采茶是小寒,武松打虎点花儿开景阳岗,

宋江杀死阎婆惜,弟兄二人点花儿开上梁山。

腊月采茶冷冰冰,唐僧西天点花儿开去取经,

经书取得添百寿,闯下祸事点花儿开老孙当。

如今乡村振兴,乡村文化也要振兴,村民邹求林被评为“安徽省基层文化带头人”。他组织村民文化演出,丰富百姓生活。近年来积极组织村民多次参加各项文化演出活动,如“采茶灯”表演队伍参加了陶辛水韵、六郎丰收节、横岗社区第一届、第二届乡村春晚、桃园村相思园文艺演出、九十殿庙会、当涂县黄池镇春节文化活动、宣城杨泗乡文艺活动、鸠兹部落开幕式、芜湖县春晚等。马厂采茶灯成功演出,万人空巷,观众好评如潮。《安徽日报》对此有新闻报道。

2020年初邹求林与人合作,创作的庐剧新戏《扎花灯》,被湾沚区文化馆选入“云上过大年”节目,给大家带来视听的愉悦。戏剧《扎花灯》被选入“学习强国”戏剧节目“有戏安徽”。原创庐剧剧本《扎花灯》获得安徽省文化馆比赛优秀奖,戏剧演出还得到了芜湖市委宣传部的支持与资助。

马厂村落,是名副其实的戏剧之乡。戏剧是村落的灵魂,深入了骨髓。村民人人都记得小生出场时定台诗词:“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句话影响了一代代的人。有钱人家孩子读书,无钱人家孩子看戏,书文戏理,寓教于乐,润物无声。村子里的人从小耳濡目染戏剧文化:不大场地可国可家可天下,平常人物为将为相为宦臣;人生就是舞台,平常人也可为相为臣。“红脸关公爷忠勇节义千古流传,黑脸包青天刚正不阿万世颂扬”,忠义故事常在戏剧里传扬,教人敬业兴邦,敢于担当责任……这些经典台词给村民很多教育。

马厂村庄年青一代有15人考取本科、研究生:邹道华上海交大研究生,上海工作;邹慧黑龙江大学研究生,在中央部委工作;郭璇中国药科大学,药学专业研究生;胡荣兵中国民航大学,飞行技术专业;胡小荣井冈山大学法学专业毕业,录取公务员……他们的共同点,在戏剧耳濡目染中,慢慢成长起来。

社会在快速发展,文化也在悄然改变。庐剧曾经流行于马厂这个村落,给百姓带来身心的愉悦。我的文字仅仅是记录曾经的美好,庐剧曾萦绕在村头,萦绕在心头。马厂庐剧将来何去何从,只有等时间来告诉我们答案。(字数3156)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