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群明的头像

张群明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409/12
分享

务实的孝顺 “务虚”的爱

为了改善一家人的伙食,这么多年来,我养成了没事就逛逛菜市场的习惯,运气好的时候,能碰到刚出水的野生鲫鱼、野生昂丝鱼,甚至个头不小的正宗河虾等。因为是自己捕捉的,只有人工,基本没有其他成本,所以虽然味道在这个“养殖时代”极度鲜美,但价格却不是太高。可遇不可求,晚来一步,你只能看到地上未干的水渍和两三片闪光的鱼鳞了。

今天可巧,遇上了一只家养的老鹅,灰灰白白的,伏在一口大筐里。卖鹅的老人家看上去和我父亲年纪仿佛,闲谈之中,知道才七十出头,由于家境的变故,与痴儿相依为命。屋漏偏逢连夜雨,年初,痴儿又患怪病,虽无生命之忧,却是不能下床,生活无法自理。七十岁的老父亲原本还能出去打打杂,挣点生活费,现在就只能在家,靠养几只鸡鸭鹅,种点蔬菜,到菜市场卖点救命钱。

今天卖的这只鹅,老人家已经养了七年,原来是看院子的,见到生人就“鹅鹅鹅”地叫。我没有还价,十一斤,三百三十块钱。我抱着鹅,准备送过去杀,不想,鹅用它硕大的头,蹭着我的手臂,圆鼓鼓的眼睛,就像晶莹的宝石,更像剔透的泪珠……我忽然浑身一颤:这老鹅,是不是通人性了?

如果老父亲不是为了他那患病的痴儿,也许,不不,是肯定舍不得卖掉这只陪伴了他们七年的伙计的。恻隐之心让我决定把它送回乡下老家,我的老父亲老母亲在家里为我们养了一群鸡,也就不在乎多一只这么有故事的鹅了。

我给爱人通了个电话,让她准备一下,把昨天烧的肉,用小碗装一半,一起回老家看望父母。爱人却把一大碗肉都打包好带上了车,说:

“都带回去吧。”

“就他们两个老人,哪吃得了这么多。”

“我知道,都带回去,让他们先挑好的吃,剩下的我们还带过来,再弄点芋头或者扁豆烧烧,也蛮好的。”

妻子对她公婆,也就是我父母的好,路人皆知,成了远近闻名的美谈。老的都说,某某家儿媳妇,多贤惠,多孝顺;小的则说,某某家公婆,对儿媳妇比对自己的女儿都好!村干部也就在解决婆媳矛盾问题的时候说:你们看看,你们看看,某某家公婆,某某家儿媳,多好!一个巴掌拍不响,一个人淘不起气来,一个人也好不起来!简直就是一副活生生的典型“教案”。

但这会儿妻子的这两句话,实在是太让我震撼了!

我是个务实的孝子,虽然嘴上不怎么叫父母,哪怕多日不见,哪怕正月初一早上,更不要说是在电话里头了。他们也从不计较,看到我们回去了,或者接到我们的电话了,都是乐呵呵的叫我,当然是叫我的小名。我不叫他们,只是一种习惯,认为是自己的爹妈,无需那么讲究,更无需那么客套,让他们吃饱穿暖,无忧无虑便好了。

回老家的时候,带上些他们喜欢吃的东西,比如草炉烧饼,比如秋天的柿饼,再比如无骨无刺的鱼成品,还有我煮好的红烧肉。他们特别开心,父亲会说:还是儿子烧的肉好吃,不光有肉的香;你妈烧的肉,就只有肉的味道。然后再三强调,以后不要再买那些柿饼啊,无骨无刺的鱼啊什么的,他们知道,那些东西太贵,花我们的钱,他们心疼。其实,父亲退休已经二十五年了,他的工资卡就在我手里用了二十五年。

我对父母的爱,都在心里,看不见;又都在手上,人人看得见;却从不在嘴上,不会卖乖。妻子却不苟同,经常对我说:你回去时叫一声爸妈,他们的脸上会乐开花;你打电话时叫一声爸妈,他们说话的声音都会不一样!他们不是要争你叫一声爸妈,就跟父母看着牙牙学语的你时,父亲总希望你学会的第一个词汇是“爸爸”;母亲总希望你会说的第一句话是“妈妈”!现在的他们,就是过去的你;而现在的你,却不能理解现在的他们!你不也是不屑子女带给你的糕点水果吗?你不也很渴望听到远方的子女叫你一声“爸爸”吗?

那才是亘古不变的亲情,那才是父母真正的情感寄托。

于是我想起来父亲经常对我们说的一句话:

“到那天,你们不要哭,也不要烧纸烧钱,更不要搞什么吹吹打打,把我埋在我妈妈的坟旁边,磕几个头就行了。活着的这辈子,都是在福里享的,在福里过的,到那边三生三世也消受不尽。”

父亲的意思就是,趁活着的时候多孝顺点,走了,也就成了挂在墙上的念想,再怎么大张旗鼓,再怎么热闹非凡,那都是做给别人看的。

我想也是,父亲的话是对的,妻子的话也是对的。自此,我也学着妻子,人前人后的都叫着“爸爸妈妈”。

“爸爸,这是你喜欢的桃酥,可酥了。”

“妈妈,这鸡蛋糕是无糖的,你也吃得动。”

“爸,妈,我煮的红烧肉,特烂!”

看把他们乐的,干瘪的嘴再也合不拢了。此时的他们,心里应该比吃什么都甜吧?那是肯定的!妻子还会不失时机地做起了工作:

“爸妈,我带你们都去装口假牙吧,那样既能啃大肉骨头,又好看,还显年轻!”

父母开心得眼泪都笑了出来,露出来仅剩的一颗大而发黄的板牙,那分明就是一枚田黄印章,上面刻着鲜红的“幸福”两个字。

我很佩服妻子对父母务实又“务虚”的孝顺,她把爱既捏在了手上,又放在了心里;既摆在了脸上,又挂在了嘴边。她说,父母年纪大了,对爱的理解,就会像小孩子一样,也更直观了。

父母亲对爱的理解,直观到什么程度?直观到我偶有与妻夹口,他们都会对我重复着那句经典老话:不要不晓得饭香屎臭!

当我把老鹅抱下车的时候,父母微微一怔。

“爸妈,这可是一只有故事的鹅,已经七岁啦!”

于是父亲微笑着把鹅抱了过去,放进那一片开阔的、他亲手打造的竹院子里,里面都是父母养的鸡:

“鹅啊,你可享福喽!”

我感慨,父亲近四十年的老师没有白做;近三十年的校长没有白当,他懂得故事,更知道尊重故事。因为,他也是一个很有故事的人!

“等鹅下蛋了,和鸡蛋给你们一起送过去。”

我就盼着,老父亲养的鹅下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