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徐霞客在《漫游黄山仙境》七言诗中写到“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是对黄山雄美俊秀的最好评价。我曾想,如有机会去黄山看看,那该多好啊!季春三月,大地回暖。东山县作家协会组织会员到黄山等地开展采风活动,使我有幸亲眼目睹了黄山的春季美景,尽管是走马观花,但也算看看黄山美景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千百年来,尽管赞美黄山的诗文美画枚不胜举,但是,我还是要将我这次游览黄山的点滴感受,特别是对黄山松的敬仰之情,记录下来,与那些尚未到过黄山的朋友分享。
黄山有“五绝”,即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和冬雪,而奇松名列“五绝”首位,足以说明黄山松的奇美。据导游介绍,黄山松数以万计,但其中要数迎客松、送客松、蒲团松、黑虎松、探海松、卧龙松、团结松、龙爪松、竖琴松、陪客松等十颗松最有名气。刚到黄山脚下,放眼远望,只见高峻挺拔的黄山群峰相连,叠叠嶂嶂。那深灰色的山体,好像一个个非常严肃的长者在注视着游客。黄山除了深灰色的岩体外,其余的地方都披上了绿色的植被,而绿色的植被中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都是黄山松的郁郁葱葱。随着观光缆车的渐渐滑升,由低到高,由远变近,满山的青松翠柏,俊俏挺拔。俯视黄山,重重叠叠的松树绿染,使黄山更加充满生机活力。尽管黄山松,高低不同、粗细不一,但都有顽强的生命力。凡是峻峰沟壑有石之处,都有黄山松坚强挺拔的身影。那么,黄山松奇在何处?美在何方呢?
据导游介绍,由于地质构造的原因,黄山的悬崖峭壁又陡又深,石多土少,含水量不多,但黄山松不嫌弃贫瘠的环境、不追求肥沃的土地、不畏惧坚硬的岩体,只要有松树的种子落在岩缝里,就会发芽;只要有阳光和雨露,就会将根须紧紧地扎进岩缝里,顽强地生存、茁壮地成长,且长得苍翠挺拔、隽秀飘逸,昂首挺胸向着高峰看齐。在悬崖峭壁的石缝里,别的树木难于扎根安身,唯有黄山松能傲然屹立、高耸挺拔;在北风呼啸的隆冬,冰雪覆盖的山体,百花凋零,草木枯萎,唯有黄山松还生机勃勃、青翠欲滴,这就是黄山松的奇特之美!
黄山松美在何方呢?无论在黄山脚下,还是黄山山顶,只要登上黄山的任何一处,就可以看到黄山松的倩影。黄山松,长势千姿百态、妙趣横生。有的伟岸挺拔、傲立苍穹,有的独立峰巅、俯仰天地,有的倒悬绝壁、孤芳自赏,有的枝干蟠曲、盘根错节,有的忽悬忽横、忽卧忽起。黄山松,不仅有独具的美丽和优雅的风姿,而且还有热情好客之灵性、团结友爱之精神。如迎客松,游客来了,就舒展手臂示意欢迎,表示喜接远道而来的客人;如送客松,游客要走了,就举起手臂示意送别,体现依依不舍和欢迎再次光临之意;如团结松,根根相连、臂臂相握,好像齐心协力、团结一心。据导游介绍,在黄山松中,最有名气的要数迎客松。黄山迎客松,位于玉屏楼左侧、文殊洞之上,树高近10米,树龄约有800多年,松树的一侧伸出一支枝桠,宛如主人伸出一只臂膀欢迎游览黄山的客人,另一只手则优雅地斜插在裤袋里,雍容大度,姿态优美。游客到此,顿时游兴倍增,纷纷留足摄影留念,引以为幸。迎客松,不仅是黄山的标志性景观,也是安徽省的象征之一,从人民大会堂的铁画《迎客松》,到各类商标广告里,都有留下黄山迎客松的美丽倩影。黄山迎客松已经成为中国与世界人民和平友谊的象征。
黄山松,不仅给我们带来美的形象、美的风韵,也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每当游客爬山后大汗淋漓、感觉脚酸身累的时候,就近找棵松树,在松树稀疏斑驳的绿荫下乘凉歇息,微微山风迎面吹来,一阵阵凉意顿然而生,边在松树下歇息,边瞭望远处山景,另有一番惬意。当我与黄山松零距离接触时,心目中油然而生一种对黄山松的敬仰之情!敬仰它不贪图舒适的环境、不贪婪肥沃的土壤,只需岩缝中的一点泥土、只要天空中的一些阳光雨露,哪怕四周均是悬崖峭壁、哪怕风霜雪雨的侵袭,它都毫无畏惧、毫不退却、坚强成长;敬仰它无论富贵贫贱、东南西北,均以诚相待、笑容相迎。
看到黄山松,也使我想起了当年陶铸先生在《松树的风格》一文中写道“我对松树怀有敬畏之心不自今日始,自古以来,多少人就歌颂过它、赞美过它,把它作为崇高的品质的象征”。我想:只要有崇高的品质,不管是人是物,都会值得人们去怀想、去敬仰!
黄山松,你是我心目中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