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绍光的头像

张绍光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12/08
分享

墨沼生香

位于永嘉县大若岩镇的埭头古村,是陈姓家族聚居之地。古称“埭川”,别称“埭谷”。村民告诉我,早在南宋咸淳年间,他们先祖陈天桂从青田石林迁居到楠溪珠川(现为珠岸村)。陈天桂第5世孙陈杞孙发现此地邻近陶公洞、十二峰、石门台和崖下库,古树蔽日,环境清幽。地形由西向东倾斜,一只乘

风破浪的大船,人称“船型之地”,风水极佳。于是,元顺帝至正年间(公元1335—1340年),陈杞孙开始筹备建村,后迁居于此,自此,埭头村成为陈氏家族的发祥之地,历经数代,日趋旺盛,子孙繁衍,遂成“大族。”

700多年来。虽然没有出过状元、进士之类的社会名流,也没有显赫的家族历史,埭头村却以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的完美结合,闻名天下。清代乾隆、嘉庆年间,文风鼎盛,私塾众多,耕读传家,留下大量遗迹。

古村依山而筑,错落有致,布局得体,别具一格。走进村头,首先看到一个长方形的水池,名曰“墨沼”。池中碧波荡漾,倒映着奇峰翠壁、楼台亭阁,形成一道天然的风景。自古以来,埭头人将村里10处自然景观,归纳为“埭头十景”,其中“墨沼生香”是“十景”之首。

“陈氏大宗”是埭头村的中心。这是一个“二进合院式”的木结构建筑,青瓦平房,石头外墙,门面7间。虽然年久失修,但仍保存完整,不失当年的雄伟气势,成为楠溪江乡土建筑的代表,宗族文化的史书,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艺术品位。院内有一座“歇山顶”戏台。正堂为“追远堂”,寓有“怀念先祖”之意。如今,陈氏大宗以及陈贤正、陈庆弟、陈曾复等人住处,均被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埭头村的特色是“古”。

一是古祠。弯弯曲曲的山道上分布着积翠祠、裕后祠、屈庐等祠堂,其中以华祝祠(亦称鲁班祠)最为著名。有专家认为,埭头村古祠的结构特征、宗谱制度,形成了具有宗族特征的人文习俗,既有独特性,又有连续性。为此,中央电视台曾专程前往拍摄,展现古村的历史风情和独特魅力。

二是古树。先祖为了子孙后代能绵延久远,就在栽种樟树,以庇佑整个家族。在村中心广场,我看到一座石碑,上面刻着《埭头古樟记》一文,文中写道:“埭头古代多参天大树,郁闭一方,而与山水相彰也。昔倭寇侵我家园,至错岭北望,唯余林莽,逡巡而去,故有‘寇不入村’之说。岁月嬗递,古树苍翠殆尽,此孑遗也。”

无独有偶,村庄后山卧龙岗上也有两棵大樟树,从永嘉县人民政府2016年的“古树名木”标牌看,樟树平均冠幅35米、树高22米。胸围800厘米。树龄均为545年。一旁也有石碑,镌刻《卧龙岗双樟记》全文,详细记述了当年种植樟树的经过。原来。这两棵樟树,一为“阳”,一为“阴”,中间开辟一条“S”形的卧龙湫,组成“阴阳八卦图”。

三是古道。据介绍,先祖们就地取材,利用村里取之不尽的石材资源,修建纵横交错的小路,既便于通行,又可防御外敌。古代的埭头人以“八卦图”为依据,在四通八达的古道上大摆“八卦阵”,至今留有“八卦径”等遗址,乡村“八卦阵”完整后,子孙后代才可高枕无忧。

在埭头古村,流传着许多历史故事。西汉末年,刘秀兵败危急,在埭头陷于困境,走投无路。此时,有一个叫萧明的村民,冒着生命危险,营救刘秀脱离险境。刘秀登基后,封萧明为“侯王”,后人建石殿以示纪念,殿中悬有“萧明侯王”四字的匾额。石殿高2米,长3米,现已损坏。

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陈志华多次到埭头村实地考察,他在《楠溪江中游古村落》一书中提到,该村建筑的人文内涵,布局风格、还有风水,都很讲究,可以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推开一扇尘封的门,“吱吱呀呀”的声音。仿佛让我回到遥远的年代。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坐在椅子上,惊讶地望着我这个“不速之客”。我用温州方言与他交流,仍然困难。说了好久,才知道这是他的老屋。现在他和子女都搬出去了,只有他偶尔过来坐坐,这也许就是一种怀旧情结。

抬头仰望,天井上方有一片湛蓝的天空,单调而不失悠远。不经意间,发现老屋外面开着几朵野花,那么鲜艳又是那么孤独,默默地陪伴着老人,彰显了老屋的独特的生命力。

在村中走走,不时遇见几个精神矍铄的长者。他们聚集在树下或屋前聊天。我走过去听他们拉家常,说故事,谈生活,发牢骚。老人们很直爽,也很纯真,海阔天空,纵论古今。他们想啥说啥,有啥说啥,不做作,不溢美。从他们的话语里,更多的感觉是村里的变化和生活的改善。有些不喜欢说话的老人,就悠闲地靠在椅子上闭目养神,享受属于自己的幸福时光。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背着相机,不停地拍照,用镜头记录古村的风土人情。

这几年,随着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美丽乡村建设深入人心,村里对文物古迹进行全面的修复,同时,建立生态厕所,加强环境保护,改善基础设施,增加旅游收入,取得一定的成效。2005年以来,埭头村先后荣获“温州市级生态村”、“国家级生态村”等称号。2009年。在第二届“中国景观村落”评选中,凭借强大的实力,折得桂冠。2017年,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会公布了首批中国地名文化遗产的 “千年古县”,永嘉县入选其中。此后,埭头村名声鹊起,前来旅游观光的人流络绎不绝。美丽古村,生机盎然,再次迎来“蝶变”的良好时机。

在卧龙岗附近,听到鸡鸣犬吠的声音。我过去一看,原来是一家畜禽养殖专业户。一对中年夫妻正在忙碌。看到我,热情地招呼。我们在院子里交谈起来。男主人说,如今的埭头人生活越来越好,创业意识也越来越强。前几年,夫妻两经过批准,利用山地、水边的开辟场地,养殖了鸡鸭等家禽,增加收入。他还说,他们放养的肉鸡不仅形状好,而且肉色嫩,肥美新鲜,成为了许多酒楼饭店的必备佳肴。

返回途中,再次经过墨沼池,我发现浙江省文物局2011年颁发的“公告牌”,将清代的“墨沼生香”民居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我想,这是一个多么富有书卷气息的名字啊。仅仅四个字,形象地概括了古村的历史文化特征。可惜我才疏学浅,不知道它是否有出处?回家一查,果然找到了。

古籍记载,东晋穆帝永和三年(公元347年),书圣王羲之曾出任永嘉太守。期间,他重视教化,使民向学,因此,在社会上形成“亦耕亦读”的良好风气,当时,由于老百姓对王羲之“鹅池洗墨”的故事津津乐道,纷纷效仿。元代时,埭头村建成,修筑水池,并在池边配以条石,形似“墨锭”。于是,这里成为村民读书和休憩之地,取名“墨沼池”。

到了清代,永嘉枫林人徐定超在朝廷里任监察御史,他慕名前往埭头村,特地题写了“笔山钟秀,墨沼生香”八个字,笔力遒劲,底气十足,于是,“墨沼生香”成为埭头村的品牌,一直流传至今。

(写于2023年4月26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