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暖阳高照。清晨,朋友开车,在楠溪江畔坦五公路上行驶。偶尔,眼前闪过一道红光,回头一看,原来是桥上高悬的红灯笼随风摇摆,在青山绿水间,晃动着迷人的风姿。一路走来,公路两旁树木葱茏,绿荫繁茂,树上的叶子悄悄地飘落,洒在溪水边,屋檐下,墙角处、亭子里,让人感觉到落叶是何等地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突然,前方出现一个颇有特色的地标,两边呈弧形,中间有一个火炬形状的雕像。我急忙叫朋友停车,下次看看,只见地标上刻着“碧水莲山”四个大字,我们已经到达永嘉县碧莲镇。
这是小楠溪江流域的一个古镇,境内的延天台、望碧峰、龙头岩和独秀峰突兀而立,组成一朵莲花的形状。这里不仅风光秀丽,物产丰富,文化底蕴也很深厚。路口一堵雪白的墙壁上描绘着永嘉山水,旁边写着一行字:“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莲天”。这不是李叔同《送别》中的歌词吗?但作者巧妙地将“连”改成“莲”字,突出了碧莲的景物特征。
上村位于碧莲镇中心地带,依山傍水,是楠溪江保存较为完整的古村之一。不久前,荣获“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称号,村内的“刘氏大宗祠” 始建于元代,系开明代开国功臣刘基祖先的祠堂。
史料记载,刘基辅助明太祖朱元璋平定天下,太祖比之为张良,呼为“老先生”。每论天下安危,义形于色,如遇危险艰难,奋发有为,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明太祖敕封刘基祖上三代为永嘉郡公,并将宗祠更名“永嘉郡祠”。次年夏天,刘基返乡省亲,赠送“炎汉分流”匾额,他见村前有碧水,山形似莲花,以“碧莲”为村名。
刘基回京后,向明太祖奏明此事。朱元璋得知刘基乃“中山靖王”之后代,御赐在祠堂前建造一座亭子,上方悬挂“中山”匾额,后人称之“中山圣旨亭”,两旁对联云:“汉族宗亲,中山第一;刘氏支派,浙南伯爵”。
2013年2月。永嘉郡祠及楠溪江宗祠建筑群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当地村民介绍,很早以前,郡祠边原先还有一个“落马栓”,凡是文官武将到郡祠拜谒,都要在那里落马,然后,整理衣冠,毕敬毕恭地从中山圣旨亭进入郡祠。
怀着崇敬的心情,我参观了永嘉郡祠,感受祠堂文化的魅力。
郡祠是一座具有明代风格的“四合院”式建筑。坐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占地2000多平方米。前堂、天井、戏台、正殿,采用坚固粗壮的木材构建,排列有序,布局严谨,庄严肃穆,气势恢宏。
正殿是郡祠的主要建筑,悬山式屋顶,混合式梁架,正中悬挂着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王光英先生题写的“通天地人”的匾额,四周全是刘氏家族先人的彩色雕像,柱子上刻着许多楹联。此外,还收藏有刘基所著的《诸葛攻守战略》兵书,计14册,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
我仔细地察看一件件展品和资料,了解刘基的历史功绩。他在13岁离家求学,23岁中“进士”,26岁出任高安县丞,几十年如一日,正直无私。不贪爵禄,实在难能可贵。61岁告老还乡后,他摒弃世间荣辱,超脱尘世之外,每天或游山玩水,或吟诗作文,或饮酒弈棋,或谈天说地,闭口不谈自己的功名和战绩。县令凌玉曾多次慕名求见,均被刘基婉言谢绝,显示出一个政治家的博大情怀和高尚情操。
在郡祠陈列的塑像中,我看到汉高祖刘邦的塑像。难道他与刘氏家族也有关联?询问知情者,才知道上村的世祖刘濠公、刘议公与刘邦有姻缘关系,因此,郡祠将刘邦塑像摆放在正中,以扩大影响。
正殿的楹联大多出自名家之手,我特别欣赏明代洪武三年御史宋濂撰写的对联:“为帝者师,为王者令,亘古中山第一;如日之光,如月之明,于今碧水无双。”既赞扬刘基为官清廉,光明磊落。,又对他顺应历史潮流,辅佐朱元璋完成统一大业的壮举表示敬佩。
正殿前屋檐下,大约有3平方米的地面,特别奇特。每逢冬季大雪天气,唯有此地无雪无冰,暖气腾腾,人称“风水宝地”。
郡祠的戏台构造独特,与众不同,歇山顶,呈长方形,正中悬挂的匾额写着“可以观”三个大字,两旁的对联是:“古代衣冠,从新演出;今人面目,仿古妆成”。据村民介绍,戏台正中的照镜门、戏台板可以开启,这在永嘉古戏台中也是独一无二的。
每逢农闲或者节日,演戏是农村必不可少的娱乐活动。开演的前几天,村民们就忙碌起来,请戏班。定曲目,演出那几天,村里村外格外热闹,大家扶老携幼,前来看戏,台上锣鼓喧天。台下熙熙攘攘,小小舞台,演绎古今故事,说尽人间百态。随着剧情跌宕起伏,人们的情感也千变万化,或激动,或流泪,如今,虽然戏台不再演戏,但这里仍勾起许多老年人的回忆,台上还嵌着4幅曾经演出过的戏曲画图。
永嘉郡祠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却保持完整,巍然屹立,这离不开上村人的共同努力。1939年,日寇入侵,温州沦陷,为了保护郡祠,村民刘镜僧在永嘉郡祠创办“瓯北中学”,作为“校舍”,免遭破坏。
永嘉郡祠是碧莲上村的骄傲,它不仅记录历史,记录现在,也记录未来。然而,上村人并不满足,他们提出以“文化产业”为抓手,将上村打造成“山水休闲”、“乡村旅游”和“香柚生产”基地。
目前,村里的“龙珠公园”、“诗园”都已建成,向游客开放,
龙珠公园依山傍水,是一处环境优美的坡地公园。大门入口处,有一块玉石雕刻的“龙珠”,形状逼真,晶莹剔透。村民告诉我,在外创业的能人刘建永回到家乡,担任上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后,自掏腰包200万元,动员外地乡贤集资100多万元,投资建成家门口的公园。
自古以来,碧莲是诗词文化孕育之地,上村人在公园内又建“诗园”,实现碧莲镇提出的“一村一品”的宏伟愿景。
徜徉其中,只见石头上、墙壁上分别刻着《诗经》、《唐诗三百首》、《宋词》中的诗词作品,在青山绿水的衬托下,分外醒目。孩子们来到诗园,总是喜欢站在诗石前朗诵,老人们也来凑热闹,空气里弥漫浓郁的诗味。
上村还有一张金名片。那就是柚子。碧莲镇是“早香柚”主要种植地,有“中国早香柚之乡”的美誉。
有关资料介绍,碧莲栽培“早香柚”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种植面积约5300亩,年产量大约6000多吨,产值6000多万元,带动3000多户农户增收致富。由此可见,“早香柚”是农民致富的“摇钱树”,为提高“身价”,过去柚子“论袋卖”,而现在的柚子“论个卖”, 今年,上村还开发了“早香柚”新包装,其中一款包装盒采用“镂空盒型”设计,每盒装两个“早香柚”,捧在手里,独特的香味源源不断地飘散出来,沁人心脾。
芳草碧莲,绿满上村。乡村振兴的号角已吹响,融合发展的方向已明确,特色产业的优势已显现,文化建设的蓝图已绘就。我相信,上村的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