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瓯江上没有桥。我们到瓯江北岸走亲访友,必须在麻行码头坐船渡江。那时,航行在瓯江里的小船,形似“蚱蜢”,人称之为“舴艋舟”,温州话叫“舴艋船儿”。在那海陆交通尚不发达的年代,“舴艋舟”成为瓯江最为常见的交通工具。
有一年夏天,我们几个小孩随亲戚坐上“舴艋舟”到楠溪黄田。离岸不久,江面上突然刮起大风,巨浪滔天,“舴艋舟”在峰巅浪谷中跌宕起伏,幸亏那船工技术熟练,临危不惧,才化险为夷。但那些惊心动魄的场景,回想起来,至今心有余悸。
年长了,读了一些书,对“舴艋舟”稍有了解。
三国时期,魏明帝太和年间,由张揖编撰的《广雅》中记载:“舴艋,舟也。”,据说,这是到目前为止,在中华文明史上,最早将“舴艋”与“舟”联系在一起的文字。唐代诗人皮日休《胥口即事六言二首》诗中,就有“鸳鸯一处两处,舴艋三家五家。会把酒船偎荻,共君作个生涯。”之句。在宋代,“蚱蜢舟”在诗词里出现的频率更高了。南宋词人李清照年轻时,说自己“轻解罗裳,独上兰舟”,甚至“兴尽晚归舟,误入藕花深处”。到了晚年,词人经历了颠沛流离的战乱和苦难,经历了丈夫去世的巨大变故,国破家亡,孑然一身,孤苦伶仃,四处逃亡。她在《武陵春》下半阙写道:“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词人笔下的“愁”成了重负,沉甸甸的,竟连小小的“舴艋舟”也不胜负载。
后来,在《诗经》《柏舟》中读到“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的诗句,意思是:“荡起那只柏木做成的小船,漂浮在水流之上。心事重重,夜不能寐,似乎内心隐藏着莫名的忧伤。”我在想,这个“柏舟”可能指“舴艋舟”,因为“舴艋舟”是用柏木或樟木制造的。如果这个设想得到证实,那么,“舴艋舟”到现在已有1800多年历史了。
今年3月,我随“温都文友”一行30多人到永嘉县岩坦镇源头村采风。这是一个古朴而宁静的村庄,有着1000多年的历史,楠溪江穿村而过,江水清澈,民风淳朴。湛蓝的天空下,一座座黑瓦白墙的房屋沿江而建,整齐而美观。几家白色墙壁上还描画着水彩画,远远望去,赏心悦目。
村里有一座造型奇特的建筑,挂着“舴艋舟博物馆”的牌子,吸引许多游客的目光。房子外面还特别设计了3个类似“舴艋舟”船头的观景台,让游客在“船头”拍照留念。博物馆里陈列了有关“舴艋舟”的历史资料,有实物,有图片,有文字,内容丰富,材料翔实。据专家考证,奔腾几百里的楠溪江穿过千山万壑,流到此地,江水变得平缓,适合船只穿梭往来。于是,“舴艋舟”应运而生。
因此,永嘉县岩坦镇源头村成为“舴艋舟”启航之地。村名“源头”蕴含“水之源头”的意思,“舴艋舟”从这里出发远航。
此时此刻,我的眼前浮现了一幕情景。
公元422年,一个天气晴朗的早晨,时任永嘉太守的南朝诗人谢灵运,乘坐舴艋舟顺流而下,一排排树林,一片片田野,还有江心的兰草,茂密的沙洲,急速地从身边闪过,前方本来隐隐约约的青山,渐渐地变得高耸挺拔,面对此景。他如痴如醉,诗情大发,不由脱口而出,吟了几句:“清旦索幽异,放舟越垌郊。莓莓兰渚急,藐藐苔岭高……”
可以想象, 在没有轮船,也没有汽车的年代,“舴艋舟”成为楠溪江最为常见的出行工具。唐代诗人孟浩然就是乘坐“舴艋舟”,来到永嘉探望他的好友张子容的。在船上,他还给远在绍兴为官的崔国辅写了一首《宿永嘉江,寄山阴崔少府国辅》的诗:“我行穷水国,君使入京华。相去日千里,孤帆天一涯。卧闻海潮至,起视江月斜。借问同舟客,何时到永嘉。” 现在,源头村的村民将这首诗的后两句,工工整整地刻在石墙上。
何只孟浩然。在“舴艋舟博物馆”还读到历代诗人吟诵“舴艋舟”的作品,如唐代张志和的“钓台渔父褐为裘,三三两两蚱蜢舟”(《渔父歌》);李贺的“泉沙耎卧鸳鸯暖,曲岸回篙舴艋迟”(《南园十三首》);宋代戴蒙的“明朝酒醒春犹在,更向长潭上小舟”(《南溪暮春》);方岳的“舴艋舟轻暖欲酣,鸬鹚杓重老何堪”(《上巳溪泛》)等等,这些作品让游客体味到诗人们的喜怒哀乐和家国情怀。
我们登上停靠在江边的“舴艋舟”。站在“船头”,江上景色,尽收眼底。据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介绍,“舴艋舟”由船体、船篷和桅帆三个部分组成,长11米,宽2米,高0.8米。船体两头尖尖,形成棱形,制造工艺较为复杂。据《永嘉县交通志》记载,1957年底,全县有5个“舴艋舟”运输合作社,注册船工1023人。共有“舴艋舟”909艘。后来,随着公路运输的发展,水路运输日趋衰落。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年,“舴艋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目前,船工匠师不到10人。
他还说,源头村本来是“陈”姓宗族的聚集地。由于“舴艋舟”的兴起,许多外地人来到村落户,从事造船、修船和划船等职业,源头人大度包容,后来,全村共发展到18个姓氏,坊间有“十八罗汉渡船地”之称。
除了源头之外,楠溪江沿途还有许多渡口。有一次,我在大若岩镇黄潭村文化礼堂采访。村长告诉我说,黄潭村也曾是“舴艋舟”的一个中转站。楠溪江上游的货物,由黄潭中转经过瓯江,运到温州。整个航程需要好几天时间。船工们过急流。闯险滩,避暗礁,他们发扬团队精神,互相配合,才能完成任务。他还说,当年村里流传一句话“种田不如开店,开店不如撑船”。可见,许多农民都选择“舴艋舟”谋生。
远去的“舴艋舟”,你曾是楠溪江上靓丽的风景线。滔滔江水,片片白帆,充满诗情画意的。虽然,你一度在人们的视野消失,但在打造“美丽乡村”,创建“生态环境”的今天,你又出现在源头村,这是多么令人振奋的事情。不仅勾起人们对历史的回忆,而且使一个默默无闻的村庄成为旅游的新景点、网红的“打卡地”。
徜徉在“舴艋舟博物馆”,体验“舴艋舟文化”,与众多网友欢聚在一起,真是其乐无穷。
(首发《温州新闻网---文化频道》2022年7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