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绍光的头像

张绍光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1/12
分享

鹤阳诗村

在全国,被称为“诗村”的为数不多,而永嘉县鹤阳村却榜上有名。

鹤阳位于楠溪江中游的鹤盛镇。它能享有“诗村”之名,与我国山水诗鼻祖谢灵运有关。几百年来,他的后人陆续从他乡迁徙到永嘉,在鹤盛聚居,这就是楠溪江鹤阳村的初始。鹤阳谢氏后人,以谢灵运为骄傲,继承祖先遗训,坚持诗书传家,从宋代到清代的600多年,鹤阳走出38位诗人,留下了数百首诗歌,堪称“温州诗人第一村”,其中不乏有影响力的佳作, 留下的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2020年12月30日,中华诗词学会批文,正式授予温州市永嘉县鹤盛镇鹤阳村为“中华诗词之乡”。曾经一度曾经冷落的古村,重新焕发了诗的生机和魅力,引起各方的关注。

初冬时节,我们一行来到鹤阳。几位同伴是初来,我是第三次踏进诗村。与上次相隔两年。感觉村里有一些明显的变化,特别是基础设施逐步改善,新建或修复了不少与“诗村”相关的亭台、建筑、诗墙,历史文化氛围更加浓郁,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村口有一座石桥,桥边立着一个显赫的招牌,写着“诗村鹤阳”四个大字。这座桥宽阔平坦,是村庄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江水从桥下潺潺流过,清澈见底,两旁滩林树影婆娑,风景秀丽,湛蓝的天空时有飞鸟掠过。碧绿的水中有鹅鸭嬉戏,面对素雅的风风景,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让人感觉心旷神怡。我不由想起谢氏后裔、明代诗人谢庭循《临清楼寄鹤阳诸侄》中的两句诗:“莺啼山色泉声寂,鱼跃波光草露浮”。他曾在鹤阳村西面的水边兴建“临清楼”,又在村北再造“临流楼”,和亲朋好友游山玩水,对景赋诗。

说到这位谢氏后裔,可不是无名之辈。谢庭循,名德怀,生于公元1377年,卒于公元1452年,多才多艺,尤擅于诗,著有《梦吟堂集》,与皇帝、王公大臣皆与之有诗歌酬唱,时人称为诗、书、画“三绝”。他的《西湖偶成》:“思远楼西平屿东,会昌湖上藕花风。水亭隔岸湘帘卷,人倚阑干忆谢公”,生动的描绘了温州水乡风光,并表达了对先祖谢灵运的怀念。

谢庭循在朝廷里担任“锦衣卫”时,将自己描绘的《鹤阳松岩图》呈献明宣宗,赢得了这位皇帝的赞赏许,特意赋诗一首《题谢庭循临流亭图》:“临溪亭馆净无尘,落涧泉声处处闻。半湿半干花上露,飞来飞去岭头云。翠迷洞口竹千个,白占林梢鹤一群。此地清幽人不到,惟留风月与平分。”在史上传为佳话。

进入村庄,看到谢灵运的塑像,长袍飘逸,目光炯炯,他左手托着书卷,右手放在背后,仿佛在构思新作。眼前的秀丽景色,激起他心中的阵阵涟漪。这雕像生动传神,颇有文人的风度。

环看四周,这里三面临水,一面靠山,地理环境优越。我想,古人选址建房,非常讲究风水。他们认为“三阳”之地,可以定居,后世必定繁荣昌盛。所谓“三阳”是指早晨有“朝阳”,中午有“正阳”,傍晚有“夕阳”,此地正具备基本条件。“鹤阳”的村名也包含了吉祥的寓意。

村里古迹众多。我来到“谢氏大宗”,只见大门紧闭,好不容易从旁门进入,这是村内最有古老的的建筑之一,但由于年久失修,破损不堪。

楠溪江两岸的村落,几乎都有宗祠。在古代,宗祠供奉先祖的牌位,供后代顶礼膜拜,宗祠还是村里社会活动的场所,处理一切事务。“谢氏大宗”亦是如此。祠内供奉谢灵运的神像。据说还有一部共有9卷的《永嘉鹤阳谢氏宗谱 》,由谢修道等人编写,记录受姓祖申伯、宗祖谢玄、始祖谢灵运以及历代族人的分布资料。

好多年前,我曾来过鹤阳村,那时,村里道路狭窄,环境脏乱,这几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打造“山水诗画示范带”为契机,进行环境整治,改变了村容村貌,修建了“谢公亭”、“逸廊”等景观,复原“诗村”原貌,以崭新的形象纪念先祖,也为村民增设休闲之地。

徜徉诗村,触目皆诗。扑面而来的一个个诗牌,让人耳目一新。早年读过谢隽伯的《泊舟西湖桥》:“孤篷一夜雨萧萧,短缆和毯系夜桥。梦破忽忘身是客,却疑窗外有芭蕉”。开始以为这是写杭州西湖的诗,后来,才知道此西湖指温州市区西南的会昌湖。谢隽伯(1225-1278)为谢氏家族的八世祖,生于南宋末年,隐居未仕,他的诗状景抒情,颇具“永嘉四灵”飘逸洒脱的风格,当时名声鹊起,如“山远自兼秋野碧,溪清不受晚潮浑”等诗句广为传诵。

在鹤阳诗人中,值得一提的还有十三世祖谢道宁。他博通经史,文采卓越,举孝廉不就,深得翰林学士王英、太子少保黄淮的器重。他工于诗词,其诗句“春雨桑麻相映绿,秋风禾黍接连黄”备受赞誉。他的外孙张璁幼承家学,进入仕途,三度担任明代嘉靖皇帝的首辅,人称“张阁老”。

谢道宁将家乡鹤阳8处名胜归纳为 “鹤阳八景”,分别命名为“锦屏春晖”、“玉泉夜月”、“兰台清风”、“梅坡霁雪”、“环翠书声”、“临清诗思”、“并野农歌”和“回潭渔火”。还写诗多首,加以推崇。在《临清诗思》一诗中写道:“危楼高架碧溪边,乌帽登吟白发年。载酒舡挑波底月,衔花鸟渡镜中天。幽窗帘卷看山坐,宝篆香残枕瀑眠。万虑消溶尘不到,翛然心鉴太初前。”诗中描绘了临清楼的秀丽景色,抒发了自己淡泊超脱的心情。此后,鹤阳名声大振,文人墨客纷纷前往赏景吟诗。

岁月更迭,人世沧桑。如今,“鹤阳八景”大都消失,但仍有遗址保留,让后人凭吊。如锦屏山、兰玉台奇峰独秀,至今昂然挺立;兰玉台下新建的诗心亭,可凭栏远眺;环翠书院正在修复,不久再现朗朗书声; 世代耕读的山水田园,仍然响起“并野农歌”;谢德怀兴建的临清楼。也将重新成为诗人们写诗咏唱的场所。

在参观过程中,我还感受到古建筑楹联的文化魅力。如“叙伦堂”大柱上的楹联:“三鹤平分烟火盛,一池春梦子孙多”,对偶工整,文字简练。联中“三鹤”指鹤盛镇的鹤阳、鹤盛、鹤湾3个村;“一池”源出谢灵运的千古名句“池塘生春草,园柳便鸣禽”的名句,精致绝妙,让人叹为观止。

再如环翠书院的楹联:“江左溯家声,淝水捷书,勋绩于今照史册;瓯东绵世泽,池塘春草,诗才亘古重儒林”,上联指的是谢安、谢石、谢玄,下联指的是谢灵运。尽显谢氏家族的辉煌。

村里一棵苦槠树,历经几百年,仍枝繁叶茂。它是鹤阳悠久历史的见证,也诗村繁荣兴旺的象征。在树下,我遇到一个老人,他在村里已住了60多年。说起鹤阳的历史,娓娓道来。如数家珍。他说,过去这里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村里又很穷,几乎没有外人到来。现在不同了,鹤阳的名气越来越大,城里人来参观游览的人很多。他儿子还办起“民宿”,家里的收入增加了,生活也越来越好。虽然,他不懂诗,也不知道那些诗人的名字,但我感到,他一直和鹤阳在一起,这里的苍凉,这里的忧伤,这里的惊喜。这里的变化,他都经历过,拥有过,他是“诗村”的守护者,也是“诗村”的宣传者。

这位老人还告诉我,村里正在进行修复古诗中写到的许多景点,重建诗路、诗街、诗碑、诗墙 …… 他的老屋和许多村民的房子一样,外墙已经重新翻修,粉刷一新。我过去看,固然描画成《水光山色图》。诗云:“黄金台外小瀛洲,几度还君独倚楼。今日重逢饮对酒,水光山色两悠悠”,还配上水彩画,甚为美观。

鹤阳确实是“诗韵山水”的古村,对幽幽山景,听潺潺溪水,也许你也会产生诗的灵感。这里永嘉耕读文化的代表,是诗歌创作的源泉。我想,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古村的保护、文脉的传承的深入开展,鹤阳会变得更加美丽动人,更加生机焕发。

(首发《瓯江文艺》2022年6月15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