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绍光的头像

张绍光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1/17
分享

问茶南糯山

人们常说,西双版纳是一只美丽的绿孔雀,这里充满着诗情画意。去年三月,我来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在云南 “温商”沈先生陪同下,先后去过景洪市和勐海、勐腊两个县的自然保护区参观,真正领会到这句话的含义。


那天,沈总驾车在昆洛公路上驰骋。穿梭在神秘而奇特的热带雨林,我惊奇地发现许多远古时代的植物,至今仍在西双版纳土地上生长繁衍,其中包括被称为“世界茶叶祖宗”的野生茶树。车子行驶一个多小时,我们一行4人来到南糯山。


南糯山距勐海县城20多公里,又名“笋酱”。据说,有一次傣族土司到南糯山巡视,当地哈尼族头人用“笋酱”款待,土司觉得特别好吃,要求哈尼族每年向他要进贡“笋酱”,因此得名。


自古以来,南糯山是澜沧江下游西岸最著名的古茶山。史书记载,在远古
“武王伐纣”的时候,就有茶农献茶给周武王,可见南糯山种茶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最早在这里生活的是布朗族先民,后来布朗族迁离南糯山,遗留下来的茶山被哈尼族人继承。根据当地“父子连名制”推算,他们已在南糯山生活了5758代,从宋代以来,南糯山茶叶就名闻天下,走进寻常百姓家庭,公元1729年开始的近两百年时间里,这里一直是清朝贡茶的产地。


沈总带我们访问哈尼族“半坡老寨”一个茶农家庭。主人外出了,家里只有年逾古稀的老太婆和她的孙女。这女孩大约20多岁,穿着一件独具有民族特色的长裙,给人一种恬静的印象。她五官清丽,举止优雅,正在聚精会神地一针一线刺绣挂毯。


她有些腼腆。在交谈中,得知她叫杨大妹,姐妹3人,她最小。由于她父亲名字中有一个“大”字,依照当地的规矩,她们随父亲的姓和名中的“大”,分别取名大申、大佳和大妹。


她家有一棵树龄800年的古茶树,径围一米多,号称“中国茶树皇,现用木栅栏围住,加以保护。她家出产的茶叶,每年包卖给固定的客户,年收入大约20多万元,前年,大妹家盖了4层楼房,还买了小汽车。她说,我从小在南糯山长大,家里的茶树都是祖传的。我们祖祖辈辈只做一件事,至今初心不改,那就是专心致志地种茶和制茶,过着平静而简单的生活。这是我们主要的经济来源。

 

“我为你们沏一杯普洱茶吧。”大妹热情地说;“你们喜欢生普还是熟普?”


对普洱茶,我还是相当陌生,甚至还分不清“生普”和“熟普”有什么区别,就说了一句:“随便吧”。


大妹看我们犹豫不决,就拿了两个茶壶,分别放入两种干茶,用滚烫的热水冲泡。她说,不同的茶叶,适宜不同的水温,普洱茶这类压制而成的茶,需用100摄氏度的沸水冲泡。


不一会,两壶茶水呈现在我们眼前,空气中飘着袅袅茶烟,散发着一股清幽淡雅的气息,刺激着我们的味蕾,喜悦之情,由心而生。于是,我们围坐在长桌旁,慢慢地品味着清香袭人的普洱茶。


大妹告诉我们,“生普”颜色偏青,汤色金黄,晶莹剔透,而“熟普”是在“生普”的基础上,经过人工发酵,颜色就深一些,多呈褐色或红褐色,茶汤红浓通透。


我分别呷了几口,感觉“生普”韵味独特,喝完了,有一种意犹未尽的念头。而“熟普”茶性温和,没有苦涩,也容易被人接受。品尝两种普洱茶,口感不同,味道不同。从而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大妹风趣地说:“这是古代的贡品,当代的佳品,还是养生的妙品,治病的药品。”这话把大家逗乐了,我说:“你这几句概括得很好,可以作为普洱茶的广告词。”另一位同伴补充说:“还可以加两句:世界的珍品,茶中的极品。”你一句,他一句,小小的空间里充满欢快的笑声。


大妹告诉我说,“半坡老寨”周围森林茂密,以前交通很不方利,茶叶外运只能靠马帮。由于半坡茶叶品质优良,大量的马帮会在每年的农历十月之后进入村庄,将茶叶驮到思茅等地贩卖,还有些大型马帮直接就将茶叶驮到东南亚国家去销售。


我了解到,思茅原是西双版纳的一个县级市,曾经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的驿站,后来改名为“普洱”。在哈尼语中,“普”是“寨子”,“洱”是水湾,意思是“水湾边的寨子,带有“家园”的含义。


“那里虽然也有茶叶,但口感远不及南糯山的大树茶。普洱人正是靠着南糯的茶叶,名气就越来越大,几乎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普洱茶,却很少有人知道南糯山。”大妹说。


原来如此。我还依稀记得一位诗人写的诗:“普洱名茶扑鼻香,饮茶谁识采茶忙?若怜南国采茶女,忍渴登山与共尝。”


大妹告诉我们,去年,西双版纳遇到了干旱,雨水偏少,前阵子下了几天零星小雨,可没有缓解旱情。由于土壤里的水分在阳光下不断蒸发,茶树渐渐枯萎,迟迟不能发芽,有些没能挺过去的茶树都枯死。往年到现在,茶叶都上市了,而今年芽头少,有些尚能采摘的嫩芽受阳光直射而打卷,不仅产量下降,卖相也差了,品质没有往年好。


普洱茶好喝,但种茶、制茶却不容易。大妹说,从茶树采摘新鲜的叶子后,还要经过萎凋、杀青、揉捻、晒青、压型、晾干、包装……等七道工序,每年从3月到11月,茶农们一直忙碌着,眼看一片片嫩芽在自己的手中变成一块块茶饼,心里感到特别的自豪和喜悦。


认识大妹,是一种缘分,也是一种荣幸。这位哈尼族的女孩,经受普洱茶的滋润,举手投足间,总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我喜欢喝茶,很想到茶山看看。大妹了解我的愿望,就带我们上山。尽管南糯山不是很陡,但爬山还挺吃力,不一会就气喘吁吁了。山路上铺满落叶,踩上去特别柔软,越往高处走,景色越是壮丽。漫山遍野的植物花草,郁郁葱葱,五彩斑斓,几株古茶树下还搭着木架,虽然不见头戴竹笠,身背茶篓的哈尼族姑娘穿梭其间,一边采茶,一边唱歌,但是,伴随着虫鸣鸟叫,仿佛走进一个魔幻世界。我不停地拍照,大妹说,相机完全拍不出这种粗犷的美,只能用心灵去捕捉,去体会。


随后,我们参观“斗记茶业”初制所,了解制茶的过程。所长是一位热情地小伙子。他介绍,南糯山茶园总面积有21600多亩,其中古茶园12000亩。古茶树主要分布在9个自然村。“半坡老寨”就有4200亩。2006年,陈海标先生创建了“斗记”品牌,并在南糯山创办“初制所”,从事茶叶的加工。在山上办厂,既方便茶农出卖鲜叶,又可以从源头抓起,把控质量。生产优质茶叶,打造著名商标。10多年来,“斗记茶叶”的生意越做越大,在西双版纳的“初制所”就发展到20多家。


以前,总以为“普洱茶”的故乡在普洱。这次来到西双版纳,才知道“普洱茶”的故乡在南糯山。千百年来,勤劳淳朴的布朗族、哈尼族、傣族和汉族人民同心协力,守护着祖先遗留下来的古茶树;守护着南糯山原始的自然生态环境,守护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洱茶制作技艺”;守护着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


回到景洪,在沈总办公室里,我看到一件非常精致的工艺品。在木架上摆放着一个很大的圆形茶饼。上面有“茶马古道”四个大字,还描画着云南省地图。分别刻着昆明、丽江、下关、普洱、景洪、墨江、莱州、景栋地名以及“至北京”、“至西藏”字样,四周还标志着尼迫尔、缅甸、老挝、越南等邻国国名,组成一幅“茶马古道”路线图。沈总介绍,这大茶饼由50多斤普洱茶制作而成,原价仅几万元,现在每年增值,已达数十万元。


这是南糯山一件完美的杰作,也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创举。

 

 

 (首发 《瓯江文艺》2023119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