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绍光
过几天就是除夕了,不由想起唐代诗人史青《应诏赋得除夜》一诗:“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在除夕的感受,描写了春到人间,万象更新的景象。首联对仗工整,自然贴切;中间四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物候的变化,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已觉得春光降临,最后两句用梅树已露先兆,写出春天蓬勃的生机。
史青是唐代零陵人,博学多才。虽然在《全唐诗》仅存一首诗,但却流传一个“五步成诗”的故事。有一天,他向唐玄宗上表自称,曹植“七步成诗”并没有什么了不起,而我能够在五步之内,可以写出一首诗来。唐玄宗见表,十分称奇,当即下令诏史青上殿,当场面试。这时,许多人为史青捏着一把冷汗,谁敢在皇帝面前夸此海口?万一在“五步之内”写不成诗,岂非犯下欺君之罪吗?史青胸有成竹,大步上殿。口呼“万岁”,玄宗立即命他作诗。史青俯伏金殿说:“请万岁出题。”恰好,那一天是除夕,唐玄宗即以“除夕”为题,命他作来。史青不假思索,脱口而出,没走出五步,就写完这首五言律诗,唐玄宗听了,大加赞赏赞,当即授以“左监内将军 ”之职。
除夕作为一年中辞旧岁,迎新春的时刻,除夕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文人骚客往往在爆竹声中吟诗作词,抒发自己的感触,表达对新年的祝愿。但由于每个人的思想、志向及所处的时代、环境不同,在“除夕”这个特定环境中所表达的感情各不相同。
另一位唐代诗人高适正逢在异乡作客,在万家团圆的除夕,思念家乡的感情更为强烈。他的《除夜作》中写道:“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孤寂凄凉之情,洋溢字里行间。
明代诗人文征明年轻时写的《甲寅除夕杂书》云:“千门万户易桃符,东舍西邻送历书。二十五年如水去,人生消得几番除。”又云:“人家除夕正忙时,我自挑灯拣旧诗。莫笑书生太迂阔,一年功课是文词。”诗中慨叹二十五年的时光如流水逝去,而自己功名未成,壮志难酬,只有抓紧时间,刻苦攻读,才能实现平生夙愿。
由于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劳动人民生活贫困,不少诗人在除夕忧国忧民,写出许多慷慨激昂的诗篇。唐代诗人杜甫的《岁晏行》,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这首诗写于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已经57岁的杜甫携带家人,从夔州出三峡东下,准备返回家乡;但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军阀混战,阻隔了杜甫的回乡之路。这年除夕,他和家人栖居岳阳的一条破船中。当时,“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天气异常寒冷,达官贵人,吃厌酒肉,穷苦百姓,茅屋扫空,只得卖儿鬻女,偿还租庸,诗中通过所见所闻的事实,对苦难的劳动人民表达由衷的同情,对残暴的剥削阶级作了愤怒的控诉。
自古以来,除夕是民间最为热闹、最为隆重的节日。吴自牧《梦粱录》记载,“十二月尽,俗云‘月穷岁尽之日’,谓之除夜。士庶家不论大小家,具洒扫门闾,去尘秽,扫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遇夜则备迎神香花供物,以祈新岁之安。” 《风土记》中说:除夕的传统习惯是一家欢聚,“达旦不眠,谓之守岁”。
“除夕守岁”的习俗源于六朝,现在能看到的最早的守岁诗是梁代徐君茜的《共内人夜坐守岁》:“欢多情未极,赏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诗人和妻子喝着桃子酒、吃着杨梅粽,一起“守岁”,还不时地劝说妻子,振作精神,再熬一会,等到天亮。
古代除夕的节日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许多习俗,一直延续至今,除了“守岁”之外,还有“年夜饭”、“压岁钱”、“贴春联”和“放鞭炮”等等。古人不仅讲究“仪式感”,还注入“新内涵”,譬如全家吃过年夜饭后,晚辈先向长辈“拜年”,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发给晚辈。因为“岁”与“祟”谐音,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压住邪祟。
当今,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不仅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还在除夕这个特定的时间,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新的活动。让“过年”更加充满喜庆的景象,洋溢着温馨的氛围,像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春节联欢晚会”,几十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每逢除夕,一家人一边吃着“分岁酒”,一边观赏“春晚”的精彩节目,已成为家家户户不可缺少的时尚。
记得第一次看“春晚”是在1983年除夕。那时。我在温州市建筑材料工业局工作。早上,我和局机关干部到企业慰问坚守岗位的职工,并在车间和他们一起劳动。傍晚回家,陪老母亲吃饭,一家老少,其乐融融。打开黑白电视机,正在播放“春节联欢晚会”,一个个精彩的节目,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一张张幸福的笑脸,将晚会推向一次次高潮。
那届“春晚”给我印象最深的李谷一那曲《乡恋》:“你的声影,你的歌声,永远在我的心中。昨天虽已消逝,分别难相逢。怎能忘记,你的一片深情。”如泣如诉。婉转动听。曾经被批评为“靡靡之音”的音乐作品,终于冲破重重封锁,登上大雅之堂,这是改革开放初期带来的第一缕春风,滋润人们干涸的心田。从此,“春晚”走进老百姓的生活,成为除夕的一道“精神大餐”。
往后的“春晚”的节目更加丰富。歌舞、相声、小品和戏曲,争奇斗艳,赏心悦目。许多歌曲唱响在神州大地,经久不衰,如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刘德华的《忘情水》,那英的《雾里看花》,董文华的《十五的月亮》……还有赵本山、陈佩斯、蔡明、宋丹丹等小品演员几乎家喻户晓,他们的作品在反映社会现象的深度、广度及其表演形式,深受群众的喜爱,更是一个关于时代的记忆。再过10多个小时,2022年“春晚”又将拉开序幕。我期待今年的“春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当新年的第一缕阳光升起的时候,我将与大地上的万物一起苏醒。愿儿童们健康成长,愿年轻人收获爱情。愿中年朋友永葆青春,愿长者越活越年轻。愿来年风调雨顺,愿人间永享太平,愿人们笑脸相迎,愿前程灿烂如锦。在除夕即将到来之际,这就是我对所有亲朋好友的祝福。
(2024年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