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绍光的头像

张绍光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3/13
分享

项王故里散记

张绍光

走过了“乌程起兵”的湖州,走过了“垓下之战”的灵璧,如今,站在“项王故里”的门前,这是我寻找项羽遗迹的第三站。

“项王故里”简称“项里”,又称“梧桐巷”,位于江苏省宿迁市的南郊,古黄河与大运河之间。《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这里的“下相”就是历史上的宿迁。

公元前232年,项羽出生,24岁时起兵反秦,在公元前207年的“巨鹿之战”中,大破秦军主力,取得决定性的胜利,统治黄河及长江下游的梁、楚等九郡。此后,仅用3年时间推翻了秦王朝,自立“西楚霸王”。在“汉楚相争”中失败,自刎而死,年仅31岁。

据介绍,项王故里原来有坊有庙,由僧人管理。历经千年沧桑后,到了清代初期,坊毁庙圮,僧人离去,仅存大槐树和梧桐树,相传为项王当年所植。公元1763年,清代宿迁知县胡三俊为了纪念项羽,在遗址立石碑一座,高6尺,宽2尺,上面镌刻“项王故里”四个大字。1931年,国民党西北军张华棠师长率部驻军于此,在古槐树旁建“草亭”一座,命名为“槐安亭”。随后,宿迁县长张乃藩,在原有基础上扩充,建造“英风阁”。有人题诗云:“亭亭古庙峙河津,过客争看西楚人。霸业已随流水去,王名不共晚山湮”。

现存的项王故里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重新修建的。这是一个坐南朝北的三进院落,青砖围墙,前殿后寝,既有楚汉民居的特点,又有宫廷建筑的气势和园林建筑的布局。

走过石牌坊,拾级而下,看见门前各有一对石阙和石狮。秦汉时期,石阙通常耸立在宫殿前,摆放此地,以示项羽的帝王身份,石狮则象征项羽的气宇轩昂,威武神勇。修复后的故居风格朴素,庄严肃穆。门上的横匾“项王故居”为末代皇帝溥仪的弟弟溥杰题写。门柱楹联云:“霸业亡赢秦,壮古树,雄风百丈;王名彪本纪,留人间,俎豆千秋”。

小时候的项羽,曾经学习识字写字,没有学成就不学了;又学习剑术,也没有学成。叔父项梁很生气。项羽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剑术,也只能敌一个人,不值得学。我要学习能匹敌万人的本事。”于是,项梁就教他兵法,项羽非常高兴,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了。这个传说被司马迁写入《项羽本纪》,可见他少年时,就有凌云壮志,雄才大略,显示出非凡的气质和才能。

院落的中心摆放着一只巨大的 “霸王鼎”,重达8吨,由青铜铸造而成,上有刻着16行64字的篆刻铭文:“下相重瞳,举帜吴中,灭秦社稷,赫赫战功;荥阳睢水,屡挫沛公,吞秦衔汉,霸业恢宏;八载勋业,蒙绐力穷,乌江罢渡,气悒江东;拔山盖世,人杰鬼雄,铭勒斯鼎,永志雄风”。细细读来,通俗易懂,高度概括了项羽短暂而辉煌的一生。

据说项羽天生神力,徒手能够举起千斤大鼎。当然,项羽当年举的鼎不是这个“霸王鼎”。这仅仅是后人根据史书记载而铸造的,以表达对这位盖世英雄的敬仰和纪念。

霸王鼎后面,便是主体建筑“英风阁”,四周长廊环绕,长达百米,墙壁上镌刻着的司马迁《项羽本纪》的全文,共由32块石碑组成,计9000多字,为著名书法家戚庆隆所书,字体楷书中带有隶味,雄浑有力。几位中学生正围着观看,一边念,一边摇头。我走上前,得知他们读不懂原文,于是,便自告奋勇地为他们讲解。

一位戴眼镜的男生问我:“项羽不是帝王,为什么司马迁将他列为‘本纪’呢?”

我指着石刻上“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这一行字,对学生们说:“司马迁讲得很清楚,由于当时的政令都由项羽颁布,他自号为‘霸王’。虽然霸王之位并没有坚持到底,但自古以来,未曾有过这样的人物。所以,把他列为‘本纪’。这是对项羽人格的推崇。”

学生们会意地笑了。

“你们说说,项羽是怎样的人?”我问他们。学生们立即议论开了。有的说,项羽勇敢善战;有的说,项羽视死如归;有的说,项羽刚愎自用。有的说,项羽居功自傲。

“你们说得都有道理。项羽是一个多重性格的人。他在战场上突围、斩将、刈旗,所向披靡,无人可敌。但他缺乏谋略,又不善于用人,本来,他手下也有不少具有真才实学的谋士和将帅,如范增、张良。由于优柔寡断,拒纳良言,使他们不能发挥作用,有的郁郁而死,有的忿忿离去,在策略上,他目光短浅,优柔寡断,坑降卒、烧宫殿、杀子婴、诛义帝……犯了一连串的错误,怎能不败?他的对手刘邦虽然有些无赖习性,好珠宝美人,但知人善任,有张良、萧何、陈平辅佐,有当时最杰出的军事家韩信用兵,利用彭越、英布等诸侯的力量袭扰项羽,正是刘邦所言,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更可悲的是,项羽在穷途末路之时,非但没有正视自己的错误,反而怨天尤人,慨叹“此天之亡我也,非战之罪”,岂不荒谬?

英风阁矗立在七级台阶的基石之上。其名有“英风长存”之意。两侧有一联:“鸿门垓下,大英雄,哪关成败;骓马虞兮,真情种,不易生死”。横批是“英雄情种”。阁内有一尊项羽石像,身披战袍,手握宝剑,目视前方,威武雄壮。石像两侧摆放各种兵器,匾额“英雄盖世”为林散之所题写,两侧为赵朴初先生撰写的柱联:“威震江东,历一代兴亡,自有光辉标史册;歌传垓下,定千秋功罪,莫将成败论英雄。”

项羽究竟是怎样的勇猛刚烈,如何地叱咤风云?毗邻的蜡像馆里有六幅反映项羽生平的壁画,依次是“霸王举鼎”、“破釜沉舟”、“鸿门宴会”、“挥师彭城”、“鸿沟为界”、“乌江自刎”,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再现了西楚霸王生命里的重要场景,既表现项羽的英雄气概,又刻画项羽的豪侠意气,也算是对项羽一生的总结。

馆内还陈列历代项羽的传记、年谱、抗秦示意图及历代文人题咏,供游客观赏。东西两厢还站立着八尊人物蜡像,东面是项羽阵营的项梁、项伯、项庄和范曾;西面是他的对立面刘邦、陈平、英布和蒲将军。俱为一时之雄,任凭千秋评说。

“项王手植槐”是项王故里的“镇馆之宝”。历经了2000多年风雨,至今仍枝繁叶茂,郁郁葱葱,静静地守护着主人故居,诉说着项羽当年的凄凉和今日的风光。美国一位植物学家称之为“天下第一槐”,我却怀疑这说法的真实性。

在亭子旁边,还有项王的坐骑“乌骓马”的雕像,这匹马曾伴随项羽东征西伐,意气通灵,屡建战功。它对主人无限忠诚,形影不离。当得知主人已经离世,竟绝食三天,长啸而逝。

中国古代向来有“成王败寇”之说,历史往往由成功者来写,看皇帝脸色行事的史官很难做到公正。幸而,司马迁不隐恶,不虚美。将这位年青骁勇的将军写成了一个失意的英雄,还原了这段历史的客观性。

离开项羽故里时,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千百年来,人们对项羽这个悲剧英雄津津乐道,悲之,叹之,爱之,怜之,这得益于司马迁写的《项羽本纪》,他为后人塑造了一个顶天立地的血性男儿形象。难怪梁启超将《项羽本纪》列为《史记》十大名篇之第一,赞之曰:“大江东去,楚王流芳”。人们参观项王故里,发思古之幽情,看历史之风云,从项王身上汲取人生成败得失的智慧,品味他叱咤风云的豪情和所向披靡的气概。

(首发于《华南作家》2022年8月27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