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绍光的头像

张绍光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4/25
分享

廊下村访古

张绍光

  也许我孤陋寡闻,对永嘉县沙头镇廊下村知之甚少。直到有一次,与几位朋友驱车到花坦游览,中饭后,同行的朱总提议,到他的老家看看,这是一个有历史、有故事、有风景、有古迹的地方。我半信半疑,只得随他们前往。当小车开过一座小桥,耳边响起“哗哗”的流水声,只见一条清澈的溪水掩映在葱茏茂密的树林里,村头耸立着一块平整的大石头,上面赫然写着两个黄色的大字“廊下”。

 朱总离开家乡已经多年,特意邀请同辈的家族兄弟临时担任我们的“导游”。他大约60来岁,在沙头镇当过文书,对村里的历史和现状十分熟悉,又热情好客。我们来到时,已在村口等候。他说,廊下村的古宗祠、古庙宇等历史建筑和人文景观,颇具特色,值得一看。

  沿着乡间小道,迎面看到一座椭圆形的寨门,由卵石垒成,旁边连接着一堵厚厚的寨墙,足足有2米多宽。仔细观察,寨墙之上每隔3米的地方设置一个瞭望孔。陪同的朱先生介绍,寨墙修建于南宋淳熙年间,设计为三级梯形,登上寨楼,视野广阔,一览无余。这是永嘉县现存最完整、最宽阔、最坚固的石墙。

  石墙蜿蜒曲折,从三面环绕村庄,另一面的大山是一道天然屏障,这样,整个廊下村像一个坚不可摧的堡垒,外敌难以攻入。据说。南宋末年,幼主赵昺仓惶南逃,元兵曾进入廊下村,族人朱猛善率村民顽强抵抗, 凭借寨墙之牢固, 山势之险要,元兵久攻不下,无可奈何,只得撤回,廊下村得以保护,免遭侵犯与掠夺。

  由于年代久远,世事沧桑,石墙早已塌毁,如今仅保存了一小段,然而,寨门,寨墙和寨楼雄姿依旧,仿佛向人们讲述当年的往事。村民们特意在溪流旁建造了一条长廊,游客可以一边欣赏山水风光,一边探历史之遗迹,发怀古之幽情。

  南宋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廊下村诞生了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初名朱谅,字寅之,是朱氏九世祖辈。年少时,朱谅血气方刚,性格正直,自行改名朱直清。绍定二年(公元1229年),登迸士第,历任黄岩等四县“知县”、国子监丞、敷文阁学士、江西抚州知府等官职,深受宋理宗赵呁的宠信,委以“太师”,协助皇帝处理国家大事。

  由于朱直清刚正不阿,遭到佞臣丁大全等人的嫉妒。他们在宋理宗面前诬告说,此人有篡权夺国之心,龙袍加身之意,多次密奏,使理宗也产生怀疑。为了试探,理宗借口自己外出一周,让直清“代天”(代理皇帝),同时,将玉玺、皇冠、龙袍等交他保管。

  七天过去,理宗回朝,朱直清在郊外迎驾,将玉玺等物双手托举头顶,归还理宗。事后,宋理宗得知,在他“代天”期间,直清忠心耿耿,殚精竭虑,处理国事,乃更加信任。

  南宋宝祐五年(公元1257年),朱直清病故,宋理宗十分痛心,除封荫后裔外,下令工部派人督造“朱直清墓”。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墓园竣工,直清灵柩运回故土永嘉珍溪吕公山。时人有诗云“朱氏太祖一坟茔,建造精致规模宏。五凤楼前立太监,牌坊柱下站将军。墓前宝马奔腾势,道口雄狮活跃容。太师一生忠耿耿,千秋流芳世代荣。”

  1983年,永嘉县文化馆将“朱直清墓”列为“永嘉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年代久远,破损不堪,2002年春,朱氏家族决定重新修缮。同年7月,村民集资40000元,报请立项,获批后,10月奠基,按旧时规模式样,清理杂物,平整墓坦,不久,“朱直清墓”以崭新面貌重现于珍溪之滨,龟山之麓,让”楠溪文采,望族荣耀“得以传承。于是,请人撰写《直清公之行略》一文,立碑于坟前。

  朱先生带我们前往“朱直清墓”参观。他说,因为生前曾代理过皇帝,“朱直清墓” 以“王”命名,又称“王坟”。整个坟墓分地面和山上两部分,地面部分有一座高大的石牌坊,上面写着“南宋太师朱直清公之墓道”11个字。墓道两旁前分别有石人、石狮、石虎、石羊的雕塑。一对石人高约200厘米,造型逼真;一对石狮高约85厘米,神态活泼,为罕见的“南宋吉祥狮”;一对石虎高约70厘米,形如小犬,一对石羊高约65厘米,一尊尊雕像整体比例合适,神态各异。

  拾级上山,一座石门耸立眼前。据说,当年宋理宗派遣官员在此地颁发“圣旨”,在“王坟”前建造“五凤楼”以表彰朱直清。如今,重建牌坊,命名“圣旨门”,旁边还有一亭,将“圣旨”刻于石碑,人称“圣旨亭”。

 朱先生介绍,当年建造“五凤楼”的砖块都是从京都临安运来的,称为“京砖”,建成后,飞檐翘角,雕粱画栋,雄伟壮丽,堪比宫廷建筑。其对联:“官场清正,代天抚慰菜支国;帝鉴忠贤。颁旨恩荣五凤楼”, 匾额上写着“思荣”两字,印证了墓主人生前至高无上的地位和荣耀。

  五凤楼后面,是朱直清和他的两位夫人陈氏与斯氏的墓穴,青石上刻有龙凤、花卉和文字。虽然经历800余年的风雨侵蚀,看起来,仍然精致细腻,让人叹为观止,可见宋代的雕刻艺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王坟”,气势恢宏。墓前祭台两边排立着石俑,即文官、武将的雕像。文官头戴高冠,身穿朝服,系带执笏,雍容华贵。武将身材高大,甲胄靴足,双手按剑,勇猛威武。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两匹石马,高约1.7米。长约2.1米,前两腿和后右腿立于地面,后左腿提起而略屈,栩栩如生,而且马鞍、脚蹬齐备。有人论证,马鞍上雕刻的是宋代较为流行的“缠枝牡丹”纹饰。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品位。

  2013年12月,经朱氏宗族提议,“王坟”老墓碑由永嘉县文物馆收藏,重新抄录碑文《朱直清圹记》,制成新碑,立于墓前,文中称朱直清“内有涵养而气貌温,外无矫饰而操守固”,此文成为了解朱直清政绩和“王坟”历史的一扇窗口。

  下山时,经过一座年久失修的寺庙,由于它位于飞凤山南侧,得名“凤南宫”。朱先生介绍,这座古庙宇建于明朝年间,为“永嘉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宫内供奉卢氏娘娘。门口两尊威武庄严的石狮,栉风沐雨,守候百年,已经“老态龙钟”。

  大门紧闭。我们从边门进入。偌大的庭院荒草丛生,大殿虽然陈旧,但柱上的楹联仍清晰可见,一联是:“集仙姑班台千秋,烈孝女传勣万世”,另一联是“惟大神明有求必应,是真菩萨无祷不灵”。细读品味,对这位女神赞誉有加,可见神通广大。宫内还有一座戏台。朱先生说,每逢农历二月十五日,凤南宫要演戏三天,燃放焰火,人潮拥挤,热闹非凡。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信徒络绎不绝,喧哗声、锣鼓声、唱戏声和叫卖声,此起彼伏,这个习俗已经历经数百年。

 朱先生说,到廊下村不得不去朱氏小宗祠。这里是全村的中心,“朱氏小宗祠”,又名“孝思祠”,占地1200平方米,为当地典型的明代建筑,1997年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朱氏家族的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祠堂的顶棚设计匠心独运。棚板由八角、五重的拱斗覆盖,描画着戏曲故事、花卉鸟兽,五彩缤纷,争奇斗艳。

  从朱氏小宗祠出来,天色向晚。朱先生意犹未尽,还要带我们参观明代“布衣状元”朱墨癯创办的凤南书院和朱氏一世祖建造的太尉庙等古迹,由于时间紧迫,不得不暂时放弃。

  廊下村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深深地吸引了我,感动了我。与朱先生在楠溪江边的溪山亭告别时,我握住他的手表示谢意,连声说:

 “廊下,我们一定会再来的。”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