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绍光的头像

张绍光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8/20
分享

郁孤台下清江水

张绍光

      在赣州的日子里,我登上了向往已久的郁孤台。

      那是秋冬交替之时,四季中最美的季节。车行在赣州大地上,一幅壮美的山水风景画卷在眼前展开,或浓墨重彩,或轻松写意。依着车窗,放眼望去,绿树丛中掩映着一幢幢楼房,一缕缕烟雾又给这幅画平添了一种动感。

        郁孤台在贺兰山上。我知道宁夏的贺兰山,当年的岳飞曾“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却不知道赣州也有一座贺兰山,这里还有名闻天下的郁孤台。

      山不高,大约有100多级台阶,两旁松柏苍翠,竹林茂密,盛开的三角梅在绿树簇拥下,分外鲜艳夺目。进入大门,绕过水池,呈现眼前的是一座清新淡雅的庭院,几株铁树,几盆菊花,构成一幅自然而和谐的图画。

       沿着石阶前行,看到平台上矗立一尊南宋词人辛弃疾铜像。他目光炯炯,眺望西北方向,表情凝重,神态肃然,左手握着剑柄,右手托着剑鞘,似乎心中有不平之事,正要拔剑而出,其形象生动而逼真。此刻,我不由想起从小就背熟,一直萦绕在心间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这首词写在江西造口的峭壁上,说的确实“郁孤台”和“清江水”,语言蕴藉,意味深长,有人誉为“横绝六合,扫空万古”,有人称之“慷慨纵横,不可一世”,历来赞不绝口。此前,北宋文学家苏轼被朝廷贬谪到岭南惠州,途经赣州时登上郁孤台,也写过《过虔州登郁孤台》的诗,但远不及辛弃疾的词有名。

       再走十来步,只见一座白色的古建筑,门楣上写着“望阙”二字,左右对联出自苏轼的诗句:“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

      据《赣州府志》记载,郁孤台始建于唐代广德至大历年间(公元736--779年),号称“冠冕一郡之形势,襟带千里之江山”。因建在山顶,树木葱郁,楼台孤峙得名。后来,李勉出任虔州(今赣州)剌史,将台名更改为“望阙”,意为“遥望京城”。到了北宋绍兴十七年,赣州知州曾慥在北边增建“望阙台”,两台相对而立,恢复“郁孤台”之名。

      岁月更替,沧海桑田,郁孤台几经兴废,清代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曾重建,100多年后,因破损严重,再次拆除,在原址上按清代样式建造,于1983年6月竣工。

       新建的郁孤台共3层,高17米,面积约300平方米,虽然没有居高临下的霸气,也没有浓装艳抹的妖娆,但三重屋檐,绿瓦红柱,飞阁流丹,蔚为壮观,成为赣州一大名胜,著名书法家舒同题写“郁孤台”匾额。

       走进一楼正厅,正中摆放一张古色古香的长台,黑色喷漆,优雅别致,两旁墙壁上挂满名人字画。整个大厅宽敞明亮,20多根红漆圆木的柱子围成了一个偌大的空间,气势恢宏,庄严古朴,洋溢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和优雅的文化氛围,让人赏心悦目。

        在大厅边的一个房间里,陈列着几幅郁孤台的外观照片。由于年代久远,有些照片已经发黄,但这是历史的记录,又是珍贵的资料,展现了郁孤台不同时期的不同风采,品味对比,别有一番情趣。

       二楼主要陈列诗词和书法作品。历代的文人墨客登临怀古,题咏甚多,有唐代的李渤,宋代的苏轼、黄庭坚、刘克庄、戴复古,康与之,元代的汤显祖,明代的刘崧、谢榛、王阳明,清代的王士祯、朱彝尊等人。

      值得一题的是文天祥。他在南宋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任赣州知州,任职期间,登临郁孤台,吟成《郁孤台》一诗:“城廓春声阔,楼台昼影迟。并天浮雪界,盖海出云旗。风雨十年梦,江湖万里思。倚栏时北顾,空翠湿朝曦。” 诗中充满忧国忧民之情。这大概是南宋乃至历代爱国人士的登楼赏景时共有的心情和感慨。。

      登上三楼,极目远眺,视野开阔,赣州大地秀丽景色尽收眼底。由章江和贡江汇合而成的赣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这就是辛弃疾词中的“清江水”。几只水鸟在江面翱翔,将我的思绪带进遥远的岁月。

       当时,正值金兵大举南侵,南宋军队节节败退。由于朝廷不思抵抗,仓皇南逃,老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辛弃疾在赣州任江西提点刑狱,路过造口,想起人民的苦难,写了这首词。诗人将郁孤台下的江水与行人的泪水融为一体,以“眼前景”道出“心中事”,对朝廷一味妥协,表达强烈的愤慨。

      从郁孤台下来,就到了赣州古城墙。城墙沿江而建,逶迤曲折,是江南保存最长的宋代古城墙。作为我国古代的军事重镇,千百年来,赣州城墙曾经受到敌寇刀箭的攻击,火炮的轰炸,可谓伤痕累累。但它至今巍然屹立,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赣州城墙尚保留着许多带有文字的城砖,这种砖被称为“铭文砖”,记载着各个朝代的历史事件,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离城墙不远,还有修葺一新的古代建筑“八境台”,气势雄伟,蔚为大观,现在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赣州三面环水,江面宽阔。宋代先后建造东河、西河、南河三座浮桥以连接章江两岸。随着岁月变迁,至今只遗留东河古浮桥,又名“东津桥”。该桥建于公元1163年,全长约500米,由100多只小船用缆绳相联,舖上木板。浮桥由贛州知军洪迈所建,现在仍有渔民住宿船上,出售鱼货,成为古城一道靓丽的风景。

      天下的楼台亭阁,大多以名人名作而著称。永济的鹳雀楼,南昌的滕王阁,岳阳的岳阳楼,还有滁州的醉翁亭,分别因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王勃的《滕王阁序》、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而名闻天下,同样,赣州的郁孤台,也因以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而名扬四方,这就是文学的魅力,感染无数人的心灵,从而引起人们的共鸣。

      巍巍郁孤台,滔滔赣江水。此刻,我没有辛弃疾当年的愁绪和伤感,只是感受到文化的熏陶和精神的洗礼,领略到诗人当年“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的深切情怀,从而体会到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人生哲理。

                                     (首发于2022年6月16日《瓯江文艺》)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