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周廷发的头像

周廷发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11/03
分享

仙屋嘴系列散文亲情篇

父亲的手艺

散文

作者:周廷发

父亲是一个地道的农民,虽然他没有上过学,也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文化教育,但他却是一个善良、勤劳的人。他的手艺非常出色,无论是木匠、篦匠、吹锁呐,还是石匠、泥瓦匠,父亲都行家里手。他看什么会什么,学什么像什么,这使我对父亲感到无比自豪。

特别让我称赞父亲的是他的木匠技艺。他能用手巧妙地将树木加工,制作出各种家用器具。有时候,他甚至能利用木材盖起一座小木屋。父亲的手艺在村里是出了名的,他的制作出的器具被大家称之为艺术品般的精致和实用。那些被父亲精心雕刻的木质工艺,彰显着他的智慧和聪明。他能在家具上雕出龙、凤、花、草来,而且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让你叹为观止。

在生产队里,无论是有人结婚,还是老人过生日,甚至是有人去世,父亲都会被邀请去吹锁呐。他吹起锁呐的声音悠扬婉转,如天籁之音穿梭在乡间。那浓浓的乡间小调调,在乡村萦绕,在天际回荡。每当父亲吹奏时,我总是跟随人群,仰望着父亲英俊而高大的形象。他的背影在阳光下显得庄重而威严,我为有这样了不起的父亲而感到自豪。

父亲的技艺不仅仅是手艺的体现,更是他心灵的映照。他所从事的每一个行业,无论是木匠、篦匠,还是吹锁呐,都需要耐心和技巧。父亲用心制作的器具和吹奏的锁呐音乐,都是他与这片土地相融合的见证。通过这些手艺,也能看出父亲的智慧和对生活的热爱。有一次父亲赶场去了,我们搭着梯子,把挂在楼上的锁呐拿下来学着父亲的模样,使劲吹,结果把锁呐嘴上的麦嘴咬坏了,父亲回来知道后,拿着竹块,将我们几个人绑成一串,挨个打一遍,结果大家都咬牙挺过了,当父亲打第二遍时,四弟当汉奸了,说是我上去拿的,我给老三和老五使了一个眼色,这时我们三个人同时说是老四去拿来玩弄坏的,结果四弟被打得五眼青,哇哇直嚎,在地上又滚又爬。我们三人都暗暗高兴,笑了跑了。

当我回望过去,回忆起父亲的木匠技艺和吹锁呐的场景,我深深地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和深沉。他没有给予我们财富和物质的奢华,却用自己的双手为我们打造了舒适的家,为乡亲们送去了音乐的快乐和温暖。他的聪明才智和精湛的技艺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乡亲们的幸福和快乐。

正是因为父亲的努力和才能,他的手艺成为了乡亲们心中的骄傲和希望。他的工作不仅仅是一种手艺的传承,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父亲的木匠技艺和吹锁呐的音乐,代表着这片土地上丰富多样的文化和民俗。他的身影如同聚集了乡亲们的心灵,给予他们信仰和力量。

父亲故事直击人心,从父爱的角度展示了一个普通农民的伟大。他慈祥的面容,勾勒出了父亲的形象和他的人格。他的言行曾经温暖过无数的乡邻,让人感佩不已。

我的老妈

周廷发

我的老妈,今年八十多岁了。个不高,很瘦,身上只剩皮包骨了,像百年的枯树皮、粗糙、黝黑,但她精力充沛,精神矍铄,整天闲不住、停不住,忙忙碌碌,干一些我们看来无用的事,说一些我们听了忤耳的话,可她却乐此不疲。

我每次回家,都要对妈说“妈,您就别做了,您和爸爸都那么大岁数了,还干什么呀,你看我们这个村,有哪个像您这么大岁数的还在干活种地的。”

妈妈笑着说:“不干点活,待起做啥子,要吃饭的吗?”

“你们两个老的一天吃得了多少吗?我们大家拿的那些钱,难道还不够你们吃饭吗?”我有些不悦地说。

每回我们五姊妹回去看望他们,都要给钱、卖东西,可是爸妈接过钱后,就拿去存上了,自己该用的不舍得用,该吃的舍不得吃,作出一副穷苦、没吃没穿的样子,弄得我们五姊妹很无奈,很尴尬。让外人觉得我们不管父母似的。

妈看我不高兴,就假装地说:“这一季做了,就不做了,再说我们身体也不好,是不想做了。其实,要是我的心呐,早都不做了,是你爸爸那家伙非要做呐吗。”妈把干活的事推得一干二净,全是爸爸的责任。

“你自己要做,还说是我让你做。真是没话说。”在一旁默不吭声的爸爸说话了。

“不要说了,到底是谁要做,我们心里最清楚,明明是您要让爸爸干活,反过来还说是爸爸让您做”。我批评妈妈,因为妈妈总是不让爸爸休息,记得有一次下雨天,菜籽成熟了,别的家都基本收割完了,只有我们家还有一些在地里,妈妈硬是冒着细雨,上坡去割菜籽,让爸爸去挑。由于雨天路滑、再加上爸爸年岁大了,挑的多了,体力不支,一下摔到水沟里,右脚的踝骨当场摔断,弄到城里住了一两个月的院,花了一两万块钱。我们五姊妹气得不行,把妈妈狠狠训了一顿。钱虽然是小事,但爸爸遭罪呀。再说,做那点活,要收多少菜籽,才能挣回一两万。

妈妈当时就表态:“以后不做了,再也不做了。”

可是没过两个月,妈妈的老毛病又犯了,她不但没有不做,反而多做了,把荒了的地、甚至是送给别人的地,或开荒、或要回来,种上了。

哎,我拿我的老妈,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呀!

有一年夏天,星期日,烈日炎炎,骄阳似火,我悄悄开车回家,看看爸爸妈妈到底在家做什么。我一到家,大门紧锁,空无一人。我站在地坝“妈、妈”地大喊几声,一会妈妈背一背苦蒿,慢悠悠地回来了,脸晒得黝黑,身上汗如雨下,上衣打湿完了。

我接过妈妈的背篓,心里很想发火,但我还是压住气,报怨地说:“妈,您这为了什么呀,您这么大岁数,那钱挣得完吗?万一磕了碰了,怎么得了呀!”

妈妈平静地说:“农村人,生来是干活的,不做怎么行,你看大家都在做,做惯了,待起不习惯,身上疼。再说,农村人情客往,开支也不小。”

“妈,您能不能听我们说的呀!我们给您的钱拿来用不就行了吗,您把钱存起来干吗?你买天安门,人家又不卖。”我生气地说。

“不存点钱,万一有事怎么办?”妈妈严肃地说。

“万一有了事,还有我们,靠您那点点钱,能做啥?”我忿满地说。

“你饿了吧,我去给你做饭。”妈妈一脸的笑。

看着妈妈辛劳的样子,我是又气又恨,又同情。我不停地在心中检讨自己,是不是我们在哪些地方做的还不够,让爸妈没有安全感,放心感?

“妈,一会弟妹他们要是打电话来问,我回来没有?您千万别说我回来了,因为天睛,人家要做生意,陪我就耽搁了人家挣钱。”我对妈说。

妈妈笑着说:“要得。”正说间,妈妈的电话突然响了:“喂,你是那个,是老三吗?你问你大哥回来没有呀,你大哥说,叫我不告诉你们。”

“妈呀妈!看你说的是啥呀”妈妈挂断手机,我哭笑不得地说。

“我没有告诉他呀,我说你回来了吗?”妈妈呵呵地笑着说。

“你还没告诉,你比那告诉的还要糟糕。”爸爸在一旁说。

有一次下雨天,我又悄悄回到家里,想看看他们在干些啥。一进家门,看见爸爸妈妈在堂屋编箩筐,我气不打一处来,大声地问:“妈,你们不是说不干了吗?这是在做什么呀?啊!”

“下雨天没得事做,随便编一点。要不坐到起做啥子!”妈说。

爸爸见我生气,也不说话,静静地划自己的篾。我知道,爸爸这一辈子,都是个耙耳朵,妈说什么,就得做什么,爸爸从不反对,这就是爸爸的胸怀,也是爸妈持家一生的法宝。唉,我真是感慨爸爸这一生的不易和艰难。

我刚坐下一会,妹妹又打电话来了。

我对妈说:“您千万不要说我回来了,妈。”

妈拿起手机,只见电话里妹在问:“妈,大哥说这两天要回来呀,他回来没得?”

妈回答:“你大哥叫我说,他没回来。”

“哈哈哈……哈哈哈……”我和爸爸都笑得前仰后合,差点把人都笑背了气。

更为可笑的是,有一年春节,我们大家都回了家去看望老人,可是吃过早饭后,大家在一起玩,妈妈就当着四个儿媳妇的面,说这个儿媳妇如何如何好,给她新衣服穿;那个如何如何好,给她买吃的糖,弄得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接话,活跃快乐的气氛被她弄没了。因为是过年,我又不好说太多,我只好说:“妈,你不要一天都说些没用的,反反复复、叽叽喳喳、唠唠叨叨你那几句话。大过年的,说点别的事好不好?”妈又认为我把她批评了,一整天都不高兴,黑着脸。

其实,我是真心孝敬他们的,也可能是我嘴不甜,不会像其他人那样哄着她说,但我说的是实话,真话。我每次回家都苦口婆心劝说他们不要做,好好休息,当老人要会当;什么是会当呢,就是少说话,少做事,不要当着儿媳妇的面说这个好与不好。可是她当面回答得好,背后依然我行我素,不把自己的身体和承诺放在心中,更不把我们的关心当一回事。

后来他们实在不听,小弟干脆把他们的户口迁到城里,可爸妈也没有就此收手,把四弟家的土地照样种上,而且还种的多。

我看着他们种地的样子,就说:“妈,你们实在要做,就少做点,在屋前屋后种点菜够吃就行了,可是他们到处种,仅收回来的玉米、红苕、南瓜就堆得屋里成山,最后吃不了都喂猪、喂牛,喂鸡,甚至烂了。”

为了进一步减轻他们的辛劳,我们不断怂恿,猪不喂养,鸡不喂养了,牛也卖掉了。可这一切的精心设计,并没有阻止他们的劳作。他们为了一点点钱,连自己生命不顾,起早贪黑地干,不舍得吃、不舍得穿,把钱存死钱,时常是贪图小便宜吃大亏。

一次,村里来了几个卖棉被的人,每床棉被五十元,妈如获至宝,连买五床,并将卖牛的几千元钱,全部拿在手中,一张一张地付给别人。哪知那几个卖棉被的人其实是强盗,等爸妈上坡干活后,钻进家中,将妈攒的几千元钱全部盗走。后来我们回家一看,那几床棉被,都是旧棉花翻的,卖棉被也是那几个强盗为了盗窃打的一个幌子。

还有一次,村里来了几个推销饮水机、玉石床垫的人,告诉大家可以免费听课,还免费发面条,他们吹嘘饮水机如何环保、灭菌,玉石床垫如何保健、清凉;吹得天花乱坠,并花钱找来一些托,形成故意抢购的样子,使一些不明真相的农民,自愿心甘情愿地花钱高价买假货,妈妈也跟着凑热闹,把自己省吃紧用的钱,全部拿出去买了一大堆假货回来。后来妹妹和弟弟回去一看,所谓饮水机,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一二百元都能买到的东西,所谓玉石床垫,实际就是一些石头片做的,根本没有保健功能。而妈是花二千八百元买来的,可谓是上等品呀。

每一次上当,妈都不长记性,遭到大家的批评后,她总是把责任推给爸爸,还振振有词地甩锅说:“我说不买、不买,都是你爸爸那个家伙非要买。”

爸爸背黑锅习惯了,总是“嘿嘿”一笑了之。

如果大家的批评声、埋怨声太强烈,妈又说不过,或者无理辩驳时,妈就会打苦情牌,或者悲情牌,哭天抹泪地说:“你们大家总是欺负我这个老太太,看我没文化,好欺负,我又没花你们的钱,我想买就买,我要买来享受享受,怎么呢吗,碍你们什么事吗?你们有本事去批评你爸呀!呜!呜!呜!”面对如些局面,大家都不好再说了,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过几天村里又来了一个卖药的,说是藏药能治百病,敲锣打鼓地喊:“为了响应上级号召,让利给农民,每坛药酒,原价八百,今天在这就只卖三百元,有病的父老乡亲,可以免费一试。同时还可以免费送十贴虎骨膏,痛哪贴哪,一贴就好。”于是妈又慷慨解囊,将一瓶二十元都不值的假药酒搬回了家。

再后来,这种可笑可气的事就太多了,大家也就麻木了。由她去做吧,毕竟有父母在是幸福的,温暖的。

因为她是我老妈!她是我老妈呀!妈妈老了,老得像一个小孩了,老得更可爱了!

妈妈的唠叨

散文

作者:周廷发,

这是一个充满唠叨的故事。唠叨的主人翁是我亲爱的妈妈!

妈妈,是一个爱唠叨的人。她总是对着别人唠叨,仿佛不唠叨就无法生活。她将自己的担忧和烦恼倾注其中。无论是灵机一动的点子,还是琐碎的家务,她都要不厌其烦地说个不停。妈妈的唠叨,成了我们生活中永恒的背景音乐。

妈妈的唠叨是一种特殊的关怀和守护。她常常提醒我们注意饮食健康,避免生活中的陷阱。她总是在我们用餐时 "小心烫嘴",在街上行走时 "眼睛盯着小心有坑"。她的唠叨让我们不至于在生活的荆棘中迷失方向,像是一个温暖的护盾,保护着我们远离危险。

爸爸在世的时候,妈妈的唠叨更是不断。无论是家庭琐事还是工作上的压力,妈妈总是将它们反复地说个不停。她希望通过唠叨来寻求安慰和支持,将内心的焦虑和疲惫散发出来。爸爸总是耐心地倾听,尽力安慰妈妈,给予她力量。

然而,爸爸的离世让妈妈的唠叨变得更加频繁。无依无靠的感觉让妈妈更加需要一个倾听者。如今,她只能对着天空,对着那无人可见的身影唠叨。她可以看到爸爸眼中的欣慰和支持,这成了她引以为豪的底气。

妈妈一生勤劳,她是农村的劳动者,用自己的双手耕种田地,大到种水稻,小到种瓜果。她早出晚归,坚持不懈地劳作,为家庭的温饱付出了所有。如今,年事已高的她已是骨瘦如柴,垂垂老矣,但她的身影仍然在田地间穿行,依然忙个不停。或许,这就是她的追求和使命。

妈妈善唠叨,但她的唠叨背后蕴藏着深深的爱。她的唠叨像是一种情绪的表达,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关怀的体现。妈妈的唠叨是她守护我们的方式,她希望我们能够在世界的喧嚣中保持清醒、警醒。

有一次,我在外地工作,每次打电话给妈妈,她总是问我吃了没、穿得暖不暖、注意身体没有。我有时为了避免她的嘀咕,会迅速回答,然后赶忙结束电话。渐渐地,我发现自己错过了妈妈的关怀和陪伴。

有一次,妈妈不停地唠叨别人家的好坏,我实在听不下去,就把妈妈训了,妈妈气得抹眼泪,她生气地关上了房门,我感到一阵懊悔。妈妈的唠叨,无论好坏,却一直伴随着我成长。她的唠叨不是唠叨,而是关怀和爱的延续。我找到妈妈,拉住她的手,轻声道歉。妈妈的眼神中流露出的是宽容和理解,让我更加深刻地明白了她的付出和爱。

妈妈的唠叨,是一种特殊的呵护和陪伴。她的声音虽然有些刺耳,但却如一阵温暖的春风,充满了爱和期望。我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能够耐心倾听妈妈的唠叨,用心感受她的爱和关怀。因为,她的唠叨是我生命中最美丽的旋律,也是对我无尽的爱的见证。

憨憨的父亲

散文

作者:周廷发

父亲,一个憨厚的老实人,岁月的沧桑并未能削减他的勤劳和善良。他默默无闻地劳作,从不与人计较,也不在乎吃亏上当。无论别人对他如何不好,他总是以诚相待,怀有一颗善良的心。

别人纷纷对他指指点点,说他傻,可他总是一笑而过,一种休休有容的样子。那笑容,是他内心深处的自在和豁达,他享受着乐观的人生。当生产队分田地时,别人不要的田土,父亲总是主动认领。他从不觉得自己吃了亏,因为他用心灵换取了一片绿色的富饶。

岁月如梭,与父亲同齐的人已离去,甚至比父亲年幼许多的人也离世。然而,父亲仍然乐观而幸福地生活着,享受每一天。健康稳健地迈向九十岁的他,尚能下地干活。这是他乐观豁达的回馈,老天对他的格外垂爱吧。

父亲,是一位憨厚质朴的乡里人,他的幸福并非来自物质的富饶,而是源于内心的宽厚和对世界的积极态度。他将善良播撒于每个人的心田,无私奉献着自己的爱与关怀。尽管坎坷不断,他始终如一地守护着人间的真善美。只要是自己吃了亏,父亲总会笑着说,吃得亏,才住得堆,让一让就不会红脸,退一步会天宽路长。我当时,真的是认为我的父亲很孬,无能……

有一次,别人家的牛,绳子断了,把我家的稻田吃了很大一块,妈妈气得不行,非要去找牛主理论,父亲拉着妈妈说:你去找别人有什么用,难道吃了的谷子还能吐出来,再说,牛又不通人性,不知道对错,别人又不是故意的,你去找人家不是把乡亲们的关系搞僵了?记得还有一回,别人家的狗,把我家的小鸡吃了,狗主人拿来一玩钱,给我父亲,算作个赔偿,可父亲硬是将狗主人推了回去,一边推一边说:算了算了,没有多大个事,不用赔,我再报两个鸡娃就行了。像这样吃亏、自认倒霉的事,在我父亲的一生中,发生过无数次。但父亲从不认为自己吃亏,他的脸上总是浮现出憨厚、慈祥、友善的笑容。

每当我回忆起童年时光,总会记起他那宽厚的笑容,在困境中给予我力量和鼓励。他教会我如何做人,用心理解别人,善待他人,不计较得失。他是我心中那座永不倒塌的灿烂灯塔,指引着我前行。

记得小时候,我们几个小朋友在一起玩,我低下头玩过家家,突然有一个小朋友将尿尿到我的脖子上,我起身就对他进行打击,三拳两脚,就把淘气的坏小子打到的地沟里,他的手也被小茬扎出了血。坏小子回家后,他的妈妈拉着他到我们家来评理,跟我一起玩的小伙伴都说,是他先往我脖子上屙尿了挨打的。可我憨厚的父亲,还是对坏小子的妈妈陪不是,并将坏小子领到大队赤脚医生那里进行了包扎。

如今,我也感到家有一片温暖的原因,是有一个憨厚的父亲。我将传承他的品质,用父爱的智慧去教育下一代,让这份憨厚的善良代代相传。在漫长的生命旅途中,无论遭遇多少艰辛和挫折,我将学会坚守初心,继续追求那份守望相助的憨厚,让幸福的种子扎根于每一个心田。

父亲,您是一名平凡而伟大的人,您的憨厚是生命的真谛,是人性的温存。感谢您的陪伴和教诲,您是我永远的榜样,愿您在岁月的长河中一直享受幸福和宁静。

雨中的父亲

散文

作者:周廷发

雨从天空洒落,形成了一层轻纱,轻柔地覆盖大地,将生命的滋润洒向每一个角落。在这雨幕中,有一位来自乡间的父亲,在雨中默默耕耘,无怨无悔地为家庭注入生机与希望。

有一次,父亲挑起粪桶,身穿旧衣,迈着沉重的步伐,踏进了雨中。细碎的雨滴轻拍着他的脸庞,淋湿了他的全身。玉米苗需要养分,父亲心中明了,即使风雨冲刷,他也毫不犹豫,如行云流水般施肥,为土地注入生命的力量。雨水和汗水在他身上交织成一种奇特的气息,让人不禁为他的坚韧所折服。一垅垅玉米苗,在父亲的呵护下,在雨中茁壮成长,微风吹来,玉米叶发出哗哗的笑声,在细雨中渐渐扩散。

又一次,父亲在雨中驾着牛犁田。雨点如黄豆大小,纷纷落下,湿透了他的全身,迷蒙了他的视线。水牛轮番地扭着脖子回头,那是牠和父亲的默契,牠是想让父亲先找个遮雨的地方,然后再负重前行。但是,父亲坚毅地坚持下去,在雨中一铧一铧地耕耘,无论风雨如何,他用辛勤的汗水交织着家庭的希望,把每寸土地翻耕得坚实而肥沃。那水牛也许明白父亲的决心,牠不再扭头,仿佛为了鼓励父亲,一次次扬起的尾巴,像一面骄傲的旗帜,在雨中飘扬。

还有一次,父亲拎着编织的竹篮,到镇上赶集市。路上雨下得更大了,倾盆而下的雨水像利剑般穿透了父亲的衣物,让他的脚步变得艰难。看到父亲这样,我心生一丝愧疚,匆忙地为父亲送去一把伞。父亲转过身,眼中流露出慈祥的笑容,温暖我的心房。他拒绝了伞,说雨不大,没事。他要用自己真实的身体经受雨季的洗礼,为家庭换取更好的生活。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父亲身上闪烁的光芒,也体味到他激荡着的坚定与坚韧。

父亲雨中的故事,充满了诗意与传奇。父亲的身影在雨中成为一幅感人至深的画面,诠释着孝道与担当。他不畏艰辛,不怕风雨,用顽强的意志和毅力,托起了家庭的重担。雨水洗去了尘埃,洗净了世间浮躁,留下了父亲默默守望的岁月和深情。

每个雨点都映照着父亲与土地的关系,每段故事都见证了父爱的至深。我被父亲的执着感动,他那坚毅的目光似一盏明灯,照亮了前行的路途。他用他的行动告诉我,只有勇敢面对风雨,我们才能拥抱属于自己的阳光。或许,雨水是父亲力量的源泉,那一丝丝坚定的情感和对家庭的无私奉献,如同一股暖流,温暖着每个与他有缘的人。在雨中,父亲创造了他的传奇,他的坚韧质朴而深邃,他的爱犹如雨露滋润着土地,滋养着家人,滋养着这个世界。

父爱如雨,如雨如诗,如雨如画。让我铭记雨中的父亲,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却以他的爱心和坚持书写了最美的乡愁之歌。雨中的父爱,在岁月的轮回中绽放,永不凋谢。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