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名的乡愁
散文
作者:周廷发
我家乡的仙屋嘴村,是一个古朴而落后的小山村,乡音乡愁的岁月埋藏在乳名之中。乳名是孩子出生后,父母给孩子起的小名、昵称,其意是简单、上口、亲切、好记、好听、入耳。那个年代,大部分乡亲们都是无文化的,没有机会上学,他们不认识字,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出来。我的父母亲就是其中之一,他们日复一日地为生计劳碌,宵衣旰食,体会着生活的艰辛,除了认识钱以外,他们对其他的字一无所知。
由于缺少文化的滋养,大家显得有些愚昧。每当有孩子降生,家家户户都要费尽心思地起一个乳名。乳名并不是真正的名字,而是为了喂养和照顾孩子时希望孩子健康、有出息,所以大家都起了相似的乳名。而真正的大名是要按家族的辈分来取,与别的姓氏是不一样的。
乳名的来历主要是仿效他人的命名方式,如果自家亲戚或者邻居家的孩子取了一个特别好听或有福气的名字,那么自家孩子就跟着起一个类似的。于是像石头、铁蛋、狗剩、长寿、招弟、福生、大壮、有望等等这样的乳名在村里随处可见,宛如遍地野花。要是有人在坡上大喊一声“石头”,可能同时有好几个声音在回答。
在这个几千人的村子里,乳名重复出现,于是大家称呼一个人时,只能用“大”、 “二”等来区分,比如大石头、二石头、大狗剩、二狗剩,甚至出现了三狗剩这样有些滑稽的称呼方式。每个乳名背后都有着不同的含义和用意,乳名成了小山村内一时的流行。
在我刚出生时,父母亲去算八字,八字先生说,这个孩子不好养,于是父母就给我取了一个长寿的乳名,意思是长命百岁,好养好喂。后来我长大了,村里的人都喊我的乳名,我感觉自己的乳名很土,很别扭、很俗,心里有些抵触。现在我老了,还感觉这个乳名不错,体现父母的良苦用心和深厚感情。
当然,相同的乳名也会闹出一些有趣的笑话。记得有一次生产队放电影《闪闪的红星》,牛二狗和马二狗为了争抢一个好的位置,两人在坝子里大打出手,都学着潘冬子的样子,狠狠打对方,结果是两条狗都打得头破血流。看热闹的小伙伴们不停地喊:“两条狗,狗咬狗,哇哇哭,下狠手。牛打马,马打牛,两个畜牲鲜血流。”从此,两条狗在村里就出名了,成了名狗。
乳名寄托着乡愁,是乡亲们怀念过去的一种情感。在那个没有文化知识的时代,人们对外界的了解受限,他们将自己的希望寄托在乳名中,希望给孩子们带来好养好喂的良好寓意。
这些乳名既是乡亲们对孩子们的期望,也是他们青春年华的见证,同时也是时代的烙印。虽然乳名有些土气,但很接地气,把乡音乡情都浓缩在里面了,当乡亲们呼唤孩子们的时候,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那些乳名如同呼啸而过的春风,传递着乡亲们的爱和温暖;更像是阳光抚过大地,心中惬意无比。
乳名之所以流行,是因为乡亲们之间的情感和联系。他们在互相借鉴中建立起紧密的关系,无形中也成为一种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然而时光如梭,岁月不老。现如今,我们的村子也发生了变化,社会发展带来了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乡亲们都去学习了,认识了字,能够起一个正式的名字了。乳名的时代早已逝去,如今只存在于我们记忆深处的乡愁之中。
现在生养我们的父辈们,多数人已作了古,剩下为数不多的几个老人也走不动了,说话不方便了,回到家乡,当听到有人喊自己乳名时,感觉特别亲切,仿佛自己又回到了童年,一股暖流涌遍了全身。
乳名虽已不再,但它仍深深地刻在我们的心底。它是我们家乡的一个独特记忆,是那个无忧无虑的村子中最美好的乡愁,也是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家乡仙屋嘴村那种朴实而真实的氛围,通过一个个生动而感人的情节,描绘出乳名带给乡亲们的夙愿和感受。无论时光怎样变迁,乡愁的记忆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中,纯朴的乳名,镌刻在故乡的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