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周廷发的头像

周廷发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5/30
分享

狮子滚绣球

狮子滚绣球是家乡仙屋嘴的一项传统表演节目,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没有电视和表演乐队,舞狮就成了节假日、生日和红白喜事必须有的热闹场面。家境好的,一般都会请舞龙、舞狮两个表演队,家庭不宽裕的,也可以单请舞狮的,或者舞龙的。狮子滚绣球,是一种民间杂耍舞蹈,通常是两队,两人合扮狮子,一人扮武士,手持彩球,逗戏狮子。扮狮人多数是男士,因为耍狮力气要大,一般女人吃不消。

狮子的外衣一般是大红绒布制作,狮毛多为红须线缀成,嘴边和眼圈多用黄线缝制,两人钻进狮肚里,将拉链拉上,前面的人用嘴叼着狮子头,两只手做前爪;后面的一个人抱着前面一个人的腰,两脚做后腿。当狮子站立起来时,实际就是后面的人抱起了前面的人。

狮子滚绣球的来历,相传南北朝时有一位名将叫宗悫,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与南方南夷国在黔水发生一场战争。宗悫为先锋,接连受挫后,宗悫的副将周聪半夜出营小解,突然看到一只狮子跑来,受此启发,急忙跑进营帐,想出了一条妙计,第二天找来木板,命部下雕刻木块,制成狮子头套和面具戴上,复披黄衣,让士兵假扮狮子,南夷士兵以为是狮子群冲过来了,均败阵而逃,宗悫获得全胜。这种作战方法,逐渐流传民间,并慢慢增加舐毛、搔痒、打滚等动作,变凶猛为可爱的形象,以此演绎为狮子送祥瑞的习俗。

记得我小时候,村里要是有哪一家老人过八十、九十大寿时,定会请来舞狮队,一般会请两支、或三支狮子队进行表演,因为两、三支表演,就会有竞争,谁表演得好,就会多得主人的赏钱。表演的场地,多数是在自己家的院坝。表演的内容有一条龙表演、五子登科表演。所谓一条龙表演,就是用乡村坐席的高板凳,连接成一条长长的板凳龙,短的一二十根板凳组成,长的四五十根板凳组成,把大大的绣球放在板凳上,狮子在的绣球上扭、跳、蹦、转。同时,表演者要随着弯曲的板凳和绣球的滚动,进行各种戏龙珠表演,而且还要不得落地,一但落了地,就算表演失败。所谓五子登科表演,就是用五张大桌子重叠起,表演者要从地上,一层一层的表演上去,然后在桌子顶上、腾、挪、翻、滚,表演激烈时,狮子喷出烈火,凌空起飞,在空中转一个圆圈,再稳稳地落在桌子上,然后再从桌子上,一层一层表演下来。要是农闲时,那一家耍狮表演,十里八村的老乡,都会跑来观看,把院坝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水泄不通;像我们小孩,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从大人的腋下、胯下、或板凳下穿过去,挤到最前面去观看。要是有两队、或者三队狮子表演,那就更好看了,表演者为了展现自己的实力,拓展自己的市场,都会使出浑身解数,表演各种高难度的动作,比如梅花桩上金鸡独立,比如狮追鸡鸭,比如二狮夺珠等等,这些动作难度较高,除了要考验表演者配合的默契程度外,还要考验表演功力,稍有不注意,就会从梅花桩上掉下来;当然有技高者,故意从高高的梅花桩上往下一掉,当要落地时,狮子的四条腿,刚好支撑在离地有五寸高的桩脚上,让所有观看者在心里“啊”的一声,都以为掉下来了,其实,一个凌空展翅,狮子又稳稳踩在了梅花桩上;更有技压群芳的表演者,从十层高的饭桌上,抛出绣球,然后飞身跃下,在空中将绣球接住,不让绣球落地,引得全场阵阵掌声。

狮子滚绣球象征吉兆,是中国古代一种杂耍游戏。狮是百兽之王,民间称之为“狮子滚绣球”,表示喜庆吉祥欢乐之意。“狮子滚绣球”又成为人类生殖仪式的象征。俗传,雌雄二狮相戏时,它们的毛纤缠在一起,滚在一起而成球状,他们的后代小狮子便从中产出。在四川、云南、重庆、贵州、湖南、湖北这一带民间有一句俗话:公狮母狮,抱在一起搞出个小狮。可见,它的价值还在于人类对延续后代的渴望。更有代表性的是大户人家门前都耸立得有两樽石狮,因其原由狮子有镇宅护院、辟邪纳祥之作用。

每当我看到石狮,就想起了狮子滚绣球的场景。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