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周廷发的头像

周廷发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11/23
分享

消失的天心庙

在我家一公里的庙岭山上,藏着一个曾经繁华的地方——天心庙。这个小山丘静静伫立,承载着过去的辉煌与沉寂。阳光透过淡淡的云层洒落在山顶,曾经的庙岭如一位沧桑的老人,默默讲述着天心庙往昔的故事。

天心庙,因其山顶上那块如同仙境般的平地,被当时的人们建起寺庙,名为天心庙。或许,在千年前,它就像今天的风景名胜区,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朝圣者。历史的文献如同一扇窗,让我看见那个最繁盛的时刻。

据史料记载,庙岭的山形,像心脏一样,取名叫天心庙,最早始建于南北朝时期,即公元425年至589年之间,到唐朝时,天心庙达到了鼎盛时期,共有房屋六十余间,整座庙宇坐东朝西,正殿名为大雄宝殿,供有释加牟尼佛像,两边各有两间大屋,供奉有四大金刚迷,正殿的两侧,各有四间厢房,供奉着上百位僧人的塑像,正殿的下方是五间门房,正殿前摆有一个长约十米的香烛台。庙宇的外围有一圈圆形的小屋,是僧人的生活居住地和物品存放处。整个庙宇成外圆内方状。其建筑规模之宏大、考究。房屋由粗大的马桑树做梁柱,走廊上的八根大圆柱,直径约二尺,高约十米,所有的房屋都采用石木结构;特别是那一块块长约十米、宽约两尺、厚八寸的巨石,把整个庙宇显得大气恢弘;试想,在几千年前,古人是怎么把巨石运来的,这些石头又取之何地?又是怎样修成这样宏伟的宫殿的?那怕是在科技发达的现在,也很难达到。据文献资料记载,庙岭的庙,最繁盛时,每天焚香者达数百人之多,方圆百里都有人赶来朝拜。

在苍翠的松柏间,只有那尊香烛台也依然屹立,尽管如今已满是苔藓与枯叶,但不难想象当年香火缭绕,信仰的光辉如同阳光般温暖的画面。佛光似乎守护着这一片圣地,时光仿佛在他们身后静止。

想象着在盛世的庙宇中,香火繁茂,僧侣们手执禅杖,面带微笑,讲述着佛理与人生。朝拜者们满怀虔诚,或低眉冥思,或轻声诵念,庙宇内充满了宁静和虔诚的氛围。这是一个信仰之地,是灵魂栖息的港湾。

然而,历史也如同一条蜿蜒不息的河流,带着淙淙的水声与满河的故事,渐渐将一些鲜活的记忆冲刷得模糊不清,甚至是消失殆尽。元明时期,连年的战火带走了人们的宁静,庙宇渐渐被遗忘。曾经的庄严和神圣在硝烟中消散,取而代之的是破败与凋零。

清朝时,庙宇由于年久失修,屋顶的瓦片开始坠落,殿宇的墙体也渐渐变得斑驳。庙的基石在那场动乱的狂潮中,被无情地挖走,成了村民修建院坝和茅厕的材料。昔日的古刹,沦为乡人生活的无情工具,沦落得无可奈何。

当我站在如今的庙岭上,放眼望去,荒芜的土地上只留下杂草疯长,零星的坟碑散落在四周,如同当年的岁月,跌入无边的深渊。大地依旧,如同一个无言的哭泣者,静静埋葬着那段辉煌的历史。

然而,消逝的并不仅仅是那些宏伟的建筑,更多的是一种信仰与文化的流失。我看到今天的庙岭上,只有风声与鸟鸣,仿佛在诉说着失落的故事。怎样也无法再现当年焚香的场景,怎能再听到那般虔诚的祷告。

寻访落日余晖的身影,心中常常惦念着那座消逝的天心庙,那里有过的欢笑与泪水,有过的祝福与期盼。或许,在某个孤寂的黄昏,我会在庙岭上静坐,静听那过去的低语,静听那地层袅袅升起的佛音。即使一切都已消逝,心中的信仰依然闪烁,如同那被遗忘的星光。

如今的天心庙已是往事如烟,旧时的繁华已成无尽的回忆。那一片荒地将我与失去的时光连接在一起,风轻轻吹过,仿佛有无数的灵魂在述说。也许,一个时代的崛起与衰落,最终都要归入历史的大河中。

那些消逝的殿宇,那些曾经的信仰,或许在某个美好的时刻,依旧能在心间泛起涟漪,铭刻在我的生命中,成为永恒的印记。庙岭的消失,已成为一个年代的阵痛。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