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天柱的头像

张天柱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07/30
分享

古城话楹联

古城话楹联

   平遥又一次吸引了我的目光。

   吸引我目光的不是誉满天下的“冠云牌”牛肉,也不是人流繁花的明清一条街,而是平遥县衙的一个独特传统文化——楹联。

   山西平遥县衙座北朝南,面积二万多平方米,始建年代无考,现存明清规制,除少量元代建筑外,大部份为明万历重建,总房舍间数二百九十间,是封建王朝最基层统治机构的完整再现,而平遥县衙一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建筑群主体的大门都刻写有楹联,以至我几度走进古老的平遥楹联,总感到它的沉重、深邃,还有几许的苍茫,平遥楹联就是中国文化博大精神的隧道,直通历史的底蕴深处。

自古“天下衙门朝南开”,平遥县衙也概莫能外,未进县衙大门之前,,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大门柱上的一幅楹联:“莫寻仇莫负气莫听教唆到此地费心费力费钱就胜人终累己,要酌理要揆情要度时世做这官不勤不清不慎易造孽难欺天”,此联虽语言通俗,但立意绝佳,上联是告慰百性之言,下联点出了为官之道,对老百姓和为官者真可谓是一剂“利于病”的良药。

步入县衙大门后,正北面是一座为强化封建礼制而造的仪门,仪门一般关闭,只有知县出巡、接迎嘉宾和喜庆节日时才开,仪门内外的楹联分别是“门外四时春和风甘雨,案内三尺法烈日严寒。”、“百载烟云归咫尺,一暑风雨话沧桑”。此联一语中得地揭示了衙门内外有别,说白了其实是封建社会县署的赤裸裸的真实写照。穿过仪门便是宽敞的大堂院,大堂的楹联是针对握有生死大权的知县而言“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若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楹联没有多少深奥的文字,含意却是入木三分,铮铮有声,富有哲理地点出了“为官之道”的内涵。进入宅门,首先是二堂院,正中二堂是知县的日常办公处所,一般案件在此审理,楹联非常有趣“与百姓有缘才来到此,期寸心无愧不负斯民”,此联中“愧”字少一点,“民”字多一点,颇有含义。二堂的东侧是县丞办公的地方,县丞就是县衙的“秘书长”,楹联即为“事为利人皆德业,言能益世即文章”,二堂西侧是主簿办公的地方,主簿协助县官处理刑狱事务,楹联是“狱贵得情宁结早,叛防多误每刑轻”。以上两联提示了“民事不能懈怠”的主题,尤如警钟在鸣。穿过二堂便是内宅院,为知县的起居处,内宅的楹联为“治赋有常径勿施小恩忘大体,驭官无制法但存公道去私情”。告诫为官者不要为一时私念和小恩小惠忘了做官的基本原则,必须正确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内宅之后是大仙楼,是县官吃饭及请客的餐厅,大仙楼的几副楹联也是颇有趣的“名扬似弈无同局,吏道如诗有别裁”、“柴米油盐酱醋茶,除却神仙少不得;孝悌忠信礼义廉,无有铜钱可做来”。此联论述了人的正常所需和做人的必备标准,二者泾渭分明。

再比如花厅楹联、花厅中堂楹联、日升昌票号楹联、百川通票号楹联、协同庆票号楹联……透过楹联的历史厚度,穿过楹联的千年云烟,我仿佛看到,在构建方正的平遥县衙,从来就没有“公道”过,这里曾是几代封建王朝贪婪聚财的“造血站”,每间房舍都是吸取民脂民膏的“粗针管”;这里更没有“和风甘雨”过,每个角落里,都或许酝酿过阴谋,都或许策划过弹劾。在这里,七品县令权钱交易,师爷幕僚弄权刀下,几多草民惨遭毒刑,忠良的浩然正气常常在小人的阴险狡诈中烟消云散,一个平平常常的民事纠纷也会在权钱交易下形成天大的冤案。穿过楹联的历史烟云,我更是仿佛看到,在平遥县衙外的酒肆茶庄里,青楼铺户中,赌局客栈间,茅逢草舍内,曾留下过鱼肉乡民的沆瀣一气,乡神恶棍的颐指气使;留下过坤伶名伎强作欢笑的容颜,童仆侍婢凄凄惨惨的泪滴;也曾留下过“百川通票号”“九府三官”理财之策的金融盛世,也曾留下过“日升昌票号”“中西汇兑”的万千景象。

走进平遥楹联,从完整而规制齐全的县衙旧址中,我总感到,明清时期封建吏治文化也太智慧了,近千年的历史风雨一层一层洒落在它上面,使它显得厚重而耐读,竟管楹联阐述的为官之道和一些哲理,虽有其历史的局显性,但其中一些“官德”、“官观”,却具有超时空的意义,就是在今天,还是有振聋发聩的启迪效应。

仰观平遥楹联,我愿站在你的入口处投去永远自豪的眼光。琅琅读来,声震屋瓦,泼墨惊世,荡气回肠,千言万语凝一句,我只能说,你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难得的历史遗存。

 

 

 

 

                    山西静乐县作协:张天柱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