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眠者和守护者
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站在这片柏树林里,看着茂密的柏树,节令正是盛夏,满园的松柏苍翠欲滴,充满无穷无尽的生命力。
柏林里掩藏着烈士的墓碑,它们就静静的安眠在这柏林里。
一位上了岁数的老人,拿着一块干净的布,在柏林中的墓碑上,擦着擦着,擦了一块又一块,显得笨拙的身体,在墓林里慢慢移动着。
这是一个矮个儿、长条脸的老头,脸上皱纹纵横交错,活脱脱军事地图上的等高线,穿着一身裉了色的军裤军褂,头上是一顶耷拉着帽檐的旧军帽。此刻他是如此的庄严肃穆,感到是在做着一件最神圣的工作。他轻拂着块块墓碑上的尘土,似乎怕惊醒熟睡的亲人,他的眼神似乎也在说:“老伙计们,你们安息吧,我正在给你们打扫住室了”。
他打扫一块,便伫立碑前,轻声地念着墓碑上的名字、英雄的业绩。还自言自语地说:“这是老班长,这是小金,这是炊事员大老胡”,看上去是非常熟悉,他扫了尘土后,便默默地念,念了又轻轻地扫。
这是我在国庆前夕,在我们家乡的烈士陵园时见到的最感人一幕。
我受了他的感染,认真地读着一块块碑文:
赵尚康、任年月喜、王永婵、王申有、张旺则、张兴龙……这里有1089个英雄烈士,他们为了解放这座县城,把血洒在了这块土地上,其中有位年龄最小的才16岁,一块碑是一首英雄的赞歌,读着读着,在我眼前展现了一幅多么雄伟悲壮、气吞山河的感人图景!
我和老人攀谈起来,才知道这位老人也是解放这块土地的流血者,他告诉我,他和他的部队就在这一带,南征北战,东挡西杀,经历了无数次的大小战斗,枪林弹雨在他身上留下了大小伤疤23处,因为身体的原因,他没有随部队参加兰州战役,组织上考虑把他安排在荣军院,老人说啥也不同意,说那样就对不起牺牲了的战友了。并对领导说,当年我扔下锄头参军,枪林弹雨留下了我这个幸存者,我的和牺牲了的战友们做伴啊。当时,当地政府正在修建烈士陵园,以此来纪念为解放这座城市而牺牲的烈士。于是,他向领导申请来护陵,就这样,一年又一年,每逢国庆、清明等节日,总要给战友们打扫打扫尘土,和这些安眠在地下的老战友们聊聊知心话。
这里的每一个英烈,老人熟读如流,生前和战友打天下,战友牺牲后为战友守灵,生生死死都要和战友做伴。
陵园里,每块碑都记载着烈士们的业绩,听老人讲来,真令人血脉沸涌,他们一个个的业绩是那样的荡气回肠,可歌可泣。
老人饱含深情的望着我,指着前排左边刚拂过的第一个碑,他对我说:“这是我的老排长,可惜他。唉……唉……”老人声音哽咽了。
老人接着说道,我的老排长,他是哪儿人,我也不知道,一次部队在行军途中,我们团和敌人遭遇了,老排长带领我们排掩护大部队转移,一个排的兵力顶住了国民党军一个团的几次反扑,掩护任务完成后,老排长让我和幸存的一部份战友先撤,而他自己却再没有回来,他走的时候家里扔下一个5岁的孩子。
老人如数家珍的掰着指头继续对我说,这里长眠的几乎全是解放这座县城时牺牲的烈士,然后,他指了指紧靠老排长的一块墓碑说,这是小马的,部队在攻打外围阵地的时候,小马手持话筒喊话时,被对面打过来一梭子机枪子弹所击中,他是前胸中的弹,胸部被打成了筛子;挨小马的那块碑是突击班战士赵山河的,这是位河南籍的战士,他是为了掩护老乡转移,一个人顶住一个班的敌人,子弹打光后,被敌人用刺刀活活刺死;再挨赵山河的那块碑是江西籍战士王光明的,他是位炮兵,攻城时是被敌人用炸弹炸死的……后来,老人特意拉着我,来到了最后一排刻有“烈士金拴俊之墓”的碑前,老人近乎哽咽着说,小金他牺牲时才16岁,那是攻城进入相持阶段,电话线被敌人炸断的情况下,小金去突击排传达命令时,被敌人的一发炮弹炸倒,攻下城池后,就连一个完整的尸体都找不到了,墓碑下只有他的一顶破军帽和一个水壶,其它啥也没有留下,老人泪流满面了:“他才16岁啊!”
“成千上万的先烈,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在我们的前头永远的牺牲了……”
陵园里,庄严肃穆,格外安静,苍松翠柏伴着你们,最可爱的亲人啊,你们太累了,你们就在这个幽静的地方安息吧。
当我刚要走的时候,一队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烈士陵园,为烈士扫墓,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要永远让我们的孩子记住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净化烈士的墓碑,也是净化孩子们的心灵啊!
护陵老人和孩子们还在碧绿的柏树林里轻擦着碑上的尘土,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陵园,当快要步出陵园大门时,我转过身去仰望着陵园中心巍峨的纪念塔,深深的鞠了一躬,以最深的敬意献给陵园的安眠者和守护者。
山西静乐县作协:张天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