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回家记
天柱山巍巍高歌,汾河水滔滔欢唱。
2018年8月10日,天高气爽的山西静乐城正在迎接着一批“特殊”的儿女回家,他们有的姓张,有的姓王,有的姓陆……但是,他们却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知青。
上午九点钟,位于美丽的汾河湿地公园的“知青园”就和过节一样,彩旗飘扬,礼炮震耳,横幅悬挂,北京知青插队静乐50周年纪念既助力建设美丽家乡静乐活动,正在美丽的“知青园”隆重举行……
50年前,260多名北京知青怀揣梦想,踏上了静乐的土地,分赴静乐17个村,在广阔的农村天地里,同静乐人民一道,为改变静乐贫穷落后的面貌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在火热的劳动生活中,各位知青朋友和静乐人民凝结了深厚的情谊。50年前,260多名北京知青怀揣梦想,踏上了静乐的土地,分赴静乐17个村,在广阔的农村天地里,挑百斤担,吃千般苦,乐于奉献,展现了一代知青丰彩,与静乐人民结下了深厚情谊……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已经成为了历史,当年风华正茂的小伙、姑娘,早已成了爷爷、奶奶,或者是姥爷、姥姥了。遥想当年,一个小县城里突然来了一批北京知青,男帅女靓,委实让小县城震撼了一番。他们(她们)在广阔的农村大地上挥洒青春和汗水,他们(她们)的经历,或许都是一个精彩的故事;他们(她们)的回忆,明显有着那个时代的印记。今天,当我们在纪念北京知青插队50周年的时候,反复咀嚼“知青”这两个字,完全可以这样说,静乐的北京知青和千千万万分赴祖国大江南北的所有知青一样都是我们共和国“最无怨无悔”的一代人,正如一位省级老领导在纪念会上发来的致辞所言:“此刻,回味昔日的酸甜苦辣,共叙尘封的深情厚谊,大家一定会感慨,50年前在革命老区这片贫困的土地上,大家获得的是十分珍贵的精神财富。因为,从这里出发,无论之后去做工、还是去求学、亦或是为官,各位都走得坚定、有力!”事实正是如此,有位年逾古稀的知青同学和其它知青一道,寸草春晖,心系故乡,从去年盛夏至今,仅仅才一年的时间,累计行程2万多公里,15次回到静乐,参与规划、推进项目、联系企业,沟通人脉、完善园林、筹划活动等等,在静乐这块土地上是既奉献了青春,又奉献其余生。为了这次纪念活动,在几位知青的精凡策划下,所有能来的知青一呼百应来参加此次纪念活动,有很多知青不顾身体有病背包里装着药瓶来参会,有的老人已经去世了委托小外甥辈来参会,完成了“还愿”之行,有的是夫妻结伴而来,有的是子女搀扶而至……点点滴谪,感人至深。
在今天纪念北京知青插队静乐50周年之际,静乐是以崭新的面貌迎接“知青儿女”回家的。静乐这50年来,变了,而且是巨变了。在过去的岁月里,尤其是改革开放这40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屋建瓴,大气磅礴,“革”字破题,“创”字引领,既加强顶层设计,又鼓励基层积极探索,以“创锋所指,所向披靡”的锐气,以“勇往直前,敢于胜利”的胆气,以“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硬气,以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带领全县人民滚石上山……尤其是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国家湿地公园三块国家级品牌的打造,形成了山青水秀的“生态圈”,欣欣向荣的“生产圈”,怡然自得的“生活圈”,更是城乡面貌焕然一新,靓丽悦人,“城在园中立,路在林中藏,家在景中安,人在画中游”的远景,已成了实打实的现实;振兴乡村的基石工程“公交汽车到村头,水泥道路到地头,电商超市到门头”也已成了实打实的现实。道德引领,文明新风树起来;生态引领,人居环境美起来;文化引领,精神面貌“活”起来;民生引领,一个“天更蓝、地更绿、水更净”的新家乡正在向我们走来,一个让人民“获得感更强、幸福感更多、安全感更实”的新家乡正在向我们走来……
这一切的巨变中,有着北京知青50年对故乡的呕心沥血和无悔付出,正如县委领导代表县委所说的那样:“多年来,各位知青朋友始终对这片热土一往情深,恋恋不舍,或教育助学,或就业帮扶,或参与农业项目推动、信息技术传递,或帮助乡亲寻医问药,通过各种方式对静乐的建设和发展给予了深切的关怀和倾力的帮助”。
北京知青,你们所做的这一切,必将记入静乐的编年史!
在今天纪念北京知青插队50周年之际,静乐正处在一个既往开来的重要节点上,当前,家乡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正在全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家乡实现全面脱贫指日可待,当家乡总体脱贫之日,望“知青儿女”们再回家看看,到那时,连手举杯,祝贺家乡腾飞。
静乐等着你们再次回家,回家……
山西静乐作家协会: 张天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