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天柱的头像

张天柱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09/02
分享

品味茴香豆


    最早认识茴香豆,是在鲁迅先生笔下认识的。

鲁迅著名小说《孔乙己》里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小说里有这样一个情节: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而且他还说:“读过书,……我便考考你,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当得知作者会写时,他又说:“对呀对呀!……回字有四样写法”。自此以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使得茴香豆一举成名,遐迩皆知。

前些时日,去绍兴出差,一下车,第一个跳进我脑海中的便是小说中的这个情节,便在心中寻思,这次我得好好认识一下这个茴香豆。

原来,茴香豆本是绍兴民间比较普遍的一种“闲食”。以前,蚕豆上市时,家家户户用盐水煮熟,小孩子们一颗颗的用线穿了,挂于脖子上,时而扯下一粒,好吃又有趣,如今这种吃法早已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味道更好的精美包装的“茴香豆”,随着南来北往的游客,已经走出了市界、省界。

在绍兴逗留期间,和一些商店老板聊起来,和一些上了岁数的老者聊起来,我得知了茴香豆的历史和乌蓬船、石板桥一样悠久。茴香豆,这是一种质量上乘的干蚕豆,它的加工非常精细,须加清水入锅,再加上茴香、桂皮、精盐、老酒煮透,取出沥干即成。成品后的豆粒清香味美,经久耐嚼,熟而不腐,软而不烂,五香馥郁,回味微甘,咸而透鲜,在民间素有一粒入口、永不停香之美誉,尤其是熟而不腐,软而不烂的特点,最受平民顾客的欢迎。用一粒茴香豆咪一口酒,这是老酒客常有的事。但是在鲁迅先生的笔下,却成了不朽的艺术形象。鲁迅先生描写孔乙己用茴香豆下酒是经过仔细观察的,要不咋能写出如此栩栩如生的形象来。

从视觉上看,茴香豆并不具备欣赏性,它表皮起皱呈青黄色,但是在绍兴人的精雕细刻之后,奉献给人们的却是一道豆肉熟而不腐、软而不烂的美食小餐,一粒入口,满嘴清香,越嚼越有味,越嚼越满口生津,五香馥郁,民间一致认为茴香豆还是一剂“入肚暖胃”的良药,尤受胃病患者的厚爱。

它的制作方法其实很简单:茴香豆用干蚕豆作原料,拣去变色虫蛀的劣豆,在水中浸泡沥干,入锅后加适量的水,用急火煮约15分钟,掀开锅盖,见豆皮因绝缘皱突,就马上加入茴香、桂皮、食盐和合用山萘,再用文火慢煮,使调味品从表皮渗透至豆肉中,待水分基本煮干后,离火揭盖冷却即成。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过程,若外地人做出来的茴香豆,和绍兴茴香豆比起来,那确实是天壤之别,这就是一方地域的独特效应。

跑了几个商店,按照不同的包装,我买了一大包,一为送亲朋好友品尝,二为自己享用。

临别之际,我去了一家当地比较有名的饭店吃饭,落坐之后,当服务员手拿菜单,问我点菜时,我也竟学了一次鲁迅大师,拿出二百元,对服务员说:“来瓶绍兴黄酒,要一碟茴香豆”。

 

                  山西静乐县作协:张天柱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