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天柱的头像

张天柱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10/23
分享

蒲松龄故里行


盛夏,正是骄阳似火的时节,车出古齐都淄博市,在鲁中平原上疾驰,一路上,心里早被薄松龄笔下的狐仙所陶醉,不知不觉就已来到一片林茂房密的村庄。从停车场到蒲松龄故居,需步行,沿路两旁都是造型各异的大小石狐,这就是旷世奇才薄松龄的老家——薄家庄。

蒲松龄是晚清时期的文学家,世称聊斋先生,早年即有文名,但屡试不弟,71岁才始成贡生,一生潦倒,过着“敬卷残书,半窗寒地,冷落荒斋里”的清贫生活。除中年一度在宝应作幕僚外,都在家乡为熟师,著作很多,诗、文、词、赋、戏曲等均有佳作,尤其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最负盛名,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一席。

这幢由四进院落相连组成的砖瓦建筑群,是五十年代由山东省政府拔款修葺的。正房挂有“聊斋”的牌匾,是薄松龄的书房,陈列着先生当年用过的桌、椅、笔和砚。就在这座破旧的瓦房内,薄松龄奋笔疾世,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佳作——《聊斋志异》。旧舍虽已修葺,但仍能使人感受到先生当年那“子夜荧荧,灯昏欲蕊,萧条瑟瑟。案冷凝冰”的著书况味,在这种窘境中,写下了《聊斋志异》合计约500多篇,全系文言文短篇小说集,故事大多取材于民间传说,经作者虚构想象,以谈狐说鬼的浪漫主义手法,通过人鬼相杂、幽明相间的故事,暴露现实社会的黑暗,同情被压迫者的反抗,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端,歌颂与封建制度礼教冲突的爱情与婚姻,抨击社会风气,想象丰富,构思巧妙,情节曲折,境界瑰丽,其语言融汇古代文言与当时方言俗语为一体,既典雅工丽又生动活泼,很有特色。

大堂挂有蒲松龄的一幅画像,是他74岁时,请江南画家朱湘鳞所绘,这幅画像能够完整的保存下来,就能使后人有幸一睹先生的丰采,只见先生身着清代袍褂,头戴夏冠,手捋银须,目光沉郁,面庞上那纵横交错的皱纹里刻满了先生累拭不弟、科举失意、对炎凉世态的愤懑。人生有得有失,先生科举失意,却意外收获了文学,先生与上层无缘,却从民间获得了世态炎凉,才使先生文如泉涌,写出了传世巨著《聊斋志异》,才使一代文豪薄松龄的名字走进了千家万户,乳妇皆知。先生创作的《青风》、《聂小倩》、《莲香》、《巧娘》、《苏仙》、《阿霞》等人物形象,无一不是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在我国文学灿烂的星河中,能把一个动物写到极致的,还当数先生笔下的狐狸,虽为动物,但她们一个个是那样的可爱,每当我读完一篇篇关于狐仙的小说,曾长时间地陷入“狐狸”所营造的氛围之中而不能自拔,掩卷长思,在出神入化中得到一种艺术的美的享受。

在众多名家的题词中,还是当数词坛泰斗乔羽为电视连续剧《聊斋》而创作的主题歌:“你也说聊斋,我也说聊斋,喜怒哀乐一齐都到心头来,鬼也不是鬼,怪也不是怪,牛鬼蛇神到比那正人君子更可爱。笑中也有泪,乐中也有哀,几分庄严,几分恢谐,几分玩笑,几多感慨,此中滋味,谁能解得开。”这是对薄老先生作品和人格的精炼总结和高度评价。

离开故居,顺着故居的后门,我来到村外,只见一座气势不凡的园林,名《狐仙园》,一看这三个字,便不由人产生了一种神秘感,有趣的是大门两旁还高卧着一对与人等身的大石狐,更是让人在神秘感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好奇感。走进狐仙园,只见园里假山真水,长廊短桥,曲径通幽,园中套园,假山上,桥栏上,到处都有神态各异的石狐石兽,一座名副其实的《狐仙园》,设计者按薄松龄小说的描写,匠心独运,营造出浓浓的狐仙氛围,让人们在观览了先生的故居后,再欣赏这座狐仙园,这样就把先生本人和先生的作品有机柔合在一块,让人们在美好的氛围中,享受狐仙艺术的熏陶。

在狐仙园附近,有一片杨柳荫翳的山坳,一井清水外溢,游人争相畅饮,这便是著名的“柳泉”。当地人介绍说,当年薄松龄就在此煮茶待客,听南来北往的人们谈狐说鬼,为写《聊斋志异》收集了大量的素材,先生喜欢这个幽静的所在,便自号“柳泉居士”,他的作品至今闪烁着独特的思想和艺术光茫,成为永驻艺术魅力的优秀之作,根本原因,是先生将生活的根,扎入深深的沃土之中,作品辉煌的艺术成就,就是树根对绿叶当之无愧的回报。

薄家庄,一个人们不能忘记的地方,在这当年鬼狐出没的地方,让人读出了很多很多。

于是,齐鲁归来,拎回数部袖珍版本的《聊斋志异》,虽大不过半尺,重不盈八两,但我总感到沉甸甸的,仿佛连蒲老先生的才气和灵气也都装在里边了。

 

 

                        山西静乐县作协:张天柱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