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天柱的头像

张天柱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10/23
分享

娘娘滩


    谁听说过九十九道弯的滚滚黄河上能住人吗?有,山西河曲县就有一个岛上人家——娘娘滩。

    黄河,以气吞天宇之势,由蒙入晋,穿晋陕第一峡谷,出龙门,到河曲拐弯处,突然由百余米展宽到千米以上,咆哮的黄河到此变得温顺了。平静的水面上,浮现出一块绿洲。远远望去,仿佛湖面上飘着一点浮萍,又似明镜里镶嵌的一块翡翠,这就是黄河上唯一的小岛娘娘滩,岛上住着约有30多户人家,在这里朝夕与黄河为畔,典型的黄河人家。

烟柳飞轻絮、麦垄杏花风的时节,我回到家乡,登上了娘娘滩。

来到河边,我们坐上了接送游客的船,搬船的是一个上了岁数的老人,老人头发花白、皮肤黝黑,一看便知是饱经风霜的黄河梢公。

上船后,一会儿的功夫,船已到河心,环顾四周,晨阳下,两岸绿荫如盖,长河浮光耀金,船儿咿呀飘摇,真有点“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感觉。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尘世间的一切烦恼都抛在了脑后。

弃船登岸,一脚踏进娘娘滩,眼界大开,原来遥望中一点碧玉的孤岛,却是阡陌纵横、林网如织的一个水上乐园。30多户岛上人家就隐在这绿洲中心。农舍前后,古木森森;排排新房,浓荫掩映;田畴交错,鸡鸣犬吠;四周烟波浩渺,两岸青山翠峰,好一派“塞北江南”的美景。

娘娘滩四面环水,但这座面积0.16平方公里的小岛却是一座“土岛”,深厚平展的土层与平原无异。而且,一般情况下最高处也不过高出水面三五米。土地平坦,土质肥沃,水分充足,耕植方便,于是便成为黄河流经之处唯一的水中居人小岛,因此号称“万里黄河第一滩”。

娘娘滩不仅有独特的自然风光,而且还有真美妙动人的传说。据《史记》载:公元前一九六年,汉高祖刘邦封他的四子——刘恒为代王。当时吕雉为皇后,屡施手段,排斥薄妃。第二年刘邦死后,吕后掌权,建立了吕家天下。薄妃便带儿子刘恒悄悄离开晋阳,躲到黄河中心一河洲上,生活了数年,直到公元前一八零年,吕后死,周勃灭吕后残存势力,才接刘恒母子回到长安,重振朝政。民间传言,薄妃在岛上爱民如子,既帮人们打井耕田,又给人们看病治病,深得人们的爱戴和敬重。后人为了纪念他们,将小岛叫为娘娘滩,并在岛上建一圣母祠。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阳节——据说这天正是薄妃娘娘生文帝的日子,人们都要烧香摆供祭祀。

上苍造物,鬼斧神功,把一个小岛扔在这黄浪浩渺的黄河上,太富神奇色彩了,“水涨多高,岛长多高”,所以千百年来娘娘滩虽然屡招洪水袭击,却一直横卧中流安然无恙。1981年除夕之夜,黄河“肠梗阻”,这里遭受了千年不遇的特大冰凌的洗劫。但黄河儿女有志气,娘娘滩很快就得到了重建恢复,并从此告别了阴暗潮湿的旧居。

娘娘滩天生丽质,早在清道光年间,时任河曲知县的曹春晓就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娘娘太子滩》:

黄河迤逦渺无端,

忽向中流露两端。

麦穗连云迷雁阵,

杨花坠雪冒渔杆。

平安惯引扁舟渡,

富贵时寻片瓦刊。

太子娘娘看不见,

至今犹说汉宫残。

100多年过去了,这位封建时代的七品官员,他绝对不会想到,“麦穗连云”仍在,“杨花坠雪”依旧,而且,娘娘滩经过岁月的梳洗,这块黄河翡翠是越来越美了,你看滩上杨柳参天,果树滋荣,哇田相连,满目葱翠。玉米、小麦、葵花、油菜、花生、棉花、绿豆、芝麻、茄子、西瓜……高底错落,应有尽有。绿树掩映下的农家院里,刚刚下过蛋的母鸡一阵清脆的“咯咯”声,更给人一种“鸟鸣山更幽”的感觉。就连岛周围原本放荡不羁的黄河,,到了这里也变得那么驯顺温柔起来,悠然自得地流淌着,几乎没有一点声响,生怕扰乱小岛的安详。我们走在岛上,走得十分小心,实在不忍心用喧嚣去搅动它的澹然和娴静。而那几眼不知建于何年何月、至今仍在服役的撑杆汲水的古井,似在无言地展示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的田园生活……如果不是那条穿行于鸟语花香的小路和水路将滩上与滩外联系起来,这里简直就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即便是到了红衰翠减时节,依然有挂满枝头的海红果绽放着张张笑脸,吐露着难以抑制的丰收的喜悦。

如今,黄河儿女又做开了黄河的旅游文章,开展了“万里黄河第一滩”二日游,让外地客人来到这娘娘滩上,喝黄河水,吃黄河鱼,食黄河菜,饮黄河粥,住黄河室。朝看黄河日出,夜赏黄河落霞,眼观黄河风情,耳听黄河流韵……

当晚霞染红了河面,我们辞别了娘娘滩,悠然地坐在船头。我尽情地饱览这河岛风光,情不自禁地从心底涌出一首诗:

何处移来世外景?

误入蓬莱第几重。

黄河人家耕耘地,

一岛风光画意浓。

 

                             山西静乐县作协:张天柱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