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天柱的头像

张天柱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11/01
分享

一首诗和一座寺


    在我喜爱的唐诗中,还是当数张继的那首《枫桥夜泊》。

寒山寺很小,弹丸之地,除了古刹钟声悠扬宏亮外,和众多的寺庙相比没有什么大的不同,然而却游人如织,这就是由于一首寥寥28个字的小诗,而名闻中外,千古不衰。这首诗就是张继所作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这首《枫桥夜泊》所营造出来的幽寂、清冷、古雅、深远的意境和神韵,曾不止一次强烈地撼动过我的心灵,并深藏于我的记忆之中,而寒山古寺则成为我常常向往、神秘的一处名胜之地。因此,来到苏州之后,寒山寺则成了我的捷足先登之地,

寒山寺坐落在距苏州城5公里的西郊枫桥镇,该寺始建于1400多年前的梁天监年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至唐时,有一名叫“寒山子”的人,头戴桦皮冠,脚穿木屐,身披蓝缕衣,似疯似颠,笑歌自若,曾居于此寺,故易名为“寒山寺”。后来,孤儿拾得也入寺后,这两位联手曾写下了许多富有生活哲理的警世名言,成为佛门中而被后世所敬重的两位佛门弟子,也成了众多游客喜之不尽的一对高僧。

来到寺前,见一红色照壁,上刻三个大字:“寒山寺”,为魏碑体,苍劲有力,气韵生动。转至照壁后,只见寺墙呈黄,庙瓦凝碧,掩映于绿荫之中,似有一种古朴之气韵浮漾于其间。而在山门上额则悬挂一匾“古寒山寺”四个大字。山门内和其它寺庙一样,也有大雄宝殿,所不同的是在大殿内的殿壁上嵌的一块石碑,上面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罗聘所画的寒山拾得石刻像。只见寒山右手指地,拾得袒胸而笑,用笔古拙,尽现其神,可谓大巧若拙之笑。观之再三,意恋恋而不忍离去。令我感兴趣的还有嵌于大殿两侧壁间的石刻诗,约有四五十首之多,大多系寒山子所作,其余十余首则为历代诗人之题咏。其中一首唐人张祜所作《过枫桥有作》诗,意境深远,韵味无穷:

长洲苑外草萧萧,却忆重游岁月遥;

唯有别时因不忘,暮烟疏雨过枫桥。

出藏经楼,西行数步,既至一方亭,亭内壁上嵌有宋、明、清诗人吟寒山寺的诗词石刻,其中不乏佳作,因此,匆匆浏览一遍后,我便出方亭转至碑廊。这里碑刻甚多,或嵌于壁间,或竖于地上。其中最令我感兴趣的自然是张继《枫桥夜泊》诗碑了。张继诗碑,最初为宋人王佳所书,但历经沧桑,久已不存;其诗后由明代画家文征明重书刻石,但在明末也遭受火灾,破损严重,虽然保存下来,但字迹残缺,较完整者不及10字,堪为人间一大憾事。所幸的是清代大书法家俞樾于光绪三十二年补书重刻的张继诗碑至今依然完好无损地陈列于此,这无疑是令游人颇为欣慰的,凡到寒山寺的游客,没有一个不到此碑前照相作纪念的。据说这是俞樾晚年的最得意之作,无论章法、笔意、行书、用笔,无不超然绝伦,有人评价说:“行里字间虽无一字相连,但给人以挥洒淋漓,浑然一体之感”;此言精辟绝伦,名诗配名寺,各呈其美。这一诗碑无疑为这千古名刹增色不少。站在这个诗碑前,吟诵诗句,品读诗意,我的眼前似乎浮现出这样一幅意境深远的画图:月落、乌啼、清霜、江枫、渔火……就像一幅淡浓相谊的水墨画,面对此情此景,旅居孤舟中的诗人愁思绵绵,难以入眠。蓦然间,寒山寺里的宏钟轰然而鸣。于是,清音余韵回旋于客船上空,袅袅然而久久不散……此情此景,怎不荡人心魄,感人肺腑。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诗句中“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唐钟,这口曾震撼过唐人张继诗心的唐钟,早已在历代兵燹中失其所存。就连明代嘉靖年间铸造的那口铜钟也不复存在了。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如今在寒山寺尚有许形形色色的寺钟……比较有名的是珍存于大雄宝殿后侧东南角的由日本山田寒山铸赠的那口仿唐式乳头铜钟,还有悬挂于钟楼二层上的清光绪三十二年铸造的大铁钟……人们在寺内游览,不仅可以时时聆听到音宏韵远的钟声,而且游人还可以在钟楼里亲自击钟自娱呢!当我听着自己用木棒撞击古钟发出的音响时,我的情思便随之而飘向古运河的上空,仿佛看到旅居孤舟的诗人在听到宏远的钟声时所情不自禁吟诗时的境况……

诗因寺而生,寺因诗而名。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氛围:月落、乌啼、清霜、江枫、渔火、钟声,客船,使诗人诗情大发,写下了“夜半钟声到客船”的佳作;华夏的禅山佛寺何其多:寒山、拾得、诗碑、古钟、尤其是张继的诗作《枫桥夜泊》,却使寒山寺的盛名历千载而不衰,这是文化特有的魅力。

唐代诗翁张继应该感谢枫桥江畔的这座小寺,给了他创作的灵感,使他写下了《枫江夜泊》这首千古名诗;枫桥江畔的这座小寺应该感谢唐代这位大诗人,一个小小古刹却因了这首仅仅才有28个字的小诗,而使它名闻中外。二者相得益彰,写下了“一首诗和一座庙”珠联璧合的千古绝唱。

 

 

 

                         山西静乐县作协:张天柱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