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仰碑林,迄未拜遏,作为国人,常有遗憾。新千年的某日,适逢西安出差,忙里偷闲,抽出时间前往。此时,正值盛夏六月,素有“火炉”之称的西安,还未到当午,就有些热浪炙人热不可当了。乘电车在车水马龙的柏油路上拐来拐去,就把喧闹的市声抛在了脑后。约半个小时后,来到了碑林,下得车来,精神为之一振,只见门首悬一横匾,匾上有“碑林”两个烫金大字,苍劲有力,赫然夺目。才刚过八点半,游人早已如织,我们呢,倒有些姗姗来迟了。
怀着朝圣般的心情进去大门,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屋进屋出的,你就会觉得这儿的每间房子都有精光,这儿的每快石刻都有灵气。碑碣林立,排列有序,堪称一绝。它不仅是研究我国书法艺术发展、演变历史的系统的资料,而且有不少具有历史文献价值。也是研究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贵资料。
瞻仰这部空前绝后的鸿篇巨制,在导游小姐银铃般的导游声中,谁的心不是起伏跌宕,浮想连翩,展室与展室之间也不过三、五尺许,但每每我总是跟不上亚肩叠背的游客大队。尾随其后,心时总是自己安慰自己:走得慢些,看得细些。仿佛想透过时空,去重新领略那历史的沧桑,我心中的那点灵犀早已与碑林相通,承蒙历史之神的诏谕,若细细读来,行楷中寓魏碑笔意,更是别有一番韵味。西安碑林创建于北宋哲宗元佑二年,也就是公元1087年。凡百年来不断发展,现在,收集的汉唐以来的碑碣、刻石已达2千多件,其中1000多方分别布置在8座碑亭、七个展室和八个游廊中展出。其中,“开成石经”是历代精心保护下来的一部宏大、完整、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世界上最重的石质丛收。“开成石经”刻于公元830年,完成于开成2年即公元837年,所以叫开成石经。形成石经原来立在唐长安国子监,供学生核对经书传抄中的错误。石经中内容包括《周易》、《诗》、《尚书》、《周礼》、《礼记》、《仪礼》、《左氏春秋》、《公羊春秋》、《谷梁春秋》、《孝经》、《论语》、《尔雅》等12部书,共114快,55万多字,重约510吨,真可谓洋洋大观,举世无双,若排成行是大江东去的历史画廊,倘列成队是多卷本名家荟萃的书法大帖。
也真正了不起,走到任何地方,我都有记录日记的习惯,但是,徜徉在这快文化海洋中缩小了的港湾上,我却有一种“江郎才尽”的感觉,平时之呼者也的我,偎身碑林,却连一句如何赞美的好词都背不上半句来了。有人说:最美的地方只易感受。这话我是佩服的只有五体投地了。
从碑林出来,游意未尽,就像一顿味道极美的好饭,还有来得及细细品尝,就囫囵吞枣般咽了下去。总觉得刚遂平生心愿,却又添了新的遗憾。也似的,人生有许多说不透的事体,好像在这冥冥世界里,肯定是有着招魂的神秘,要不为啥还没有挪开碑林半步就又想到再来呢?
我久久不愿登上归程的电车。
山西静乐县作协:张天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