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文丞相祠”的额匾下,望着这座蕴藏着一片丹心、千秋正气的祠堂,我的情感一时间竟如大海涨潮似地汹涌起来,我到过不少祠堂,唯在此处感触最深,我知道,这是一种至尊的敬仰之情。
文天祥出生于江西吉安县,从小受着良好的教育。父亲文仪是一位非常好学的谦谦君子,亲自教授天祥兄弟读书,严父良师,集于一身,天祥“幼被家庭之训,颇欲得其本心”。母亲曾氏“相夫子以俭勤,自奉极菲薄。延师教子,至鬻簪珥给费无吝色”。文天祥的父母都曾以尽忠报国来要求他,其父临终时谆谆告诫文祥:“我死,汝惟尽心报国家”。文天祥自己在哭母诗中记述道:“母尝教我忠,我不违母志”。文天祥就是在这样的家庭良好教育下成长起来的。这也是他走上名相的第一块基石。
文天祥的家乡庐陵,自古就是人文荟萃之地,仅在宋代,就出现了“四忠一节”即:欧阳修谥文忠,杨邦义谥忠襄,胡铨谥忠简,周必大谥文忠,杨万里谥文节。以上这些著名人物,对文天祥的思想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刘岳申在《文丞相传》里曾记载,文天祥在四人的祠像前曾发誓“没不俎豆其间,非夫也”!就能看出他的志向。文天祥二十岁时,进入著名学者欧阳守道主持的庐陵白鹭洲书院攻读。在书院,文天祥与他的恩师志同道合,师生情笃。无疑儒学大师欧阳赛守道的文章,对文天祥产生了良好而深远的影响。文天祥就在这样的文化背景的熏陶和哺育下成长起来。为他日后出将入相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宋理宗宝佑四年,文天祥在临安参加礼部考试中选,从此,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自从进入官场以来,十五年间三起三落,受人排挤,但他抱定“公尔忘私,国尔忘家”的信念,忠正鲠直,铁骨铮铮,表现了非凡的气魄和胆识。
接下来就是文天祥的人生高潮——率兵抗元。咸淳十年九月,元世祖忽必烈命丞相伯颜率军二十万侵宋,长驱大进。面对元军大肆进犯的滚滚烟尘,昔日耀武扬威、不可一世和文臣武将被吓得魂飞魄散,有的逃跑,有的投降;历史把文天祥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捧土障洪河,一绳维大厦”,让我们先读一读这篇文天祥《己未上皇帝书》中的一段泣血之词吧:“方今国执危疑,人心机陧。陛下为中国主,则当守中国;为百姓父母,则当卫百姓。且夫三江五湖之险,尚无恙也;六军百将之雄,非小弱也;陛下卧薪以厉其勤,斫案以奋其勇,天意悔祸,人心敌忾,寇逆死且在旦夕”。言诗何其激切,肝胆何其忠诚,这是文天祥为力挽南宋危局,冒死呈理宗皇桌上的一道洋洋近万言的奏折。然而,这满腔赤诚,换得的只是报国无门的嗟叹。直至贾似道误国,南宋形势发展到极端危险的地步时,朝廷才发出勤王诏令。忠贞不渝的文天祥立即在赣州招兵买马,短期内即聚兵五万,自己尽以家赀为军费,挥师抗敌,竟管兵败,但总是燃起了抗元的峰火。
“时穷乃节现”,德祜二年,伯顏大军进驻高亭山,临安危在旦夕,宰相陈宜中逃走,朝庭早已作鸟兽散,兵将纷纷解甲投降,人心逃散,国已不国。这时,文天祥奉命只身深入敌营谈判,义正词严怒斥敌酋伯颜,其凛然正气令敌胆战心惊。从敌营脱险后,文天祥直赴永嘉,以图光复大计,义旗再举,率兵东挡西杀,仍然打了不少胜仗,收复了一些被元军占领的州郡。景炎三年二月,文天祥进兵惠州海丰县,十二月二十日,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县北五坡岭不幸被捕,赵宋光复的最后一线希望破灭了。
临危受命,气折强虏,万死南归,勇赴国难,屡败屡战,丹心昭日月,清神动天地,文天祥用他的实际行动,为国家和民族谱写了一曲催人泪下的正气歌。
文天祥被捕后,元朝统治者看中了这根巍巍不倒的旗杆,妄图说服文天祥投降。但文天祥被俘后那颗流荡着爱国主义热血的丹心,更是让人摇魂荡魄。文天祥被俘路经珠江口外的的零丁洋时,悲吟出千古传诵的《过零丁洋》一诗,作为对敌劝降的答复。使我感动的还有那篇绝笔书:“吾位居将相,不能救社稷,正天下,军败国辱,为囚虏,其当死久矣。顷被执以来,欲引决而无间,今天与之机,谨南向再拜以死。”读着这篇字字血泪的文字,谁能不为那种流溢于字里行间的浩然正气而激昂振奋、热血沸腾呢?
元至元十六年,元军押送文天祥北上燕京。尽管赵宋已亡,江山易主,文天祥对民族的未来仍然充满信心。到达燕京后,枷项缚手,拘囚于兵马司。从此,文天祥开始了四年漫长而艰难的囚禁生活。在狱中,文天祥身处臭秽蒸湿的土牢,泰然处之,铮铮铁骨在磨砺中变得更加坚强,“金石之性,要终愈硬”,他以诗歌为号角,以浩然正气写下了不少撼天地、泣鬼的诗篇,尤其是那首《正气歌》,既是对两年牢狱生活的总结,更是对自己百折不挠的耿耿正气的形象描述,是为国为民将斗争到最后一息的宣言书。元蒙统治者不但无法折断这一大旗,反而使它在大江南北人民心中猎猎飘舞,影响深远。敌人只好慨叹:“(文天祥)如虎囚在柙,百计驯之,终不可得!”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八日,文天祥在元世祖忽必烈面前长揖不拜,严辞拒绝了最后的诱降。十月九日,这是一个让人不能忘怀的日子,历史记下了这样一个悲泣而又动人的画面:文天祥首戴黄冠,意气扬扬,面对燕京柴市如堵的观者,且行且歌,从容就义。以他至诚爱国的一生,书写了他“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天之志。
这年,他才47岁。
山西静乐县作协:张天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