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近乎大半生的旅游生涯中,称得上“人间仙境”殊荣的,还真得当数蓬莱。
蓬莱位于山东半岛最北端,古称登州,《梦溪笔谈》记载:“时有云气,如宫室、台观、城堞、人物、车马、冠盖,历历可见,谓之海市”。古代方士据此梦幻化出海上仙山蓬莱。汉元光武帝二年“于此望海中蓬莱山,因筑城以为名”。从此,海上蓬莱浓缩成亘古未变的登州山海风光。
我最早走进蓬莱,还是在散文家杨朔先生的笔下认识的:“我的家乡蓬莱是个依山傍海的小城,城不大,风景却别致……”杨朔先生的这篇《海市》,刀刻般贮存在了我的脑海中,至今我都能倒背如流。
进入蓬莱景区,可能是因了民间传说八仙之一的铁拐李手拿宝葫芦的缘故,首先扑入眼帘的是路两旁大大小小黄灿灿的宝葫芦,也可能童心未眠,我遂上前挑了一个暖壶般大的葫芦,并对同行的人说,让我也当一回仙吧。
携葫芦走到“人间蓬莱坊”,就算踏进了仙境之门。横匾上“人间蓬莱”四个鎏金大字,据说是苏轼手笔,苍劲有力,浑然一体。
丹崖山遍体赭红,抬眼望去,分外显艳夺目,一组古建筑群就建在通体赭红的丹崖山上,我们依山而上,特在爱国将领冯玉祥“碧海丹心”石前留念,作为对这位抗日名将的怀念。
登上丹崖山巅,蓬莱标志性的建筑,中国四大名楼之一的蓬莱阁就矗立在我们面前。该阁建成于宋嘉佑六年,清书法家铁宝手迹“蓬莱阁”巨匾悬挂在正门上方,室内木质梁柱彩绘着蓬莱十大景。正中摆放着八仙桌,八仙椅上,八位神仙正在饮酒,商议如何过海的事。相传有天,八位仙人在蓬莱阁饮酒聚会,一时兴起,要过海去对面庙宇游玩,相互约定不许坐船。于是,八位仙人根据自己的特长,开始了在民间流传很久的渡海技法:汉钟离坐在一把芭蕉扇上;吕洞宾手执拂尘;韩湘子玉笛横吹;蓝采和手擎大花篮;张果老倒骑毛驴;李铁拐腰间携带一只大葫芦;曹国舅手持玉板;何仙姑手拿粉莲。八位仙人借各自的宝物,凌空而去,飘扬过海。虽然是神话传说,但是,就是这个神话传说,一是增加了蓬莱阁的神秘感,二是民间所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成语,在人们中间口传舌播,应用率很高。
游蓬莱,不能不提到“蓬莱十景”,尤其是十景之首“海市蜃楼”,多年来,传说中的海上蜃楼,虚无缥缈,即使是历史上流传很广的秦皇汉武寻蓬莱长生不老的故事,也是一些文人的杜撰。其实,它是光在一定作用下,经过大气折射和全反射作用而产生的一种物理现象,尤其是春夏之交,海面气温大大低于高层气温时,就会出现逆温现象。有时蓬莱北面的长山列岛就处在这种逆温层的包围中,于是海岛所反射的光线发生不稳定的弯曲,看上去海岛在不断地变形,并将远方海平线以下见不到的景物反射出来,呈现出海市蜃楼。这种景观,游人一般是见不到的,因为属于奇观,所以把它列为“蓬莱十景”之首,也是当之无愧的。白居易的“忽闻海山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还有苏东坡的“东方云海空复出,群仙出没空明中”等都是对此景的描写。
环绕着蓬莱阁走,举目环顾,但见丹崖山拔海而起,与浩浩碧海相映。凭栏远眺,东面水城,战船依旧,戚家军英勇抗倭的故事,仿佛就在昨天,将军并没有走远,正可谓“不羡群山浮海日,却思戚将筑城时”,“千古蓬莱劳远梦,买丝应绣戚将军”,就是人们对将军最好的悼念。北望海天辽阔,淼淼无际,长山诸 岛屿,星星点点,错落其间。据讲这里就是人们所说的海市蜃楼显现的地方,远观处,只见海市聚而成形,散而成气,时而横卧海面,时而倒悬空中。虽说没有显现出人们期望中的海市奇观,但也觉够人赏心悦目的。尔后,我们登上蓬莱高阁,顿感天地豁然,确有超凡脱俗之感。再加之眼前偶有海雾飘来飘去,缠绕山脚,又觉脚下云烟浮动,飘飘绕绕,给人以一种“恍不知神仙之蓬莱也,乃人世之蓬莱也”感觉。
山西静乐县作协:张天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