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天柱的头像

张天柱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12/19
分享

荡气回肠刘公岛


    我是怀着敬仰的心情登上刘公岛的。

刘公岛位于山东省威海市,距市区旅游码头2.1海里,它面临水云连天的黄河,背负湛蓝的威海湾,素有“不隅屏藩”和“不沉的战舰”之称,刘公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海岸线全长15公里,面积约4平方公里,岛东碧海万顷,烟波浩渺,岛西与市区隔海相望,为威海市的海上天然屏障。外地人到山东威海,大都要乘船去刘公岛观光,瞻仰清代北洋水师与日军对垒的基地和炮台,因为那里有一段不可忘却、也不能忘却的历史。

要登刘公岛,先得了解刘公岛名字的由来。相传有条江南运货的大船,在海上遇上了大风,刮得飞沙走石,几濒于危,在绝望中发现此岛有火光,船奔火光靠了岸。见岛上有间房屋,屋内有一对老年夫妻,便敲门入内求讨茶饭。老媪应允,取来一碗米做饭。数十名水手内心嘀咕,一碗米怎能解众人之饥呢?可是谁知饭熟后,众水手饱餐一顿后锅里的米饭并不见少,众水手皆感惊异,问及老翁尊敬姓时,老翁称他姓刘。众水手回船至天明,见岛上除了花草树木,人屋皆无踪影。水手皆说遇上神人了,是神仙保护了我们。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了出去。为了纪念这件事,众船夫便在岛上修了庙,塑了像。后来人们便把此岛称做刘公岛了。

游船离开码头劈波斩浪向小岛方向驰去。约莫过了近二十分钟,眼前便展现出突兀出东海、横卧如长鲸的刘公岛。游船靠了岸,我信步跨上了码头,登上了这块令人热血沸腾的岛屿。

据史料记载,1888年,北洋海军成军时,在岛上设电报局、水师学堂,建北洋海军提督府、铁码头,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支海军北洋水师的诞生地。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就发生在该岛东部海域。岛上有“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有北洋水师提督府和丁汝昌所旧址,有甲午海战期间功不可没的北洋水师铁码头和古炮台,有纪念甲午英烈的北洋水师忠魂碑……在“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中,我在文物室中和实物室中停留了很久,观之,令人心潮激荡,唏嘘感叹。在文物陈列室中,墙壁上整齐地悬挂着黄海大战和威海保卫战著名将领丁汝昌、邓世昌、林永升、刘步蟾等人的遗照和大量历史资料及事迹。在实物陈列室中,陈列的实物有,当时北洋水师将士们穿戴过的宽大清代战袍和红翎、蓝翎乌纱帽;海战时使用的炮弹、大刀和锻造武器用的铁锤、砧等工具,以及日本侵略者使用的军刀等物。看到这些文物和实物,把我一下子带回了小时候看过的一部《甲午风云》的电影里。这部影片就是以历史为事实,比较完整的反映了这场震惊中华的海战。1894年天愁地暗,倭寇鲸吞,黎庶倒悬,由于朝庭的腐败无能,再加之一些将领主降,终于导致了甲午海战的失败,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屈辱的一页,但是以邓世昌为首的一部份爱国将领带领北洋水军,奋勇抗战,血洒战舰,虽寡不敌众,全舰覆没,但英雄浩气,可歌可泣,永远活在了国人的心中。站在这些一幅幅弥足珍贵的文物前,站在这些一件件鲜活如初的旧物前,我仿佛看见北洋水师将士与日军正鏖战于海上的悲壮场面;我仿佛看见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舰上受伤、弹药尽绝,临危不惧指挥兵舰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号撞去的惊天壮举;生经白刃头方贵,死埋浩波骨更坚,尤其是结尾,邓世昌给他的水兵下达了撞沉日本军舰的命令时,发出的那声气吞山河的呐喊:“开足马力,撞沉吉野”,俯不怍于人,仰不愧于天,至今仍在人们的心头震荡。

祭拜再祭拜,思念复思念。为了纪念这段历史,于198810月份在北洋海军成军100周年时而建忠魂碑一座,这座碑呈六棱形,高28.5,上部正面是“北洋海军忠魂碑”七个金黄大字,十分醒目,下部古文两侧是北洋海军将士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的群体浮雕。远远望去,此碑好似万绿丛中刺向蓝天的一把宝剑,蔚为壮观。

刘公岛,中华民族不屈的象征。

 

 

                      山西静乐县作协:张天柱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