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天柱的头像

张天柱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1/03
分享

水墨同里


久居城市的旱鸭子是非常羡慕江南水乡的小桥流水人家,更向往那古镇名珠——同里,愚今有幸慕名而来,与其说是我走进了同里,倒不如说是同里吸引了我。

从苏州坐了将近一个小时的车程,就来到了同里古镇,烟花三月,正好是阳光明媚,微风徐徐,一踏上同里的地面,就感觉到了古镇特有的一种气息,扑面而来。

作为江南六大古镇之一,从宋代开始,同里到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典型的汉族水乡文化古镇。如此悠久的历史,并没有被今天现代化的气息所淹没,还是保持着原有的模样,真是一方水土两重天。

同里古镇风景优美,镇外四面环水,尤如泊在湖上的一片荷叶。镇内由15条河流纵横分割为7个小岛,由49座桥连接。镇内家家临水,户户通舟,素有“家家临水,户户通舟”以及“水巷小桥多,人家尽枕河”的说法。明清民居,鳞次栉比;退思园、耕乐堂、嘉荫堂等园子辉映其中;十分别致的小桥最能体现流水人家的神韵。人可凭栏俯首,观细流绕脚,好一派江南水乡“轿从前门进,船自家中过”的奇特景观。

脚踩青石板路,头顶依依柳树,突然间远离了城市的喧嚣,所以一路走来,都是穿过小巷,走过小桥,聆听流水。

古镇的水是那么的悠悠长长,弯弯曲曲,缓缓的绿水,串联着小镇的每一个角落,水很清澈,能看到水底的青荇,再配上古镇的桥,“小桥、流水、人家”的特色,一览无余,显示出一种凝重、古朴的美,使人想象丰富。

在这种令人赏心悦目的环境中行走,你是不需要按着景点的路线来走的,穿梭小巷,信步漫游,那些“不是天堂,胜似天堂”的园子,仰俯皆是。

首先进入眼帘的是耕乐堂。耕乐堂位于竹行街尤家弄口,是明清建筑,有四进,乃柳炳南所建,从正门进入,大厅里陈列着各种用树根雕成的艺术品,精美异常,雕刻技艺让人叹为观止。游览完之后,除了后门,眼界豁然开阔,好大一片后园,此乃荷池所在地,南面是鸳鸯厅,面阔三间,窗明几净,与环秀阁隔池相望,一高一底遥为对景。遥看环秀阁,跨水而筑,造型别致典雅。从环秀阁绕假山辗转而下,就来到了桂花厅,桂花厅自成院落,院中植有金桂、银桂两株古树,历尽风雨沧桑,如今依旧馥郁芬芳。

第二处去的地方是退思园,也属清代建筑,面积虽小,却是别有一番风味,整体给人的感觉是既简朴无华,又素静淡雅,退思园布局独特,以池为中心,诸建筑如浮水上,亭、台、楼、阁、廊、坊、桥、榭、厅、堂、房、轩却是一应俱全。面积小,东西多,所以格局就要紧凑,但给人自然的感觉,用植物点缀四时景色,又给人以清幽、明朗之感。退思园建筑格局与常规不同,它改纵向为横向,自西向东,西为宅,中为庭,东为园。显示出了园子主人的藏富之意,此外退思园分外宅、内宅,外宅有轿厅、花厅、正厅三进。轿厅、花厅为一般接客停轿所用。遇婚嫁喜事、祭祖典礼或贵宾来临之时,则开正厅,以示隆重。

如今的古镇还住着当地居民,游览的路上,不时的看到婆娘临水洗衣;耄耋老人闲坐岸边,沐浴着午后的阳光;船头的渔家女身穿蓝底白花大襟上衣,腰着百褶小围裙,头戴斗笠,慢悠悠地摇着长橹,不时唱几曲江南小调,吸引着过往的游人,就连饭庄里依窗饮酒的客人也探出头来聆听着,尽管他们听不懂唱词,但就那悦耳的曲调就已把人陶醉……

来到同里,就像走进了一幅水墨画中,没有绚丽的浓墨,只有素色的渲染;没有高楼大厦,只有小桥流水,此时,心里霎时涌出了这样一个非常优雅的称呼想献给这个古镇---水墨同里。

 

                     山西静乐县作协:张天柱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