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天柱的头像

张天柱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4/16
分享

延安再回望


  

历史并非是易碎品。

因为它有记忆。

寻着一座连一座的黄土塬,我又一次来到延安。

黄昏,凤凰山麓下,寂静的山塬,有着不平静的内容。这里是毛泽东等中央领导进驻延安后的首个落角点,在毛泽东住的那个窑洞里,有把木椅,但这绝不是一把普普通通的木椅,它是领袖和人民水乳交融的见证。当年,窑主李老太太见毛泽东夜以继日的工作,却没有舒适的座椅,心疼万分,就把自家的一对木圈椅送给毛泽东使用,于是这对木椅伴随着毛泽东在凤凰山麓度过了许多不平凡的日日夜夜,毛泽东于1938年迁往杨家岭前夕,该椅物归原主。胡宗南进占延安后,该椅被搜去,收复延安后,李老太太在敌师部驻地找回这对木椅,出于对领袖的怀念,将木椅送到了凤凰山纪念馆,作为革命文物珍藏,让每位参观者一睹它的丰姿。在凤凰山红军总参谋部旧址门前,还有一株高大葱郁的槐树,但这也绝不是一棵普普通通的槐树,延安百姓都亲切的叫它“爱民树”,当年骑马的红军指战员来此开会议事,都喜欢将马拴在这槐树上当马桩用,久之,树皮被马啃掉一片,总司令朱德见状,就用毛笔在被啃处书写了“禁止系马”4字,以后再无人在树上拴马,从此树越长越茂盛。

睹树思事,总有一种敬畏涌动在后来人的血脉中。

在枣园,流传着毛泽东给老人们祝寿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很普通的村里,至今一些上了岁数的人们至今提起此事,都是深感亲切和幸福,祝寿的情节就像发生在昨天。那是1943年元宵节的前一天,毛泽东到枣园外边散步,与几个在地头休息的老农拉起了家常。在交谈中,毛泽东知道两位老人年纪都在60岁以上,而且都是正月十五的生日,毛泽东听了笑着说“那很好呀!你们都是年逾花甲、德高望重的人,应该给你们祝寿才好!”两个老农说:“咱们这些穷人家,从来都没有人给祝过寿。”毛泽东说:“如今咱们翻了身,生产又搞得这么好,人寿年丰嘛,明天正好是元宵节,请你们到我那里去坐坐,咱们大家一起来祝个寿,把村里所有的老年人都叫来,千万不要客气。”第二天下午,毛泽东派人请来了枣园乡2460多岁的老年人,亲自把他们招呼到中央书记处小礼堂,与家人一起吃寿饭,并亲自为老人们祝酒,祝贺他们延年益寿,老当益壮。老人们感动地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泽东笑着答道:“尊老敬贤,应当应当。”老人们临走时,毛泽东给每人送了一条毛巾和一块肥皂,作为他贺寿的礼物。

王家坪是八路军总部,在王家坪毛泽东旧居前高大的柳树下,挂着一张毛泽东和儿子毛岸英的合影甚是吸引来人的眼球,门前有张石桌,是他与其长子毛岸英谈话的地方。当年毛岸英从苏联回国,在石桌旁向父亲汇报学习情况,毛泽东听后说:“……认识革命,就要从认识农民和土地开始。”1946年春节刚过,他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让毛岸英当农民,拜师劳动模范吴满有,对儿子的要求是:皮肤要晒得粗黑,鞋上要沾层泥土,手上要有厚厚老茧,就算“劳动大学”毕业了。出于一种职业的习惯,在一名向导的带领下,我来到了位于宝塔区枣园村的吴满有家,吴老先生于1959年已经仙逝。吴满有的侄子吴凌云2004年就自筹资金将早年毛岸英在吴家住过的窑洞翻建一新,还在自家院子门口办了一个“延安毛岸英青少年教育中心”,以教后人。当年毛岸英在延安生活了14个月,其中有7个月是在吴家度过的。毛岸英和吴家的儿子晚上挤在一个炕上,白天一起劳动,一起吃粗粮小米,有空还帮吴家推碾子,教村里的小孩识字,与枣园的乡亲们结下了比延水还深的情谊。他走的时候乡亲们都依依不舍,十里相送。领袖儿子和人民的血肉之情,令人血脉沸涌,感慨系之。

毛泽东在延安,关心群众疾苦、喜欢倾听群众心声,即使是骂声,他也以宽大胸怀虚心接受。1941年6月,延川县代县长李彩云在开会中不幸被雷击死亡,消息传出后,一位来延川赶集的农民就借此发泄胸中的不满:“老天爷没长眼,为什么不劈死毛泽东?”毛泽东听到后,并未生气,反而反思自己的工作,经过调查后,发现是征收公粮任务过重,并迅速改进,引得了一片赞颂之声。

毛泽东为一个因烧炭牺牲的普通战士召开隆重的追悼会,亲自致悼词,首次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光辉思想……并将此确立为我党我军的宗旨,由此而传了一代又一代。

一个个久远的故事,一个个却鲜活得令人怦然心动,回味悠长。中国共产党就是以样的点点滴滴孕育成了与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孕育成了“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的执政理念……

延河水,宝塔山……面对这些旧居,谁能不心弦颤栗?谁能忍得住满眶的泪水?在这些旧居前,一批又一批参观者的心潮好似长江之水,一浪接着一浪,有着读不尽的深奥,我仿佛看到了“白羊肚手巾红飘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的动人场面;我仿佛看到了“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白头发添了几根根”的峥嵘岁月;我仿佛看到了“宝塔山下留脚印,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的开国大典。随我同行的人们,大都系“羊羔羔吃奶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的新中国功勋,里边有的人还直接参加了保卫延安的战斗,在这些旧居前,个个都是老泪纵横,回肠九转,与我同行的老刘从南泥湾回来后,已是瀹肌浃髓,泣不成声,回到宾馆后,让随行人员拿来了文房四宝,颤颤抖抖地用毛笔字写下了“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十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那场景真是让人震撼无比,以至于我从延安回来已有些时日了,老刘振臂挥毫的姿势已刀刻斧凿般地定格在我的视网膜上……

有人这样说,延安是一个红色宝库,里面装着中国革命胜利的“天机”,共产党背着它,攀登上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三座高峰……

历史,不会忘记延安!

历史,不能忘记延安!

 

                 山西静乐县作协:张天柱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