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醉解兰舟的头像

醉解兰舟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10/21
分享

滕王阁记

当初,王勃写作的《滕王阁序》,声誉响遍千古,长盛不衰,一直以来都处在文章的巅峰,广为人们传颂。而王绪写作的《滕王阁赋》、王仲舒写作的《滕王阁记》,又失传很久了,而且后两篇文章的声誉固然在王勃的《滕王阁序》之下。后来韩愈担任袁州刺史,应王仲舒的书信邀请,写作了《重修滕王阁记》,韩愈的这篇文章,虽然名为“重修滕王阁记”,实则文章的中主要内容,基本上回避了描写滕王阁的风景及重修过程,转而以歌颂王仲舒任洪州刺史任上的政绩,以及在他主持下,滕王阁得以重修的功劳,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王勃的《滕王阁序》早就是最高成就的经典文章,韩愈虽然也是旷世文才,但面对同样的风景,他也难以写出更好的文章来,所以他才另辟蹊径,避重就轻,自此韩愈的《重修滕王阁记》也成为一篇非常有特色的文章流传至今。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听说过哪一位大文豪以“滕王阁”为题目写出光彩夺目的非常著名文章来,都知道自己很难写出比王勃《滕王阁序》更出名的文章。我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中国古代经典文章,真的是太多了,数都数不过来,而王勃的《滕王阁序》一篇,完全可以说是所有的经典文章之首,它在中国历代文人的心目中,就像神圣的殿堂一样,只能仰望、崇拜和羡慕了。

我是江西都昌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喜欢弄点笔墨,现在居住在江苏无锡,只能困守在太湖边上一事无成,我是学工科出身,现在形势不景气,有很多牢骚的话,与当今盛世相违和,只能寄情于山水文章了,现在也没有什么事情可做,于是我又拾起了自己以前的爱好,开始尝试写作文章,以满足自己自幼以来的文学梦。最近这段时间,我根据自己了解的故乡鄱阳湖边的一些风景特点和人文典故,陆续写作《棠荫岛记》、《康郎山记》、《吴城望湖亭记》、《老爷庙记》、《大孤山记》、《马鞍岛记》、《落星墩记》这七篇散文,再加上现在写作的这篇《滕王阁记》,自己给它们合起来命名为《鄱阳湖八记》,希望这《鄱阳湖八记》能够为人所知,也可以为鄱阳湖滨的人文景色作一些宣传。我才学很浅薄,写的文章也很粗糙,当然不敢跟前代大文豪们相比,只是想通过自己写的这些文章,来与读者们进行一些浅陋的交流和沟通,于是我现在就以这“滕王阁”为题目,叙述今天鄱阳湖一带的文风,请各位读者不要见怪。

记得2002年7月初的时候,我刚刚从重庆大学毕业,准备过几天去天津工作,中间有几天时间空闲,于是决定先回趟老家江西,于是我就先到了南昌,准备和我哥哥一起回去老家都昌休息几天,然后再去天津工作。当时我哥哥也正好从南昌大学毕业,正在办理毕业手续,晚两天就可以一块回老家都昌了,所以那两天我就住在南昌大学南区的旧宿舍里。那两天的大白天里,我冒着酷暑,在南昌的大街小巷尽情游玩,基本上转遍了省城的繁华地段,八一广场、百花洲公园、胜利门步行街、绳金塔、万寿宫、八一大桥,我全都是自己走过去游玩的。当我从百花洲西门出来,沿着民德路一直往西,来到抚河故道那里的时候,看见一座很高的古代楼阁,它就矗立在高高的台基之上,好几层楼阁叠加在高台上面,歇山抱厦的宋代古建筑风格,四面都是飞檐翘角的造型,绿色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色的门窗墙面,气势非常雄伟,紧靠赣江边上,面朝西山,虽然我对南昌不熟悉,但是我一看就猜到了,这就是我仰慕已久的滕王阁了。当时我囊中羞涩,没有钱去买门票进去参观,只能带着自己脑海里熟悉的《滕王阁序》句子,从抚河北路往东折,经过瓷器路、章江路,到达叠山路,绕道滕王阁的东侧面,有幸一睹滕王阁的风采,令我万分激动。那时候我又看了看赣江西岸一带,几乎都是荒草滩地,显得那么空旷,还真有些《滕王阁序》里的语境。

又过了两年的那个五月,我又因为公司出差的机会到南昌,和朋友一同在赣江西岸的红谷滩新区游玩,朋友直接把我带到了新落成的秋水广场。我非常惊讶红谷滩新区沿赣江一带,这里的高楼就像春笋一样拔地而起,街道也是全新整洁,与两年前我所看到的滩涂荒地完全不同。我细细地打量着眼前的秋水广场,秋水广场紧邻赣江西岸,江边的防洪墙都是用大石头堆砌起来的,中间又建设了很多观景台,以满足游客们在这里观赏赣江的景色。于是我兴奋地登上观景台游玩,当时赣江里的江水很丰满,江面非常宽阔,很多大船往返经过,几乎和长江一模一样。我又远眺赣江东岸,沿江的高楼跟高墙一样沿着赣江大堤一望无尽,对面的街道也是纵横交错,极有省城的风范。在秋水广场正对面有一片绿色的大树围绕着一片古建筑,原来那里就是我心仪已久的滕王阁。我凝目注视了很久,滕王阁在对面的各种高楼之间,似乎并不是那么起眼,也没有旁边高与云齐的高楼那么雄伟,但是它的雍容华贵,却是绝无仅有的,足以夺走我仰慕的目光,打动我疲惫不堪的心情。只可惜那一次时间非常紧张,参观完秋水广场就离开南昌了,根本没有时间去滕王阁上看看。

在随后的六年时间里,我一直在天津那边工作,很难有机会到南昌去,更不用说去参观滕王阁了。后来我又因故来到江苏无锡工作,安家落户在这里,花费了不少精力,至今已经十二年了,也没有时间再去滕王阁游玩,真是非常遗憾的事情啊。虽然是这样,但从大学毕业到现在的这二十年时间里,我借着或公或私的机会,游遍了祖国大江南北很多景点,现在感觉都有些倦怠了,就像一个普通的游客,到一个地方,拍点照片吃点东西就结束了,看到过的风景就像那眼前的云烟一样,什么也没有给我留下来。现在我有时间来写作一些文章,当我在沉思冥想时,才感到自己有很多缺憾,而且对于文学很早就失去了崇敬的心思。终于我感到深深的痛惜,惭愧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辜负了自己以前的志向,现在我将功补过,自己拿起笔,准备写今天的滕王阁的景致和心得了。

古人说:天下之治乱,候于洛阳之盛衰而知;洛阳之盛衰,候于园圃之废兴而得。这句话用来描述南昌是很恰当的,南昌的盛衰起伏,可以看滕王阁的兴废就知道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国家百废待兴,作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滕王阁,是无数文人心目中的神圣殿堂,这时候也迎来了原址重建,著名的建筑大师梁思成珍藏了五十多年的设计样式,终于变成了现实。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滕王阁就是梁思成教授的杰出作品,它的规模非常宏远,气势非凡,几乎可以让人忘却时间,回到大唐年间的那次盛会,新修的滕王阁与王勃的《滕王阁序》一样,完全可以称得上是江南三大名楼之首。如今的省城南昌,也在物换星移当中,它的赣江西岸红谷滩一带,新建的高楼就像西山的群山一样延绵不绝,如果王勃再次站在滕王阁上,相信对面红谷滩的高楼大厦足以挡住他高远的视线。白天红谷滩已经是现代化光彩夺目的璀璨新都市,到了晚上一大片霓虹灯和音乐喷泉,成了人们站在滕王阁上观赏对岸风景的主题。“秋水”早就成了广场的名字,“落霞”恐怕也只能是在回忆之间。现在的长天应该在远望的西山之外了,野鸭子哀鸣恐怕只能在南浦之外的偏僻江滨才能听到——如今的滕王阁所能看到的景致,肯定和大唐时期的明月不同。虽然日月移换,春秋更易,《滕王阁序》这篇名作毕竟是一千多年前的经典,但对于现在站在滕王阁上所看到的风景,却没有新的旷世名篇来歌颂它,这难道不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吗?

唉!引领赣鄱文章风流的,是在南山种菊赏菊的陶渊明;人称文章节义之邦,是欧阳修回到庐陵之后的事情;作为宋朝改革的领袖,王安石的光辉永远照耀着临川大地;墨池里的水全都黑了,曾巩先生的文章才会让世人都知道南丰——这都是江西历来著名的文学宗师啊,现在的人只知道他们的名声,却很少去读他们的文章,学习他们的文风,几乎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会这么出名。这几位江西本土的文学宗师,应当把他们的事迹也列入滕王阁上,与王勃的《滕王阁序》一起受到后人的崇敬,这样才能更好地宣传我们江西在历史上的文学地位,也更好地让人们学习到先贤们身上经久不衰的那种朴实的文风。如果以后我有机会登上滕王阁,我想我并不只是想看看风景而已,我更想做的,是希望能在滕王阁内,寻访到《滕王阁序》所叙述的那些经典的踪迹,它们或者不在眼前,而在我们的灵魂深处,在文辞悠扬的朗读声里,永远都值得我们用心去追寻。王勃曾经感叹:阁中帝子今何在?我现在也会有一问:滕王阁中谁能再次写作一篇流传千古的新序?恐怕这个答案,只有槛外波浪不息的赣江才能知道,或许未来,又一场文学盛会开幕时,鄱阳湖上的时风,会再次把一位旷代才子送上滕王阁。

我很激动又惶恐地写下了这篇记文。

2022年10月21日醉解兰舟先生作于江苏无锡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