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醉解兰舟的头像

醉解兰舟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11/04
分享

落星墩记

北鄱阳湖两边的岸上有很多山林,那里的山林清幽,沟壑纵横,非常美丽。从老爷庙坐在小船上划着碧涛一路往北,往东可以看到都昌那边的岸上一大片山峰蜿蜒交错,山上都长满了树木,郁郁葱葱,鸟儿在山林里鸣叫,像矜持的少女,安安静静的,绵延到百里开外。往西看那边的景色更加俊秀美丽,庐山奇秀甲天下,险峻的汉阳峰、蓄满云雾的含鄱口、藏着紫色烟气的香炉峰。人们常说:庐山之美在山南,而山南之美,实际上全都聚集在星子这个县。星子县古代叫作南康,它在庐山的南面,北鄱阳湖的西岸上,人们考证星子县的名字由来,实际是星子县城南康镇的紫阳堤外两里远的鄱阳湖中,有一座小岛叫落星墩。郦道元《水经注》有云:落星石,周回百余步,高五丈,上生竹木,传曰有星坠此以名焉。后来人们就把这个县叫作星子县。落星石,就是现在我们叫作落星墩的那座小岛,也就是陶渊明先生在《游斜川诗序》里称之为曾城的这个地方。

我从小就很喜欢读陶渊明先生的《归去来兮辞》这篇文章,早就把它背得滚瓜烂熟,现在我每次回到故乡都昌的乡下,还会追慕陶渊明先生的豁达自适,不让自己的身体受到行为的役使,因此我经常学先生文中的情景那样,登上村东边高高的山岗,在那里大声呼喊;也常常跑到村西边的小溪旁朗诵着《归去来兮辞》,我的内心非常羡慕这样的情景,往往无法自已。我一直记得在那个遥远的乙巳岁的十一月的冬天里,先生在彭泽县令的位置上,不肯为五斗米而折腰向乡里小儿,于是毅然舍去这能给他带来买酒的县令俸禄,把县令的帽子和印绶挂在彭泽县衙的高堂之上,飘然离去,从彭泽坐着小船溯鄱阳湖往南,晃晃悠悠地回到星子,经过落星墩的旁边,在南康镇的码头登岸,然后步行返回了庐山南边的玉京山脚下,这里就是先生最开始归隐的故里。遥想当时,落星墩看到先生殷切的思归之情,不忍打扰他“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的辞官归隐的快意,于是落星墩自己主动对外显示出荒草腐竹这样的荒废情景,也把墩上已经盛开的黄菊隐藏起来,倒掉已经准备好的山乡野酒,就是希望先生不要登临落星墩,继续让先生一路快意,以致能写出《归去来兮辞》这样的千古名篇来。

又过了两年时间,先生归隐玉京山下的八九间茅草盖的老房子,全都不幸失火而烧了个干净,先生无奈,才举家南迁到距离玉京山脚下老家25里之外的栗里村,也就是现在的栗里陶村,于是先生以后就一直隐居在栗里村里,经常来往于栗里村的柴桑桥去种地锄草,在濯缨池边洗刷帽子上的灰尘和锄头上的泥土,在东篱下采菊赏菊,经常喝酒醉了就躺在村边那颗大石头上休息。又过了7年,先生约了两三个村里的好友,来到鄱阳湖边远眺都昌这边的斜川,并写下了《游斜川诗并序》这首著名的山水田园诗。这个时候,落星墩也看到了先生,他现在已经有了超然隐居田园的风采,但又感觉到先生有些悲悼尘世间的无奈,落星墩亲耳听到先生在鄱阳湖滨,一边看着斜川的美景,一边叹着:“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随后的岁月里,先生宁可穷困潦倒在这山水如画的故乡,常常以醉酒的名义把自己心里的愤懑付诸于描述田园的诗行间,最终再也没有出来过。从那以后,落星墩似乎也心有感应,沉寂了几百年,任凭鄱阳湖上的风浪催急,也不肯在世间出名,就好像是在替陶渊明先生故去后“千年不复朝”的悲吟而哀叹。

直到唐朝末年,唐昭宗下诏在落星墩建庙祭祀,才开始有人陆续来到这落星墩建造落星寺,落星墩才以美妙的身影出现在世人的面前。到了北宋年间,又有人在落星墩上增加了清晖阁、玉京轩、西轩浮玉楼等建筑物,和落星寺形成一个整体,从那以后,沿长江上下的名流才喜欢登上落星墩游览一番。之后,落星墩才慢慢认识了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黄庭坚、朱熹、陆九渊、揭俣斯,刘杼德、罗洪先,张维屏、翁方纲等许许多多著名的文学巨擘,他们来到落星墩要么登上高阁欣赏鄱阳湖及两岸的风光,要么在这里饮酒作诗,从这以后,落星墩才真正算得上声名远播于天下,传诵了上千年而经久不衰。陶公泉下如果知道落星墩后来这么美丽,或许他也认为没有登上落星墩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

现在网络非常发达,我在千里之外的无锡,通过网络就可以看到落星墩如今的楼台亭阁,和以前的景色是一样的,游客们也越来越多了,他们有的是外地来庐山游玩的客人,也会顺道到这鄱阳湖里的落星墩来看看,也有的是星子县本地的人来湖床踏青游玩——这已经不是以前那个无人问津默默无闻的落星墩了。当鄱阳湖涨满了湖水,人们就会坐着小船来到落星墩上,登上楼台的栏杆向远处望去,并且会拿出手机拍出大量的山水风景和他们的合影照片,当鄱阳湖的秋水渐渐干涸的时候,落星墩完全暴露在湖床上,这时候人们就会步行来到落星墩附近的湖床草地上踏青,再爬上落星墩嬉笑玩耍。虽然落星墩一带四季风光各不相同,但远处那主航道上来往的轮船却一直往来络绎不绝。落星墩自从陶公故去之后,上千年来,一直屹立在这波涛滚滚的北鄱阳湖上迭经无数的风吹浪打,野草铺地,唯独她再也看不到以前的那个场景:有一位诗人,他乘着遥遥轻扬的小船,背着双手,微风吹起他飘然的衣服,乘着熹微的晨光,一边问着船家前面到了哪里,从长江那边溯鄱阳湖往南而来,一路经过这美丽的落星墩,然后回到栗里陶村,这是多么让人激动而感叹的场景啊。可惜落星墩只有在那个遥远的乙巳岁十一月的冬天看到过一回,之后再也没有看到过。

我的妻子是永修人,因此我经常往返于都昌和永修之间,而星子县是我往返的必经之地。以前鄱阳湖二桥还没有建设的时候,我只能从湖口县那边的鄱阳湖大桥过鄱阳湖,然后在新港转到九江南绕城高速公路上来,一路沿着庐山山南的脚下开车,看到东林寺和那座雄伟的东林大佛像之后,就到了星子县的温泉镇,就在那里下高速,然后转到昌九大道上一路往南,才能到达永修。现在鄱阳湖二桥早已经通车了,从都昌老爷庙过桥,很快就来到隔岸的星子县华林镇了,而陶渊明先生最终隐居的故里——栗里陶村,就在这华林镇的西侧。我每次经过这里的时候,都是匆忙来往,除了有意无意地看看美丽的庐山景色之外,再也没有真正在这里玩过。虽然我很久以前就追慕陶公的高风亮节,但是我的内心一直疏懒于欣赏南山的菊花,结果到现在为止都没有成行过。我现在偶尔在网上看到关于落星墩的新闻和照片,内心才暗地里感到非常的惭愧,毕竟落星墩从来就没有见到过我,也不认识我,这是我的过错啊。

我一直在外地为了沉重的生活而努力,现在这段时间心情始终不能平静,经常有各种烦恼围绕着我,挥之不去。因此我这段时间陆续写作《鄱阳湖八记》这八篇文章,是希望将我这颗躁动不安的心,交给这美丽的鄱阳湖山水,只有想到故乡这梦里的鄱阳湖,才能让我消除这些忧愁。如果以后我有时间的话,我一定会去陶渊明先生的故里栗里陶村细细地游览一番,去看一看那古朴的柴桑古桥,在濯缨池边洗一洗我内心的纷扰,在东篱之下寻找菊花的踪迹,在卧石边抚摸着岁月的印痕,再回味登东皋以舒啸的放纵,品尝着临清流而赋诗的喜悦;然后再带着先生的遗憾,来到落星墩上,朝着鄱阳湖东岸的都昌方向,寻找那诗意间的斜川记忆。虽然我没有效仿陶公归隐山林的勇气和决心,但我这次带着先生的遗憾登上美丽的落星墩,或许也稍微可以安慰一下先生长久以来的心愿,于是我诚恳地写下了这篇记文。

2022年10月25日醉解兰舟作于江苏无锡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