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作家正平的头像

作家正平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6/04
分享

后母戊鼎

一九八三年,我通过大比例淘汰的小升初考试,以全乡第一名升上三角中学。初中一年级在语文和数学基础上,增加历史、英语、地理、政治与植物学,一共为七门课。初二植物学改为动物学,增加物理共八门课,历史和地理在年度末要参加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根据政策变化决定是否计入或供中考参考。初中三年级动物学换成生理卫生,加化学总计七门课,要纳入中考总分决定是否升学。我每天往返四趟走二十多里路读书,没有多余时间学习,初中难稳住全校第一排名。

我从小学一年级启蒙就语文、数学成绩好,这是日后应届通过全国统一高考的保证。高三下学期开学到三月初,我毅然决定不去一中,回到离县城九公里的流坽乡下自学。这是一个非常美丽的村庄,门前有条清澈的小河,越过时断时续的田洲与大河相通。沿河修建的多为三进三出前檐高后檐低的砖瓦木制房屋,像一条长龙点缀着顽石、奇花和异草,迂回曲折横卧绿野四方。

流坽平畴万亩,世世代代居住从太原经历朝历代辗转迁移来的人民。太原是山西省首府,三面环山,黄河第二大支流汾河从北向南穿城而过。秦统一六国废除周分封制,将全国划为三十六郡,其中之一为太原。流坽门前大河向东南蜿蜒注入长江支流,可以四通八达到伟大祖国无数神奇的地方。“思江南,其实江南大部分民众,都是从北方而来!”

从太原出发,经过榆次与和顺直达邢台,直线距离是五百里路。今日邢台是北方历史文化悠久的名城之一,西邻山西省、东邻山东省,境内西边巍峨壮观的太行山脉、东边一览无余的平原,属于典型的北温带气候,四季分明、人杰地灵,曾为商都,周之邢国,秦汉巨鹿,后赵襄都,隋唐宋之邢州,元明清之顺德府。榆次区隶属晋中市,西部与太原交界处建有机场,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文化先进区。

榆次在明清两朝,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带有资本主义工商业萌芽性质的商号、典当、钱庄、票号遍布全国,成为晋商生力军。榆次城隍庙是保存最完整的城隍庙之一,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文物。和顺县隶属山西省晋中市,位于太行山中段,东临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西连榆次区、榆社县,属于黄土高原东侧山区,地形中间高周围低,有很多唐宋以前的古战场。

我在流坽念完五年小学,走读七年初中和高中,因为初二留一级,所以晚一年应届通过高考。如今四十多年过去,我还记得初中一年级学的内容:“重八百七十五公斤,连耳高一百三十三厘米,长一百一十厘米,宽七十八厘米。形制雄伟,花纹秀丽。它需要许多人分工合作才能铸成。司母戊大方鼎是现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另一青铜器四羊方尊,造型雄奇,工艺高超,是商朝青铜器的精品。”

被誉为“天下瑰宝”的四羊方尊,是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珍贵文物。商在黄帝一脉传承到东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综合国力最强,无愧于华夏文明的“青铜时代”。越王勾践剑是青铜器中稀世珍宝,深刻体现了“青铜时代”对春秋时期的深远影响。司母戊大方鼎更是无价之宝,因腹壁铭文“后母戊”现为“后母戊鼎”,专为出生在今美丽邢台殷商王后妇妌铸造。

妇妌是井方方伯的女儿,精于耕种,文武全才,庙号“戊”。古时穴地出水曰井,井通“邢”,井方亦为邢地或邢方,地处太行山前台地,故称邢台。是华夏各族融合枢纽,发源太行山区多条河流,自西向东蜿蜒汇入大陆泽,雨热同期,生态良好、植被繁茂,有利于农业与游牧业发展。《易辞》说:“井,德之地”,中华人文始祖黄帝选择在邢台德之地凿井耕作,聚民为邑。

邢台是“先商之源,祖乙之都,邢侯之国”并非浪得虚名。据《山海经》记载,出襄国城南,泉有百孔,故名百泉。上下两泓,中有径如鸳鸯背,两泓如鸳鸯翼,又名鸳水。邢台是赵国都城,襄国位于今邢台襄都区,是赵王歇和赵王张耳封国都城。东晋十六国羯族人石勒建立后赵作都城,是当时长江以北最大城市,其堂侄石虎迁都邺,襄都改襄国郡为陪都。

襄国历经两汉、魏晋与南北朝到隋或为都城与郡县,存在时间达七百年。隋开皇年间废襄国郡改称邢州,唐朝天宝年间邢州改为巨鹿郡。故邢台市别称邢襄,在明清两代又称顺德府,由古代地方官员主持编写的《顺德府志》说:“百泉,在城东南八里,泉自平地沸出”。

郭守敬在元朝治理邢州,以百泉泉域为水源灌溉耕地得水田数十万亩。就连清朝最注重以仁治天下的乾隆,途经百泉区域,都大发感慨道:“早知有百泉,何必下江南!”是黄帝首推以仁治天下,打败炎帝消灭蚩尤完成中原一统后,将二十多个儿子分封各地镇守。

黄帝正妃嫘祖生二子玄嚣与昌意,他死后长子玄嚣继位,及死传昌意儿子颛顼,死复位玄嚣孙子帝喾。帝喾三妃仪生长子挚,四妃庆都生二子尧。帝喾死后挚继位被尧所得,舜娶尧二女。帝尧晚年居住尧山,在尧山禅位舜,后只得传给禹。禹是颛顼后裔辈份比舜高,死后儿子启接位,中国历史第一个王朝夏建立。

帝喾次妃简狄生第三子契,帮助禹治水有功,被舜封在“三商之源”的河南省商丘,故得名为商。契的后裔汤,缔造了中国历史上最早拥有正式文字甲骨文的商王朝。《邢台县志》记载:“七里河即百泉河之上游也,以在城南七里,故俗称为七里河。”

七里河发源邢台西部山区,流经邢台市区,是一条季节性河流。百泉是邢台最大泉域,分布在七里河两岸,泉水大体流入七里河,上游有商汤左相仲虺晚年归隐地。仲虺姓任,又名莱朱,是舟和车的发明家奚仲后裔,把薛治理得国泰民安。夏桀荒淫无道,老百姓民不聊生,诸侯们都苦不堪言。

仲虺果敢投奔势力最大商,被知人善任的汤拜为左相,与右相伊尹一起成辅佐汤,在鸣条关系到国运之战中灭夏,放逐桀于南巢,三千诸侯共拜汤为天子。汤在位三十余年,管辖范围远超夏,嫡长孙太甲统治时政治清明。太甲孙太戊在位七十多年,是商朝前期最好时光,其子仲丁继位王朝衰落。

仲丁决定从汤以来的亳都迁出,因循守旧的既得利益集团强烈反对。商最终迁都隞,夷族起兵来犯,被仲丁率军击退,然而王朝元气大伤。仲丁至死没有继承人,王室围绕最高统治权发动战争,仲丁弟弟外壬夺得王位,商王朝开启“九世之乱。

外壬死后是其弟河亶甲夺得王位,商王励精图治,形式有所好转。河亶甲在位九年病死,其子祖乙继位。孟子认为他是很有作为的君主,将他与商汤、太甲、太戊、盘庚和武丁,并列为商朝六位贤圣之君。祖乙为寻找更好国之都城,派人向北寻找福地。

最后选定风景如画、资源丰富却人烟极为稀少的邢台,当时认为必将成为龙腾之地,商王祖乙以铁腕手段雷厉风行完成迁都大业。《晏子春秋》说:“汤、太甲、武丁、祖乙,天下之盛君也”。现邢台遗留在七里河拐弯处的皇台,传说为祖乙祭天之台。

今天美丽邢台为商朝首都一百多年,是原配王后妇妌出生地,等到祖乙的孙子盘庚迁都后仍为畿辅方国。黄河在历史上流经邢台,百泉河是邢台母亲河。百泉是妇妌故里,中国慈母之乡,司母戊大方鼎发源地。黄帝时百泉就常年吐故纳新,珠进玉出,喷涌不息,晶莹透剔,流水潺潺,使周边成为名符其实的北方江南,河北的鱼米之乡。

百泉古邑地不仅是井田制故乡,而且还是商王朝国家粮食产区与储藏区。盘庚迁都后商称殷或殷商,王朝执行清廉开明政策,老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繁荣昌盛,“九世之乱”烟消云散,王期从此中兴。

盘庚最小弟弟小乙,本没有资格继承王位,就把儿子武丁从小送至民间。武丁甚至和奴隶同吃同住,尝尽底层生活艰辛,这或许是上代君王教子有方的刻意安排。武丁根据亲身经历,知道老百姓不容易。他继承王位后谦虚谨慎,温良俭朴,奋发图强,出台许多惠民强国政策,并坚定地贯彻落实。

武丁在位五十九年,是商王朝统治最鼎盛时期。武丁与妇妌生祖己,“孝己”就是关于他的事迹,在先秦特别是战国文献非常有名,是真正的孝子典范。皇后妇妌与商王感情非常好,祖己被立为太子,掌握王朝真正实权。武丁整日陪伴王后不理政事,然而人生无常,原配在人生最美好时光突然去世。

商王不得不寻求另外配偶,有夫人达数十位之多。正所谓天无二日,武丁亲政与太子孝己产生矛盾不可避免。没有亲生母后支持,孝己遭到排挤亦是情理之中。武丁最喜爱新王后妇好,是一位天下无双的帅才,率领商中央军南征北战、所向披靡。没有妇妌庇护,祖己为人刚直,结果被流放。

太子从没吃过苦,缺乏必要生存技能,竟然饿死在野外,是商王不愿意看到的。本意让太子去最艰苦的环境历练,谁知却事与愿违。后来在殷商周祭祀,祖己位居武丁之后、祖庚之前。从黄帝以来夏商王朝,对于品德重视超乎寻常,孝己死,让贵为帝王的武丁承受巨大的压力,各地不稳定局势频发。妇好代夫出征,以武力平定四方。

武丁爱屋及乌,打算废妇妌生的太子祖庚,立妇好儿子祖甲为储君。哪知祖甲强烈反对,认为废长立幼是逾礼禁区,强行实施会重演“九世之乱”。于是,祖甲主动离开都城逃奔民间,这一走让妇好骨肉分离、郁郁寡欢,在武丁之前就离世。

新王后是妣癸,历史对于她的事迹甚少提及,这才是帝王家风好纯属自然。武丁死,太子祖庚成为商王,立祖甲为王位继承人。举世闻名的司母戊大方鼎开始铸造,是商王祖庚继承兄长孝己遗志,对仙逝母后奉送的孝心。

妇妌是武丁第一任王后,死于妇好前,周祭和武丁配享。祖庚在位七年病逝,祖甲回到殷荣登大宝。他继承武丁中兴的方针,尊重贤能,远征西戎展现了高度的勇武和智谋。祖甲重视文化教育,推行“国学”,鼓励学术研究,很可能是《易经》真正的作者。他创办图书馆和档案馆,收集保存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为后人提供宝贵资料。

祖甲重修《汤刑》即商朝法律典籍,以明确刑罚程序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他开创王位嫡子继承制,为其后世子孙孔子所津津乐道。武丁、祖庚和祖甲父子三人统治时,是商朝中兴极盛期。

商王武丁成为一代明君圣主,归功于前后两位贤德的王后,尤其是出生在邢台原配妇妌,在母仪天下、伦理道德对王朝做出了卓越贡献,为我国有史记载的第一个盛世奠定了坚实基础。《尚书》是中国最早关于上古时代非常真实的历史文献汇编,传颂了商王武丁的丰功伟绩。《史记》说“武丁修政行德,天下咸欢,殷道复兴。”

然而司马迁对商王祖甲奉行大一统思想,好用刑罚维护中央权威,进行尖锐批评,他在《史记》写道:“帝甲淫乱,殷复衰”。可是祖甲大一统理念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竹书纪年》讲祖甲在位三十三年,非常得民心。《竹书纪年》上起黄帝下至战国,是古代流存未经秦火和汉儒篡改的真正通史。

这部书记载夏、商、西周、晋以及魏国历史,周平王东迁后以晋国纪年,韩赵魏三家分晋以魏国纪年,是晋和魏史官编著正史。儒家静态认为凡圣贤无过错,《竹书纪年》记载王室争权夺利的斗争,比如启杀益、太甲杀伊尹、文丁杀季历、等,完全不能接受,哪怕是历史真实的记载。

帝喾正妃姜原炎帝族女,生幼子弃是周先祖。《吕氏春秋》说:“王季历困而死,文王苦之”。文王死后,其子武王灭商,分封纣王之子武庚于殷。三监之乱爆发,周公旦率军平叛,武庚被处死,殷民被迁移逐渐沦为废墟,后世称殷墟。

周公死,成王将其第四子分封井方为邢侯,地位等同鲁国周公、燕国召公、齐国姜尚。殷墟是我国发掘时间最长、面积最大的古都城遗址。正是殷墟出土最早的成文文献,清楚无误记录“后母戊鼎”是商朝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再发现,伴随着一段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故事,听闻起来让令人荡气回肠。

一九三九年春,河南安阳县人吴培文家族在祖坟地探宝,意外发现地下十三米有坚硬东西拔出来带铜锈,当晚吴培文等十几个人趁夜幕动工挖掘。为防备日本人发现,大家挖到天亮用原土封住洞口。第二天晚上,挖掘队伍扩大就这样连挖三个晚上。

三月十九日清晨,抬上来一个铜锈斑斑的庞然大物,正是震惊中外的后母戊宝鼎。面对日寇屡次上门抢夺,吴培文以中华民族特有的节气与智慧,舍生忘死周旋。国之重器在吴家埋藏八年之久,这是多么惊心动魄的爱国主义持久拉锯战,稍有不慎身家性命乃至全村都有被屠杀殆尽的危险。

直到抗战结束,司母戊大方鼎重见天日。国民政府败退台湾,由于大鼎过于沉重不能装上飞机,解放军在南京军用飞机场发现镇国重器。二零零五年,宝鼎回安阳殷墟特展,已进入耄耋之年的吴培文感慨万千说道:“保护它,是我一生做的最有价值的事情。”

一九七六年在安阳发现一座保存完好的大墓,发掘出铭文为“司母辛”的青铜大鼎。与“司母戊”外形非常相似,差别仅在于司母辛鼎小一点。“辛”恰是妇好,和妇妌一后一前同为王后,都是货真价实“花木兰”,皇后级天下兵马大元帅。

妇好与长期执政的皇帝儿子从未逾越礼制,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这恰是以孔子为首的正统儒学,极力标榜的道德规范。中华民族“百善孝为先”的习俗由武丁原配而来,妇妌出生在万泉喷涌、风景秀丽的邢台。恰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她素质高雅、德能出众、母仪天下,与商王一道定国安邦,推动华夏文明创造了前所未有的鼎盛。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