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左俊平的头像

左俊平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11/24
分享

父亲

父亲今年已经98周岁了,身体依然健朗,饭量一点也不输于年轻人,至少比花甲之年的我强许多、许多。

 父亲常坐在门前的街边上,不是自己看书看报就是与人聊天,那滔滔不绝的语言,还有手舞足蹈的表达方式,很容易引来认识的或者过路者们的围观。当他看书看报时就有人会问,您老也不带戴个眼镜还看得清吗?父亲连忙放下手中的书报,有些不以为然地说,看得清,这有什么看不清的呢?问话的人就更加好奇地问,您老有八十了么?父亲就有些故意不高兴的说,什么叫做有八十了么,再过两年我就一百周岁了。说这话时,父亲明显是有些骄傲感的。这话一出口,引来惊讶一片,先是说不像,绝对不像那么大岁数的人,接着又“啧啧”声阵阵,然后都异口同声的问,您老这么大岁数,身体竟然还这么硬朗,尤其这视力也比年轻人还好,奇迹啊奇迹,真叫人羡慕。您老这么长寿,一定有什么妙招吧,能把秘诀告诉我们一些吗?

 面对这个问题,父亲总是一脸的笑,笑完了就有些羞怯怯地说出两个字,没有。

其实,我私下里认真总结过,父亲的长寿还是有秘诀的。

父亲的长寿秘诀,首先就是能吃。父亲对饮食不怎么挑剔,简单的说就是无论咸淡荤素(当然,父亲更爱吃肉类的食品),只要是熟的他都吃,而且,总是吃得很香很快的那种吃相。由于现在的生活条件都很高很好,父亲常常感叹最多的就是,这生活过得简直是神仙一般。语气里满满地幸福和知足感。

父亲的童年是战乱时期,忍饥挨饿是常有的事,青中年时期,百废待兴的国家又是一穷二白,小家也跟着三天两头揭不开锅,可想而知,父亲一辈子都是在艰难和饥饿中摸爬滚打的过日子,现在天天有鱼,餐餐有肉的生活确实让父亲心满意足了。

 虽说父亲在吃饭上从不挑剔,可是在喝茶上却很有点个性,父亲喜欢喝重一些口味的茶,尤其是对沏茶的开水颇有些讲究。母亲曾经告诉我一件事,说父亲36岁时得过一场大病,已经是卧床不起的他尽管是饭吃得少了,水也喝得少了,但是对茶水的挑剔却一点没减。一天,躺在床上的父亲说要喝开水,那时家里根本没有暖瓶一说,当母亲紧赶慢赶地把烧开的水端到他面前时,他却说不喝了。母亲有些不解的问他为什么,他憋了好半天才说出他不想喝用稻草烧的开水,说烟熏味太重了,想喝用芝麻杆烧成的水。母亲不得不又找来芝麻杆重新给他烧了一锅开水。记得母亲每每说起这件事时总是愤愤不平的样子,说那不是故意折磨人是什么?以前我们总是有些不解,直到现在我才终于理解了母亲当时的心情,那就是父亲的有些“固执”确实不让人认可,那就是至今为止父亲对用什么烧的水沏茶还是一如既往的不改自己的初衷。他说电壶烧得水喝了容易上火,煤气灶上烧得水,他又说缺味道,只有用木材烧的水好喝。住在城镇的我们哪里有木材,不得不到处捡来木板木棍每天为他劈柴烧开水,年年如此,天天照旧,引来多少路人异样的眼光。

 父亲最大的特点就是心态好,他的心态到底有多好,简单的说就是凡事不急不躁,印象中从来都没有见父亲发过脾气,不记仇不记恨是他的最大优点。至今老一辈都当做茶余饭后笑话讲的一件事就是跟父亲有关,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四清”运动中,有人诬告说父亲藏有敌电台,因此被关进牛棚。家里被挖地三尺不说,连灶台都扒了也没找着所谓的电台。当“工作”人员多次询问后,父亲终于“交代”了电台的“藏处”,说在二姑娘的棉袄里。“工作”人员兴致勃勃地跑到我家里,从我刚刚六七岁的二姐身上扯下补丁一层摞一层的棉袄,当场撕成碎片,连根针都没有找见,哪里有什么电台呢?当那些人怒气冲冲地返回牛棚时,父亲居然正在呼呼大睡。

父亲是土地改革时期的老党员,先是在村里当干部,然后在“三线”工程带队几年,回村后先到公社再到地区农机站当了多少年的站长,可是至今却没有一分钱的退休金。每当我们为他叫屈时,他却若无其事地说,没有什么屈不屈的,没有退休金,我不是照样活得好好的,而且还活得健康长寿,要是有退休金的话,说不准我已经早死了。

 还有一件让母亲至死都耿耿于怀的事就是,八十年代末期,父亲在路上遇见一个近50年没见过面的小时玩伴,父亲好意带他到家里来吃饭,意想不到的是,那人酒醉饭饱后竟然借酒装疯耍赖不走了,不走的理由说父亲当年欠他的钱,要父亲现在还给他。经过短暂的思考,父亲拿出手里仅有的40块钱给他了。当他的女人得知消息赶来骂他无赖,瞎讹人,丢人现眼的时候,他一边晃着手里的钱一边恬不知耻地说,谁叫他混得好的,不讹他,钱从哪里来?母亲埋怨父亲,明明自己不欠他的,为什么要给他钱?父亲不急不躁地说,虽说几十年没见过面,但知道他过得特别不好,身体又有了病,就当是做点善事吧。没过几天,那人确实就死了。

 父亲的一生虽然平凡而简单,其实也给了我们不少的启示,不争不要不伸手,尤其是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吃饱,喝好,心态好才是每一个人健康长寿的真正秘诀。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