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闲来无事,我到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参观。今年春天时,我曾到此地参加一项考试,当时华家池中的游廊上开满了绚丽之紫藤,引来很多游人观赏拍照。今日要记的,便是同样位于华家池内,与紫藤游廊相离不远的和平岛。
和平岛离岸最近处也就数米,由曲折之游廊连接。岛内遍植松树,古意盎然。岛前有文记载此岛1954年建成,时值抗美援朝胜利,有期望和平之念。据此推算,那些古意疏朗的松木至少也有70年寿命了。岛内、岸边及水中多有层叠之假山及乱石,充满野趣。
岛内建有春风、涌翠二亭,春风亭为六角古亭,涌翠为磨菇亭。除古松外,还植有槭木、罗汉松等树木,另有密竹、疏芭蕉各一丛。密竹在古松树影中婆娑,芭蕉整丛并不茂密,一半在树影中深沉,一半在烈日下反射出耀眼的绿黄。竹与芭蕉下皆有长椅供游人休息。谁的钥匙遗落在了长椅边缘,并无人捡拾,想来失主不久后将会顺利找回。
地面多披茂盛冬青,庄重不肤浅。岛中心高处有一水泥砌成之类似琴台的桌椅,上覆青苔,烈日透过古松及槭木照下,现淡绿色。若是雨天,想来青苔愈青。琴台及琴台前下坡的青草地上,遍落枯绿松针。岛内另植有火焰南天竹等植物。
鹅卵石铺就的环岛及穿岛小路两侧,除植有冬青外,亦有一片片绿茵茵的青草。不管是冬青及青草,亦落满了枯绿松针。阳光透过树隙斑驳地洒在石路、假山、冬青、绿草及枯绿松针上。
岸边远近植有疏密相间的茂盛芦苇、开败的鸢尾、结满褐绿相间果实的血珠子(我踮起脚采下四颗成熟的黑褐色珠子准备串珠)、开如粉红星辰的蓼花。另有一丛丛叫不出名来的茂盛植物,参差错落,颇为雅致。植株有一人多高,叶片似美人蕉。花已开败,被细长笔直的茎顶着,细碎中透着暗紫与枯白。
西南侧六角亭边有一裸身小孩儿仰身钓鱼之雕塑,形象逼真饱满,童趣中充满生命力。东南侧有一坐落水中之石塔,据说仿西湖三潭印月而建,有“小三潭印月”之美誉。石塔离岛近二米,塔身呈葫芦状,一层呈圆形,有圆孔多个;二层为等边形,有状似佛龛之方孔数个;三层为小葫芦状之宝顶。一层与二层间由传统之翘角屋檐相连。石塔通身呈青灰色,造型灵巧、饱满、稳重。石塔与岛相离相连,似灯塔与海岛,又似佛香与宝殿,说不出的默契与圆融。
有两只鸳鸯般的水鸭在石塔前的岛边草地上休憩,有一小孩儿蹲坐边上观赏,其母拿手机留影。我走上前观赏,水鸭羽毛五彩斑斓,姿态优雅,极具观赏性。它们并不怕人,张着眼睛边看人便梳理羽毛。
我断言:这是鸳鸯,不是鸭子吧?
小孩儿回:是鸳鸯吧……
其母回:走了……不认识。
方才,这一家三囗操川渝囗音入岛。爸爸个头儿不高但很精神,拿着棕榈圆扇扇风。小孩儿追着爸爸跑来跑去,与爸爸捉迷藏,拍打爸爸的屁股。一派祥和之景。
一家三囗离岛了,四周陷入宁静,蝉在岛内岛外的树上叫着,真是“蝉噪岛愈静”。岛外路边不时有车辆、学生及游人走过,有导游向亲子团介绍着浙大的历史。
有喜鹊不时在古松梢头喳喳叫,抬头,可见湛蓝之天空及白云,将古松的棕色与绿色衬托得更为古意。临水的古松枝上布满枯松果(亦有青果),松枝低垂到池上,向石塔招手。松枝下,是池之漾漾碧波。资料介绍此处是观赏“月光映潭、一潭印月”的地方,想来并非虚话。
方才的两只水鸭,已乘着碧波向湖心游去。那里,有喷泉传出涛涛水声,像远方的碧泉或海浪,与蝉鸣交织,愈发衬托和平岛的孤独与幽静。
岛外池边立有石碑,一面书有繁体“华家池”三字,一面详细介绍了此地之由来:
华家池之名,始于明初,有华姓者居此而得名。一九三四年春,浙江大学农学院自笕桥迁此建院。一九三七年夏,抗日战争爆发,农学院内迁贵州湄潭。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回迁,校舍全毁。一九四六年始,于池周陆续兴建校舍。一九七八年于池周筑石坎,添景增绿。今水面计八十四亩,水深平均二米。校园环绕华家池,环境优美,风景宜人,诚学府中罕有。
(二)
原来那花开粉紫的不叫蓼花,查阅资料才知是红枝千屈菜,常用于风景园林。而那丛丛不知名的似美人蕉的茂盛植物叫再力花。
它们面水而居。千屈菜在近岸的一面,星辰般的粉紫花序被葱茏的枝叶托着衬着,赏心悦目。面前的绿水悠悠,对岸是一排垂柳。与千屈菜为邻的是错落茂盛之芦苇。
与芭蕉潇洒的叶片相比,再力花的叶子则更显灵动。风儿吹过,芭蕉叶像在划桨,再力花叶则在颤动,像精灵的翅膀。千屈菜和芦苇面前的水是悠悠的,再力花和芭蕉面前的水,则是荡荡的。
芭蕉和再力花背护和平岛,面向华家池中心。左边是“一潭印月”之香炉般石塔,右边为春风亭。明丽的伏日上午,有壮年男子及老夫妇赴亭纳凉。风儿从池那边吹来,和着泉声,凉爽地吹拂岛上的一切。那对老夫妇或是浙大的退休教授,衣着朴素,儒雅悠闲地走过石塔古松、芭蕉再力花。太阳明亮地照着,我坐在琴台边,他们的背景是远处池边之绿垂柳、蓝天白天;近处波光粼粼之明亮池水、被太阳照耀的明亮叠石及再力花叶。前景是层叠疏朗之古松及绿色之火焰南天竹。他们悠然地穿梭其间。那些蓝色和绿色深深浅浅、明明暗暗,在风中摇曳着我的心神。
昨日浓烈的阳光下,我看到石塔印日之景。水鸭面塔伫立岛边,石塔之影悠然浮动池面,水波漾来,石塔之影蓝白相间,若深浅圆鳞,浮动不止,将塔影撩成一片蓝梦。我计划着月夜前来,一睹“一潭印月”之真容。石塔及再力花边,有石阶通向绿水中,游鱼浮动。我想这里亦是码头,若雪天由此乘舟,或可尝赴湖心亭看雪之味。雨天乘舟,或可品许仙白娘子邂逅之情。这里果真名不虚传。
我以为,目前世间只有两地最怡人心,一则佛寺,二则如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之和平岛、河南大学明伦校区之古楼阁般之书香胜地。它们隔绝世俗之戾气浊气,清幽自在,最涤人心。
(三)
我一直在等,从黄昏等到黑夜,等待月上柳梢头,好看看一潭印月之景。
黄昏来临,落日余晖洒在华家池及岛上,岛上古松、罗汉松、槭树、竹子等皆披上落日余晖,真是“树树皆落晖”。两只水鸭子从岸边游向石塔和小岛,它们及其周围的池水皆沉浸在蓝墨色中,蓝墨色静谧极了,透着一股醉意。暮色渐渐四合着,不多时蓝墨色的池水便都呈现了黑色。天光是浅蓝色,伴随着周边的黄路灯,给和平岛带来光亮。有大人带了孩子前来岛上喂鸭子,一时间人潮涌动,岛内嘈杂十分。不过此时温凉之风吹来,抚慰日间的燥热。天光中,古松密竹枝叶婆娑,往石塔那边撩拨,在宣告幽夜将要来临。我透过古松看蓝墨色的天空,似有几粒星辰在眨眼。环顾一圈,未见月亮。等了又等,仍未见月亮出来。我想,或是被云彩遮住了吧。
我沮丧,起身准备返回,环岛走了一圈。
春风亭沉浸在蓝墨色的暮色中,其内,几位本地阿姨叽叽喳喳地说笑着,只能依稀看到人影,并不能分辨衣服颜色及相貌。钓鱼小孩雕塑昂扬依旧,丝毫不在意此时已到夜晚。它身边的水边,再力花的倩影沉浸在墨色中。往前,芦苇丛中,一支两三米长的细松树弯曲着低伏在水面上,边上是参差的山石。此处水面幽幽呈现冷白色,颇有“寒塘渡鹤影”之味。其他花木皆沉浸在暮色中。再往前就要离岛了,蛐蛐们在岸边的再力花及鸢尾花丛中低吟,我身后的松竹等安静地立着。此时静谧极了,像是在野外,亦像是无人之境。
月亮还是没出来,不过我心中已经升起了明月。那一潭印月之静谧之明畅之醉人,已然浮现我之心头。月光照着,亦可见“明月短松冈”之景。真是妙哉妙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