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左黎晓的头像

左黎晓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8/28
分享

阳江散记

(一)

那是2021年的事情。那时应该是五月,我刚刚入职不久,老板便带我去了一趟广东阳江。同行的还有一位建筑设计师。乘坐飞机先抵达广州白云机场,再在机场转乘地铁至高铁站,乘坐高铁去阳江。当时的杭州好像刚下过雨,潮湿中带着闷热。广州亦是闷热的。好在未走出机场,直接在内部转乘地铁,冷气带来很多凉意。地铁内的冷气开得很足,人潮拥挤。我们当天为了赶飞机,起得较早,外加旅途劳顿,颇显疲累。我并未找到空位置,便倚在竖杆边观察四周。

车厢内各色人都有,多穿着短袖短裤及拖鞋。而我从杭州出发时穿着有些厚度的长袖,显然是个外地人。有年轻男子拉着行李箱,箱子上放着一卷凉席。他身材瘦小,看样子像是在工厂打工,现在或是在搬家。十六七岁的时候,我也曾在广东东莞一带打工,对于打工的年轻人,是熟悉的,也带着些亲切感。另外还有些穿着清凉的工厂女工,或瘦或胖地待在车厢中。还有很多本地老人,极其瘦弱,胳膊、大腿极其细瘦,感觉很容易折断。面孔也是瘦削的。但整个瘦弱的身形里,也透着一股城市的富贵气。

地铁要经过一个叫“嘉禾望岗”的站点,此一站点名字透着清新之气。接着换乘高铁,列车往西行驶。沿途,一片云蒸霞蔚。天下,是一派茂密的植被,给人朝气蓬勃的感觉,也有着异乡之陌生。沿途还有各种工厂,在身边流转,再被列车甩在身后。工厂的标志多在显眼处,虽然列车飞快,还是能准确地看到,让人感慨此地到底有多少大老板,身家又是多少。不禁有些羡慕,也生出一种恭敬——要经历多少磨练,才能走到现在的位置。同时也有着无限感慨——这与我的家乡以及更广大的祖国地区相比,是稳居前列的。我的家乡,以及其他落后的区域,何时能有此种气象呢?窗外,是惬意温柔的,是让人向往的,又是陌生的。

列车抵达阳江车站,一位女老板已经在那里等候了。该女老板是阳江本地人,听说姐妹三人,早年家境并不好,艰苦创业,才有了今日。她从事餐饮行业,此次迎老板前来,是为了让其为她的新店及老店做包含品牌设计、装潢设计、餐饮设计等在内的通盘考量。她的老店生意兴隆,虽然口耳相传新老顾客不断,但想要做大做强,打响品牌是非常必要的。她意识到这一点,便根据业内口碑结识了老板。两人似乎认识已久,见面并不生疏,相反似乎还有着老友的自在。

乘坐其汽车,我们抵达她的老店。我跟着楼上楼下地考察一番,便坐在靠窗的桌边等待上菜吃饭了。此时外面开始下雨,但天光还是大亮,几朵乌云的中心是强烈的太阳光。天之下的街道的另一面,城市建筑的前面长着几棵高大的椰子树,巨大的潇洒的叶片在雨中和阳光中舒展,给人闷热又清爽的矛盾观感。我刚刚从随身携带的包中换来一件凉爽的短袖,用机智的眼神看向诸位,随后定定地坐在窗前看雨中椰景。旅途劳顿,外加身在异乡,我生出一种失落的情绪。老板抽着烟,转头看了我一眼,眼神犀利,他似乎看出了我的情绪。

接着是上菜。招牌菜全都上来了。其中有一道招牌菜——鸡,我记不清名字了。此地鸡之吃法与我老家及北方不同,更为脆嫩,并不像我之前吃到的烂软之口感,颇为新奇。另外还有虾。虾上来了,女老板直接起身,好客地为我的老板剥虾。接着她开始为我剥虾,友好地放到我面前的菜蔬盘沿上,示意我吃。我道谢,心中对她是赞许的。她身材富态,相貌圆满,留着短发。性格洒脱自然,并不做作。我并非贪口欲之人,吃了一些虾及蔬菜,另外喝了些汤,便放下筷子。一来初来乍到,之于老板,我还在试用期,还需要全方位考察;二来之于女老板,我更是外人,全借着老板的光才有面前之待遇。又如何能够不顾他人地大吃特吃呢?我以一种自以为庄重的姿态示人。

席间有一道炒时蔬,好像由刀法自如的胡萝卜、莴笋、山药,以及木耳等组成。整道时蔬色泽清丽、清鲜可口,让人记忆犹新。

当日去了海陵岛,看了十里银滩及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十里银滩远处海水深蓝,极其辽阔,与天色分别开来,深蓝处透着未知的神秘感。岸边种着整齐的椰子树,叶子被海风吹得往一个方向散去。天气极其热,走在滚烫的沙滩上让人烦躁。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内陈列各类古物,如陶瓷、陶器、金制器具等,另有南海一号古沉船陈列在深处,但远远往下看看不清楚,只有些木制的轮廓,想来遭海水及空气侵蚀,沉船变了模样。

当天晚上由女老板做东,我们赴本地最好之餐饮店吃晚茶。女老板极其好客,各类广东及本地美食纷至沓来,我们似在吃流水席。记忆深刻的是阳江本地之特色蔬菜卷,我记不起名字。内里似裹着绿豆芽、豆皮等食材,爽口极了。另外记忆深刻的是服务员之态度。起初布置茶碟之时,态度极其傲慢恶劣,将瓷品随意地砸在桌面上。桌面虽铺有并不薄的桌布,但依然听来咚咚的响声,震慑着心脏。我和一旁的同行人低语,诧异于此间服务员之态度。晚茶一直吃到近半夜十二点,走出餐厅时,还有很多食客在吃晚茶,只听得杯盏细碎、感觉远远的声响,以及轻柔如一片薄雾的人声。此地之食客,是安静的,没有张狂、炫耀之姿态。同事也赞许此地之风,并说自己也想做个广东人,有吃不完的早茶晚茶。

当晚入住当地最好的酒店,一切由女老板安排、买单。她很大方、洒脱。

翌日上午起来,站在窗前往外看,依旧一派云蒸霞蔚,让人心开朗、阳光。对面不远处是一片片稍有些年代的中高层住宅,谁家新洗的衣物晾了出来,被太阳晒着。亦有人家在阳台上种着各类花卉。看着远处悠悠的白云,它们似随着微风往更远处飘,我生出“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的感慨。

老板已经在酒店低层由女老板及其友人陪同,开始吃早茶了。我与同行同事在酒店用了常规早餐,也被老板叫了过去。依旧是流水席般的丰富多彩的各类茶点。老板待人也极体贴,一直示意我们多吃,从初到阳江便是如此。当日要到女老板位于海边的新店去考察。那新店刚刚租下来,以前是个售楼部。随后还要去雅韶十八座(传统古村落)、阳江漆器博物馆、大澳渔村等地考察本地风土人情及历史遗存。

(二)

雅韶十八座始建于乾隆年间,由谭氏一族兴建。据传谭氏三兄弟皆为秀才,以教育兴家,子孙后来繁荣壮大。想来当时此地该是人气颇旺之地。今日之雅韶十八座,是寂静甚至孤独的,传统建筑层层叠叠,只余些许老人于进口打牌、于村落内独居。极少见到青壮年或儿童。

雅韶十八座并不收门票,大门敞开迎客。当时正是午后,阳光极其浓烈。蓝天上云蒸霞蔚,天底下是座座翘角镬耳屋、青砖墙,另有现代两层楼房,痕迹斑驳,颇有些年月。另有古宅久无人居,墙体青灰色砖石脱落斑驳,木质窗户全然透风,窗框内三根细圆木少了一根,像是谁捅了一个大豁口。窗框和细木是枯朽古旧的,似乎用力一拉扯,那剩余的细木就会被折断或取出。屋顶,天光顺着两孔方形玻璃天窗照进屋子一角,变成昏黄又有些温馨的光,顺着褐色土墙照到屋内。我走近朝里头看了看,一片似是瓦片、杂物的暗色物质散布在角角落落。我总感觉此地曾住过一位瘦削的老人,等待她的子孙前来探望。后来人没了,子孙也少回了。目前,谭氏一族都散布在何处呢?

有几处镬耳屋显然经过修复,供游人参观。镬耳屋房廊天井照壁墙体上方,多雕有各类祥瑞图案,如龙凤花鸟。木质梁头雕有蝙蝠、祥云等瑞像。两座宅院的镬耳似是宅子的肩头,相互对称,庄严厚重,从宅子之间的巷子走过去,左右像是有一尊尊庄严雕塑,让人不觉清静并庄重起来。

在一处不高的红砖墙上,生着一片茂盛的丝瓜。丝瓜叶片虽有虫眼,但极大极绿,阳光照着,透出勃勃生机。一根丝瓜藤轻盈指天,在烈日下生长。茂盛的丝瓜叶下,吊着一颗早已干枯的丝瓜,如果轻轻揉捏,立马可得一根丝瓜络。这或是去年甚至前年的旧丝瓜,无人采摘、打理,在烈日及风雨中悬挂到了现在。墙及丝瓜叶的上方,是一尘不染的纯净蓝天,蓝得有些失真。

在另一处古旧墙头上,生着一株扁平的仙人掌,它真是不畏酷暑,像是挣扎地伸出一片又一片厚实的叶子,叶子上再生小叶子,对着烈日和蓝天高歌。它的脚下墙体上,生着被晒焦的青苔,以及一些苗条的瓦松。

刚进古村时,发现一口古井。井沿是方形,井内为圆形。井沿长满茂盛的蕨类植物,井内青苔附着砖壁,伸头看井底,可见蔚蓝之天空及人影。村落别处亦有墙体生着蕨类及青苔。也就在此处,几只本地土狗凶狠地立在一侧审视游人,同行领导叮嘱诸位小心徐行,莫要惊了土狗。那些土狗像是警卫一般,亦像土匪,守卫此地。

一处低矮的墙边堆放着片片红瓦,看样子像是从衰败的旧屋顶上取下来的。阳光猛烈地照射着这面墙及墙边的瓦片。那堆积瓦片的山墙,是用红砖、青砖、乱石砌成的。下半部墙体的各类砖块及乱石凸出来,使得墙体像是被台风雨水冲刷,显得有些悲怆及寒碜。屋顶也是薄薄的一层。不知是何人居于此屋。

随后参观了阳江漆器博物馆。各类山水花鸟置于画、盘、瓶、屏风上,可谓琳琅满目。作品造型构图准确、色彩多艳丽,亦有沉稳色调,装饰性极强。其中一处孔雀屏风极为引人注目。两只孔雀嬉戏于山石上,头顶是繁密盛开之木棉花,脚下周围朵朵艳丽牡丹烘托,一侧亦有素雅之丛丛水仙。与木质素雅的屏风相比,此种漆器屏风显得厚重华贵,前者有宋风,后者则有唐韵。

后来还到访了大澳渔村,依旧是云蒸霞蔚,天下是蓝色海水及随水而动的船只。此地是渔村,有一处银库,也可以理解为银行,或者渔村的金融中心。银库前为大澳商会。银库高三层,具备中西特色。一层正门上有商会创始人司徒少松于民国24年题写的“清晏”二字牌匾。牌匾上方是古罗马之拱券造型。每一层四周皆有长方形窗子,窗子上亦为拱券。银库墙体坚厚,四周遍设枪眼及炮孔,海盗进村时可作为碉堡使用。另外群众及贵重物品皆可入内保全。整个楼体呈象牙白色,或许是曾经遭遇炮火,抑或受风雨侵蚀,有些墙体呈现斑驳的黑色。当时楼边一树凤凰花开得正烈,依偎着楼体。一柔一刚,被蓝天衬着,风采不凡。

村边的一处大树下,一位渔家女和她的男人正在整理渔网。她的面部被太阳晒脱了皮,朝我们友好地笑。她的男人身材结实,憨厚地在一旁帮忙。到几百米外的饭店吃饭时,那位女领班的面部脱皮更为严重,像是患上了白癜风。她穿着严肃的工装,骄傲又有些羞涩地抬起头,为下属安排工作。她的面部并未给人带来不适,相反更透出此地渔家女的坚韧和乐观。

不远处的海面上,一位年轻人正在游泳,一艘游艇在他的不远处或快或慢地戏耍。我总感觉阳光实在浓烈,那位年轻人上了岸,怕是也要脱层皮了。

席间各类本地美食上桌,多为海鲜,我吃不惯,也不喜欢。只吃了些清淡菜品。另有一道本地特色小吃——叶贴,值得一记。所谓叶贴,即为将点心置于树菠萝的叶片上蒸,点心紧贴叶片,是为叶贴。叶片上之点心是扁圆形,呈现黄、白、粉等色彩,外皮似是由糯米制成,内里包裹各类馅料,颇似常吃的汤圆。一口咬下,外皮软糯、馅料香甜,可谓回味无穷。此外树菠萝的叶片被不规则地裁剪,绿意很浓,另外借着本身叶片的纹理,素雅中透着沉稳之气。

傍晚的时候,跟随老板去了乡间一处农家。此处农家位于水泥村道路边,背路而居。几间瓦房,门口种有几株芭蕉。黄昏之风吹来,芭蕉叶子规律地晃动。此处农家有两位男士,似是两兄弟。院内植有各类盆景,虽不及大师作品的圆融,但亦透出各类朴质趣味。另有猪舍几间,猪见我们前来,哼哼唧唧地欢迎。兄弟二人将我们引入屋前的凉棚下,煮茶给我们喝。他们正在吃晚饭,米饭配着简单蔬菜,颇为自在。

返回的途中,我们的汽车走过一片大湖,透过车窗,可见湖面清冷,岸边矮草安静。抬头,高处火烧云正围在明亮的夕阳边,热闹极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