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郑伟的头像

郑伟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8/21
分享

留园印记

在我眼中,苏州是有灵魂的,一切都是那么温柔、优雅、恬静。小桥流水如此,九曲回廊亦然;古典园林历经千年依然是婉约的模样,毋庸置疑她是苏州城市最亮丽的名片。

-------题记

阳春三月,恰逢在中央统战部苏州干部培训中心,为期一周的特约信息员培训。

课堂上,苏州的人大地方史官员讲到战乱和文革中,苏州的文物整体受到保护,至今依然保持了姣好的面容。这一点,我除了欣慰并深有感触,记忆中故乡的文物古迹在破四旧中万劫不复、荡然无存。今天急功近利再怎么仿古做旧,规模再怎么宏大,终还是山寨的,不伦不类,狗尾续貂,让人看上去总是不太舒坦。

我想,这里有着诸多的因素,但主要还是地域文化的差异吧。正如余秋雨所言:“苏州是中国文化宁谧的后院”。

对苏州历史的深入了解,更加增添了我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独领风骚的渴望。利用仅有的一点午休时间,忙里偷闲来到中国四大园林之一的留园, 终是弥补了前几次来苏州未能成行的缺憾。

苏州古典园林,一向被称为“文人园林”,在中国似乎还没有一个地方能像它一样获得众多文人墨客的青睐。它在“自然美”的主旨中,构建出“一迳抱幽山,居然城市间”文人写意的城市山林。园林中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及各式摆件等,无一不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无不蕴含着中国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其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极其深广,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较之别处对观者提出的审美要求和知识涵盖更多一些。走进这里,即使再自负的人,也都会觉的自己才疏学浅。

留园,是苏州古典私家园林,是建筑园艺的典范,属世界文化遗产,为国家5A景区。它始建于明代,清代时称“寒碧山庄”,俗称“刘园”;后几易其主改为“留园”,亦有“长留天地间”之意。

俗话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有人说,走进留园你就走进了江南春意最盎然,最迷人的地方。这话我是深信不疑的!

步入园门,首先经过一段空间曲折变化的小巷,曲径通幽,有欲扬先抑之感,移步向前,豁然开朗。亭台楼榭,池水相映;窗牖画卷,琳琅满目;奇峰异石,名木佳卉;顺依自然,参差错落;峰回路转,野趣横生。园林因地制宜,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采用借景、对景、分景、隔景等种种手法来组织空间,造成园林中曲折多变、虚实相间的景观艺术效果。且一花一木都经过精心设计,植物搭配极为讲究,可谓一窗一景,一步一景,景景不同;把一个私家花园装点的活色生香,创造出“有限中见无限”的江南意境。

拾阶而上,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扑面而来。顺着香气寻过去,只见满山的桃花竞相绽放,娇艳欲滴。在桃花掩映中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如痴如醉。真是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惬意中,又见山下清澈见底的湖中心划来一古船。船上阵阵笛声,清耳悦心,动人心弦;船头一对古装情侣执手相望,脉脉含情。让我不由地闻到久远的历史味道,梁山伯与祝英台跃然眼前,不请自来。我一直认为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千古绝唱就发生在苏州,或许,这都是我的一厢情愿吧。 不过,千百年来苏州生发的爱情故事可以信手拈来,姑苏的吴中风雅总能牵出一个个生动的典故,创造出许多才子佳人的传说。

抬头间,岸上有一正在摆照的江南少女,着一袭青花旗袍,站在桃花下,清眸流盼,充满了唐诗宋词之古韵。绝美风姿与醉美园林相映成趣,恰到好处映托出园林的小家碧玉和窈窕与灵秀,让我陡然增添了无尽的情趣与遐想。

留园美,更多在于山水之间,虽为人作,宛若天成。所谓“智者乐水 ,仁者乐山”,有山有水才是自然。园内山石玲珑多姿,别具一格,既表现了自然之美,也体现了中国特有的石文化现象,其中尤以太湖石为最;而“冠云”、“瑞云”、“岫云”三块太湖石最负盛名,是太湖石中的绝品;匠心独运,集太湖石之“瘦、漏、皱、透、清、丑、顽、拙”于一身,有“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趣”。相传冠云峰这块奇石还是宋末年花石纲中的遗物,其中不乏许多动人的故事和美丽的传说。

走到这里,不由地让我想起一个做非常之事的非常之人,他就是留园的其中一个主人----盛宣怀。

翻开中国近代史,盛家与慈禧、袁世凯以及“四大家族”的宋家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盛宣怀也是中国近代史上洋务运动的实力派人物。

盛宣怀一生经历传奇,成就不凡,创办了许多开时代先河的事业,创造了十一项中国第一,影响中外,垂及后世;被誉为“中国实业之父”、“中国商父”、“中国高等教育之父”。仅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前身)和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的创建,就让人无不敬重。

据传,盛宣怀使计挤兑“红顶商人”胡雪岩,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平心而论,对你死我活的封建官场来讲,这样的手段乃至今天看上去都不算太鄙劣。

盛宣怀后来给三个孙女,分别以冠云、瑞云、岫云命名,足见园内的三块奇石之特别,视为他的掌上明珠。也体现了他的喜好和不俗的经济实力,仅就此而言,留园注定是传奇的。

徜徉留园,再听苏州评弹。清亮悦耳的琵琶伴着吴语软侬的唱腔“其声如百转春莺,醉心荡魄,曲终人远,犹觉余音绕梁”,沉醉在这大弦嘈嘈切切,小弦错错杂杂的声韵里,常常让人叹为观止。

“画廊金粉半零星,池馆苍苔一片青。

踏草怕泥新绣袜,惜花疼煞小金铃……"

听着,听着,我已经醉了!这曲词,像是专门为苏州园林而写的,这意境,放在留园是最恰当不过了。无论听过多少次都觉得不过瘾,虽然听的不是特别明白,但分明是一段儿女情长的爱情故事。

轻触历史的扉页,苏州像这样的爱情故事数不胜数,干将与莫邪双剑化龙永不分离;范蠡与西施泛舟五湖神仙眷侣;唐寅与秋香三笑姻缘一往情深;梁鸿与孟光齐眉举案相敬如宾;沈复与芸娘浮生沧浪终爱一生;柳如是与钱谦益丹青携柳老夫少妻;贾宝玉与林黛玉绛珠还泪青梅竹马;以及牛郎与织女鹊桥相会等等……正是这些荡气回肠多情的故事,流转了风景,温柔了时光,给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许多醉人的色彩。

苏州评弹艺术历经400年而不衰,与中国昆曲、苏州园林一起,成为苏州的“文化三绝”,2006年苏州评弹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满园春色,曲苑流殇。纵然你在外有多少浮燥,此刻也只剩下闲情安宁,身心难得在这里放个假。真是一个修身养性的好地方,古人如此,今人亦然。

身临其境,醉心其中,又有谁不愿意被眼前的美所俘虏呢?园林又如何一个“留”字了得?流连忘返,意犹未尽间那如诗如画如歌如梦的留园已然印在我的心底。

在踏出留园大门时我在想,园林已愈近五百年的光阴,留下太平天国、革命军、北伐军、日军、国民党部队以及文革红卫兵入驻的印迹;历经战火蹂躏、朝代更迭,延续至今山水仍在,古迹遗存;其中自有它的命数所在,但更重要的是苏州人浸入骨子里的文化底蕴使然。文化的生命力在于穿透历史,活到现在;而这正是苏州人文精神的最特别之处,也是让我刮目相看的地方。

据说,曾经有一个美国组织欲二十亿美元购买留园,苏州市政府一致坚持没有出 售。反观,我们司空见惯拍着脑袋搞拆迁,挖空心思卖资产的一些地方政府,我除了感慨还能说些什么?

时境变迁,物是人非。当初富甲一方的园主究竟想给自己留下什么?我不得而知。但今天留园早已不再是达官贵人谈笑饮酒的私人领地,而成为百姓可以驻足观赏的民众乐园,冥冥中不正与留园想要长留天地间的本意不谋而合吗?历史人物早已远逝,走进留园才又一次想起他们曾经一时的风光。

在历史的长河中唯有人民才是真正的主人!

岁月如潮,人来人往,繁华落尽,花开花谢。谁人走,谁人留,谁人来去谁人愁。我到留园,除了万千感慨,又能留下什么?

2016年3月29日苏州初稿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